现在,冠和帽意思相同,但是在中国古代帽和冠是有差别的。那么古代冠和帽的区别是什么?起初,冠只是一个罩子,是为了束起发髻。 在冠的上面,有一根冠梁,这根冠梁可以将头发束住。冠圈两旁还有名字为缨的丝绳,这样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固定头顶上的冠。 到了汉代,冠的种类开始增多。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冠帽来确定这个人的身份和地位。 汉代的冠帽主要有:通天冠、长冠、进贤冠、冕冠、武冠和法冠等。在不同的场合,不同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冠帽是有严格规定的。 比如说帝王的冠帽的规定,在朝会和宴会上要戴通天冠,在参加祭祀大典时戴冕冠。官员在参加祭祀和朝会时分别佩戴长冠和礼冠。文武和儒士一般佩戴进贤冠G 在中国古代,冠既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民俗习惯和人们的精神面貌,还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以及社会等级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古代人所戴的帽子有一定的文献记载,在《释名•释首饰九“帽,冒也。”意思就是说帽子圆圆地冒岀于头顶。 刚开始是平民为了抵御风寒戴的,没有像冠那样有身份上的区别。到了魏晋时期,贵族也开始戴帽。所以后人就把冠和帽连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