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文在研究中发现,近几年清华、中科大、西工大、北航等著名理工科大学的出国留学人数出现大幅下挫,甚至跌去2/3。不仅如此,从相关数据来看,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中国学生留学目的国,中国正在失去第一生源国地位,让位于印度。“几乎在所有西方国家,中国留学生都出现了人数下滑或者增长乏力,印度则在全面赶超。”
年轻人不热衷出国留学了吗?
张超表示,就清华而言,出国留学率变化的节点是2020年,影响因素主要是两个。一是疫情影响学生出国。疫情出现后很长的时间内,国内对疫情管控比较好,国外疫情相对严重,很多人出于对疫情的担心主动放弃了出国。同时,在疫情下,国内研究生扩招、读研机会变多,学生出国读研意愿有所下降。
二是国际关系的变化,一些理工科学生申请计算机等一些敏感的专业时,美国签证办理变得困难,客观上会导致这部分学生出国比例下降。
“疫情前留学,清华出国的学生70%是去美国,去的人比较多的高校是美国哥伦比亚、卡梅隆、斯坦福等大学;疫情后出国的学生中,只有50%是去美国,学生去的最多的高校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张超说,学生出国留学的中心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陈志文也认为,出国留学率整体下降,从外因看,美国带领西方发达国家围堵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同时,近些年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在快速提升,这使出国留学的必要性在降低。
陈志文的另一个观点是:新一代年轻人留学意愿也在快速下降。一方面是,00后这一代人成长于中国快速发展的20年,内生的民族自豪感前所未有,对西方不再崇拜,因而不再热衷留学。另一方面,00后成长条件优越,一个人远赴重洋留学,独自面对语言、文化、学习、生活等多方面挑战,因此对出国留学缺乏动力和热情,甚至是畏惧留学。
“日本也出现了这种现象。日本经过飞速发展之后,在上世纪80年代开启了20年的出国留学热潮,但在本世纪的头十年进入了出国留学的平台期,最近十年出国留学率开始缓慢下降。”陈志文认为,这和年轻一代人的观念变化有关系。
“另外,从我们的统计来看,清华的本科生在校期间,有大约一半的人都有出国交流学习的经历。”张超补充道。
“我在清华读大学期间,我有过两次去美国的经历,分别是去访学和实习。实习那次去联合国做一个了展览,涉及跟国际、国内的艺术家沟通,这段经历让我成长得特别快。”郑昕宇表示,从个人成长来说,拥有国际化的素养和视野特别重要;但考虑到留学费用较高、毕业归国就业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以及有些人大学期间有过出国交流学习经历,出国留学的吸引力可能在变小。
张超和陈志文认为,相较20年前,现在出国已变成一件比较稀松平常的事。现在很多学生不一定要出国留学,就能获得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因此,出国留学热也在回归常态,大家在选择是否出国留学上也更加理性。
此前有报道称,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一些中产阶级家庭抗风险能力不足,无力送孩子出国留学,甚至有的学生因此面临“留学断供”。因此,一些人认为,这可能也是导致“留学热”降温的原因。
对此,陈志文表示,“这可能是个影响因素,但影响到底有多大还没数据能支撑。我举一个反例:去年年底,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显示,赴美留学人数出现反弹,同比2022年增加11.5%,创历史新高。其中,印度留美学生人数同比增长35%,且是近年连续高增长。全球大环境背景显然对印度也有影响,但为何印度留学人数高增长呢?换言之,这个影响并不是一个绝对式的影响。”
陈志文在研究中发现,近几年清华、中科大、西工大、北航等著名理工科大学的出国留学人数出现大幅下挫,甚至跌去2/3。不仅如此,从相关数据来看,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中国学生留学目的国,中国正在失去第一生源国地位,让位于印度。“几乎在所有西方国家,中国留学生都出现了人数下滑或者增长乏力,印度则在全面赶超。”
年轻人不热衷出国留学了吗?
张超表示,就清华而言,出国留学率变化的节点是2020年,影响因素主要是两个。一是疫情影响学生出国。疫情出现后很长的时间内,国内对疫情管控比较好,国外疫情相对严重,很多人出于对疫情的担心主动放弃了出国。同时,在疫情下,国内研究生扩招、读研机会变多,学生出国读研意愿有所下降。
二是国际关系的变化,一些理工科学生申请计算机等一些敏感的专业时,美国签证办理变得困难,客观上会导致这部分学生出国比例下降。
“疫情前留学,清华出国的学生70%是去美国,去的人比较多的高校是美国哥伦比亚、卡梅隆、斯坦福等大学;疫情后出国的学生中,只有50%是去美国,学生去的最多的高校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张超说,学生出国留学的中心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陈志文也认为,出国留学率整体下降,从外因看,美国带领西方发达国家围堵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同时,近些年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在快速提升,这使出国留学的必要性在降低。
陈志文的另一个观点是:新一代年轻人留学意愿也在快速下降。一方面是,00后这一代人成长于中国快速发展的20年,内生的民族自豪感前所未有,对西方不再崇拜,因而不再热衷留学。另一方面,00后成长条件优越,一个人远赴重洋留学,独自面对语言、文化、学习、生活等多方面挑战,因此对出国留学缺乏动力和热情,甚至是畏惧留学。
“日本也出现了这种现象。日本经过飞速发展之后,在上世纪80年代开启了20年的出国留学热潮,但在本世纪的头十年进入了出国留学的平台期,最近十年出国留学率开始缓慢下降。”陈志文认为,这和年轻一代人的观念变化有关系。
“另外,从我们的统计来看,清华的本科生在校期间,有大约一半的人都有出国交流学习的经历。”张超补充道。
“我在清华读大学期间,我有过两次去美国的经历,分别是去访学和实习。实习那次去联合国做一个了展览,涉及跟国际、国内的艺术家沟通,这段经历让我成长得特别快。”郑昕宇表示,从个人成长来说,拥有国际化的素养和视野特别重要;但考虑到留学费用较高、毕业归国就业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以及有些人大学期间有过出国交流学习经历,出国留学的吸引力可能在变小。
张超和陈志文认为,相较20年前,现在出国已变成一件比较稀松平常的事。现在很多学生不一定要出国留学,就能获得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因此,出国留学热也在回归常态,大家在选择是否出国留学上也更加理性。
此前有报道称,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一些中产阶级家庭抗风险能力不足,无力送孩子出国留学,甚至有的学生因此面临“留学断供”。因此,一些人认为,这可能也是导致“留学热”降温的原因。
对此,陈志文表示,“这可能是个影响因素,但影响到底有多大还没数据能支撑。我举一个反例:去年年底,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显示,赴美留学人数出现反弹,同比2022年增加11.5%,创历史新高。其中,印度留美学生人数同比增长35%,且是近年连续高增长。全球大环境背景显然对印度也有影响,但为何印度留学人数高增长呢?换言之,这个影响并不是一个绝对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