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千鹤子谈中国彩礼耐人寻味 上野千鹤子是谁?曾解释何为“厌女症”。近日,知名作家洪晃对话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探讨关于中国彩礼的问题。她说,彩礼更像金钱崇拜,不是女性主义的表现。
上野千鹤子是谁?曾解释何为“厌女症”
上野千鹤子是一位著名的日本社会学家,被广泛认为是日本女性学和性别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引领者及理论学家。
上野千鹤子出生于1948年,她的学术生涯非常显著,担任过东京大学的名誉教授,也是立命馆大学研究生院尖端综合学术研究科的特聘教授。她不仅在学术界有着重要地位,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担任日本非营利组织“女性行动网络”(Women's Action Network)的理事长。上野千鹤子的著作广泛,其中包括《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厌女》和《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等,这些作品在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中都非常受欢迎。她的观点和理论经常在媒体上被讨论,她对日本社会的性别角色和女性地位有着深刻的影响。
misogyny,译为“厌女症”。可很多有厌女症的男人其实喜欢女人。明明“厌女”,却又“喜欢女人”,听起来不可思议。那么,misogyny还有个更好懂的译法,“女性蔑视”。他们只把女人视为泄欲道具,无论哪个女人,只要具有裸体、迷你裙等“女性符号”,就能发生反应,像巴甫洛夫那条听见铃声便流口水的狗,实在可惊可叹。如果男人身体中不具备这个机制,性产业就不会成立。
在性別二元制的性別秩序里,深植于核心位置的,便是厌女症。在这个秩序之下,无论男人女人,无人能逃离厌女症的笼罩。厌女症弥漫在这个秩序体制之中,如同物体的重力一般,因为太理所当然而使人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不过,厌女症的表现形式在男女身上并不对称。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换个更浅显的说法,在迄今为止的人生中,有一次也没有庆幸过没生为女人的男人吗?有一次也没有抱怨过生为女人吃了亏的女人吗?
喜欢女人的男人有厌女症,这个说法听起来可能自相矛盾。misogyny这个英语单词不好译,还有一个说法是women hating(女性憎恶)。要是说好色男人是憎恶女性的人,读者可能会更加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吧。
让我们想想那些被称为“性豪”的男人。他们喜欢夸耀“干”过的女人的数量。其实,这等于是在坦白,自己就是那条巴甫洛夫的狗,只要对方是女人,无论是谁就都能发情,对女人的身体、女人的性器官甚至女人的符号或片断的肢体部位,都会条件反射地自动发生反应。其实,他们反应的,不是女人,而是女性符号。如若不然,是不可能把所有女人都溶入“女人”的范畴之中的。
森冈正博的《无感男人》(2005)一书,是男性学(男人的自我观察与审视的学问)的成果之一,他在书中就这样一个问题自问自答:男人为什么会对超短裙发情?不,我这个男人为什么会对超短裙发情?他坦率地承认了他对超短裙的恋物癖欲望,无论超短裙穿在谁的身上,男人还是女人,即便知道其实是男人,还是会对超短裙这个符号发情。恋物癖是种通过换喻关系置换欲望对象的符号操作。看来,男人的恋物癖欲望的身体化程度已经达到如此地步,即使是片段的女性符号,也会轻易而迅速地发生反应,就如自动机器一般。为避免误解,应该再说一句,恋物并非动物本能,而是高度的文化产物。连巴甫洛夫的狗,也是“学习”规则的结果。
上野千鹤子谈中国彩礼耐人寻味 上野千鹤子是谁?曾解释何为“厌女症”。近日,知名作家洪晃对话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探讨关于中国彩礼的问题。她说,彩礼更像金钱崇拜,不是女性主义的表现。
上野千鹤子是谁?曾解释何为“厌女症”
上野千鹤子是一位著名的日本社会学家,被广泛认为是日本女性学和性别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引领者及理论学家。
上野千鹤子出生于1948年,她的学术生涯非常显著,担任过东京大学的名誉教授,也是立命馆大学研究生院尖端综合学术研究科的特聘教授。她不仅在学术界有着重要地位,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担任日本非营利组织“女性行动网络”(Women's Action Network)的理事长。上野千鹤子的著作广泛,其中包括《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厌女》和《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等,这些作品在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中都非常受欢迎。她的观点和理论经常在媒体上被讨论,她对日本社会的性别角色和女性地位有着深刻的影响。
misogyny,译为“厌女症”。可很多有厌女症的男人其实喜欢女人。明明“厌女”,却又“喜欢女人”,听起来不可思议。那么,misogyny还有个更好懂的译法,“女性蔑视”。他们只把女人视为泄欲道具,无论哪个女人,只要具有裸体、迷你裙等“女性符号”,就能发生反应,像巴甫洛夫那条听见铃声便流口水的狗,实在可惊可叹。如果男人身体中不具备这个机制,性产业就不会成立。
在性別二元制的性別秩序里,深植于核心位置的,便是厌女症。在这个秩序之下,无论男人女人,无人能逃离厌女症的笼罩。厌女症弥漫在这个秩序体制之中,如同物体的重力一般,因为太理所当然而使人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不过,厌女症的表现形式在男女身上并不对称。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换个更浅显的说法,在迄今为止的人生中,有一次也没有庆幸过没生为女人的男人吗?有一次也没有抱怨过生为女人吃了亏的女人吗?
喜欢女人的男人有厌女症,这个说法听起来可能自相矛盾。misogyny这个英语单词不好译,还有一个说法是women hating(女性憎恶)。要是说好色男人是憎恶女性的人,读者可能会更加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吧。
让我们想想那些被称为“性豪”的男人。他们喜欢夸耀“干”过的女人的数量。其实,这等于是在坦白,自己就是那条巴甫洛夫的狗,只要对方是女人,无论是谁就都能发情,对女人的身体、女人的性器官甚至女人的符号或片断的肢体部位,都会条件反射地自动发生反应。其实,他们反应的,不是女人,而是女性符号。如若不然,是不可能把所有女人都溶入“女人”的范畴之中的。
森冈正博的《无感男人》(2005)一书,是男性学(男人的自我观察与审视的学问)的成果之一,他在书中就这样一个问题自问自答:男人为什么会对超短裙发情?不,我这个男人为什么会对超短裙发情?他坦率地承认了他对超短裙的恋物癖欲望,无论超短裙穿在谁的身上,男人还是女人,即便知道其实是男人,还是会对超短裙这个符号发情。恋物癖是种通过换喻关系置换欲望对象的符号操作。看来,男人的恋物癖欲望的身体化程度已经达到如此地步,即使是片段的女性符号,也会轻易而迅速地发生反应,就如自动机器一般。为避免误解,应该再说一句,恋物并非动物本能,而是高度的文化产物。连巴甫洛夫的狗,也是“学习”规则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