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是“铁饭碗”?多地推行“教师退出机制”释放什么信号?

   2024-01-12 中华网娱乐0
核心提示:不再是“铁饭碗”?多地推行“教师退出机制”释放什么信号?教师不再是“铁饭碗”。近日,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发展理事会2024年工作会召开,会上解读的《关于推进丰台区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2024年该区将加强对教师的年

不再是“铁饭碗”?多地推行“教师退出机制”释放什么信号?教师不再是“铁饭碗”。近日,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发展理事会2024年工作会召开,会上解读的《关于推进丰台区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2024年该区将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具体而言,对聘期内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聘期结束后学校可不再续聘,或降低岗位等级、调整岗位聘用。对于不服从组织安排或者安排到新岗位后年度考核仍不合格的,学校可按规定程序解除聘用合同。

近两年热议的“教师退出机制”,吹皱了教师行业“铁饭碗”的一池春水。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浙江省宁波市、贵州省贵阳市、山东省平阴县等多地开始试点教师退出机制,各地退出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为什么提出“教师退出机制”?

“教师退出机制”并非新事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活力”。

为什么要提出“教师退出机制”?

宏观层面,我国现有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年龄学科结构失调、部分教师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师范专业与教师资格证报考的持续火爆、出生人口的断崖式下降以及少数教师抱有“躺平”的消极心态等严峻现实,加深了对“教师退出机制”的讨论。

此外,教育环境也变得愈加复杂,教育目标、家校关系、师生关系、政校关系、学生心态、教学管理任务量等都发生了变化。这要求教师不得不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以适应时代的变化,部分编内教师试图继续“躺平”不再可能。

微观层面,“教师退出机制”的提出,主要在于教育系统要解决学校教师管理中的两个“老大难”问题。

一是“教师调动难”。

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后,学校的人事调配权、财务支配权被上收至教育局,在针对教师的日常管理中,学校难以调动公办教师配合工作。

在中小学校,教师内部分化严重,教师之间“忙闲不均”的现象较为突出:有的教师忙得忙死,但是也不乏有的教师较闲;“忙”与“闲”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对领导的认同度,以及晋升的动力等因素。

二是“编制配置的结构性失衡”。

尤其对于县域内的学校,城区学校的教师编制是严重缺编,乡镇学校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超编,农村学校的结构性超编问题极为严重。

由于存在结构性缺编的困境,一些学校通过聘请代课教师弥补编制教师不足的问题。代课教师承担任务重,比如很多学校的编制教师不愿意担任中层干部或班主任,就由代课教师来承担,但因财务制度限制,代课教师的待遇远低于编内教师。这也意味着,城乡教师的配置依靠过去的人员调动和编制配置,已经难以为继、不可持续。

总之,“教师退出机制”是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部分。一些地区借助“县管校聘”、教师竞聘制度等推动提升教师素质,其中的杀手锏就是“教师退出机制”。

但一定要注意,“教师退出”“淘汰教师”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激活老师,对教师队伍进行优化配置。

教师退出机制是要打破教师的“铁饭碗”吗?

事实上,从2016年起,国家就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对教师资格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

已经取得教师资格,为何还要五年一注册呢?定期注册本质上破除了教师终身制,砸碎了教师“铁饭碗”。

而“教师退出机制”提出后,引发了一些人的恐慌,认为这是要打破中小学公办教师的“铁饭碗”。但其实大可不必恐慌。

“教师退出机制”包含两个层面的“退出”。

一是退出所在岗位,即转岗、待岗、离岗退养等。这种类型的退出,主要是针对因主客观原因不适合待在原岗位的教师进行岗位调整。比如,将年龄偏大、精力不济的教师调到非教学岗位;对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能力不足的老师实行待岗培训处理,待培训合格之后重新上岗;对患有重大疾病需要休养的教师,实施离岗退养政策。

二是退出教师队伍,即解聘。这种类型的退出,性质要严重些,主要是将不合格的教师清除出教师队伍,收回其编制。比如严重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常年“吃空饷”的教师、“私招乱聘”的不合格教师等,都可能是被清退解聘的对象。

不过,不论从教师队伍稳定性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实际教学管理需要考虑,大规模清退教师是不可能的。两种类型的“退出”中,前者的数量要比后者的数量多,真正退出教师队伍的教师必然是极少数。

谁来决定教师的退出?考核的标准是什么?

在“教师退出机制”中,当务之急是确立科学的退出机制,这其实是老师最为关注的。

谁来评,考核的责任主体是谁,是机制实施的重要考量因素。

是采用和大学评价相同的同行评议,还是成立相应的评定委员会,吸纳一部分优秀教师进来参与?如果由学校组织安排考核人员,基本上就是校长的一言堂。如果决定权在学校,老师是把精力放在教学上还是搞人际关系方面?哪种评议方式更科学完备,还需深入考虑。

在这方面,北京确认了责任主体是北京市教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退出人员必须有“严重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行为,退出规则非常清楚,依法依规依程序,有条不紊。

评价标准、评价内容是什么?优胜劣汰固然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但如何评价教师的优劣呢?

目前,对于在编教师的教师资格证有“五年一注册”的要求,教师的年度考核结果是其中较大的评估依据。

教师年度考核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或做法。一位老师表示,他所在学校的教师年度考核是由校长、副校长、学校相关领导及各科教研组长综合评定的,标准很多,比如教师的出勤率、学业质量、备课上课的情况,每学期检查3次,课本、笔记、备课的痕迹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由于缺少第三方的客观评价,“退出机制”在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也会遇到一些难题和争议,“比方说对某一个老师的考核,依据是什么,是学生成绩还是什么?”

教育是农业,是“慢活”,不太可能立竿见影。如果增加硬指标,用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来考核,那就加剧了“唯分数、唯升学”的功利化倾向,与国家提出的不单纯用考试分数评价老师相抵触。如果“唯成果”“唯论文”,则偏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线,既加重教师职业负担,又与促进教师职业化、专业化背道而驰。

如果增加软指标,则会大大增加教师的非教学时间,使得教师被人际交往、人情关系所困扰,既要周旋于领导和同事之间搞关系,又要疲于应付家长和学生的满意率,不敢不愿严格要求学生,进而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有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理想,不可能有让人人满意的教育。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估机制主要涉及三个关键问题:

评估什么?谁来评估?评估结果如何使用?

就内容而言,教师评估除了关注师德师风之外,更要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就评估主体而言,可在学校治理机构的领导与协调下,充分发挥教师同行、校外专家和学生代表的作用,形成多元且专业的评估团队;就评估结果而言,要力图将评估团队收集到的定量与定性数据整合成证据链,为清退教师提供充分的证据。

比如,下表是美国解聘不合格教师的理由,主要分为四类,每一类别给出了具体的内涵解释,界定清晰,容易辨别。所以,相关部门在制定教师退出标准时,可以对退出教师判定标准的维度进行划分,再分别从内涵解释和具体表现方面进行详细说明,最大限度地细化判定标准。

不再是“铁饭碗”?多地推行“教师退出机制”释放什么信号?

不再是“铁饭碗”?多地推行“教师退出机制”释放什么信号?教师不再是“铁饭碗”。近日,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发展理事会2024年工作会召开,会上解读的《关于推进丰台区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2024年该区将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具体而言,对聘期内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聘期结束后学校可不再续聘,或降低岗位等级、调整岗位聘用。对于不服从组织安排或者安排到新岗位后年度考核仍不合格的,学校可按规定程序解除聘用合同。

近两年热议的“教师退出机制”,吹皱了教师行业“铁饭碗”的一池春水。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浙江省宁波市、贵州省贵阳市、山东省平阴县等多地开始试点教师退出机制,各地退出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为什么提出“教师退出机制”?

“教师退出机制”并非新事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活力”。

为什么要提出“教师退出机制”?

宏观层面,我国现有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年龄学科结构失调、部分教师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师范专业与教师资格证报考的持续火爆、出生人口的断崖式下降以及少数教师抱有“躺平”的消极心态等严峻现实,加深了对“教师退出机制”的讨论。

此外,教育环境也变得愈加复杂,教育目标、家校关系、师生关系、政校关系、学生心态、教学管理任务量等都发生了变化。这要求教师不得不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以适应时代的变化,部分编内教师试图继续“躺平”不再可能。

微观层面,“教师退出机制”的提出,主要在于教育系统要解决学校教师管理中的两个“老大难”问题。

一是“教师调动难”。

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后,学校的人事调配权、财务支配权被上收至教育局,在针对教师的日常管理中,学校难以调动公办教师配合工作。

在中小学校,教师内部分化严重,教师之间“忙闲不均”的现象较为突出:有的教师忙得忙死,但是也不乏有的教师较闲;“忙”与“闲”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对领导的认同度,以及晋升的动力等因素。

二是“编制配置的结构性失衡”。

尤其对于县域内的学校,城区学校的教师编制是严重缺编,乡镇学校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超编,农村学校的结构性超编问题极为严重。

由于存在结构性缺编的困境,一些学校通过聘请代课教师弥补编制教师不足的问题。代课教师承担任务重,比如很多学校的编制教师不愿意担任中层干部或班主任,就由代课教师来承担,但因财务制度限制,代课教师的待遇远低于编内教师。这也意味着,城乡教师的配置依靠过去的人员调动和编制配置,已经难以为继、不可持续。

总之,“教师退出机制”是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部分。一些地区借助“县管校聘”、教师竞聘制度等推动提升教师素质,其中的杀手锏就是“教师退出机制”。

但一定要注意,“教师退出”“淘汰教师”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激活老师,对教师队伍进行优化配置。

教师退出机制是要打破教师的“铁饭碗”吗?

事实上,从2016年起,国家就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对教师资格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

已经取得教师资格,为何还要五年一注册呢?定期注册本质上破除了教师终身制,砸碎了教师“铁饭碗”。

而“教师退出机制”提出后,引发了一些人的恐慌,认为这是要打破中小学公办教师的“铁饭碗”。但其实大可不必恐慌。

“教师退出机制”包含两个层面的“退出”。

一是退出所在岗位,即转岗、待岗、离岗退养等。这种类型的退出,主要是针对因主客观原因不适合待在原岗位的教师进行岗位调整。比如,将年龄偏大、精力不济的教师调到非教学岗位;对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能力不足的老师实行待岗培训处理,待培训合格之后重新上岗;对患有重大疾病需要休养的教师,实施离岗退养政策。

二是退出教师队伍,即解聘。这种类型的退出,性质要严重些,主要是将不合格的教师清除出教师队伍,收回其编制。比如严重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常年“吃空饷”的教师、“私招乱聘”的不合格教师等,都可能是被清退解聘的对象。

不过,不论从教师队伍稳定性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实际教学管理需要考虑,大规模清退教师是不可能的。两种类型的“退出”中,前者的数量要比后者的数量多,真正退出教师队伍的教师必然是极少数。

谁来决定教师的退出?考核的标准是什么?

在“教师退出机制”中,当务之急是确立科学的退出机制,这其实是老师最为关注的。

谁来评,考核的责任主体是谁,是机制实施的重要考量因素。

是采用和大学评价相同的同行评议,还是成立相应的评定委员会,吸纳一部分优秀教师进来参与?如果由学校组织安排考核人员,基本上就是校长的一言堂。如果决定权在学校,老师是把精力放在教学上还是搞人际关系方面?哪种评议方式更科学完备,还需深入考虑。

在这方面,北京确认了责任主体是北京市教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退出人员必须有“严重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行为,退出规则非常清楚,依法依规依程序,有条不紊。

评价标准、评价内容是什么?优胜劣汰固然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但如何评价教师的优劣呢?

目前,对于在编教师的教师资格证有“五年一注册”的要求,教师的年度考核结果是其中较大的评估依据。

教师年度考核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或做法。一位老师表示,他所在学校的教师年度考核是由校长、副校长、学校相关领导及各科教研组长综合评定的,标准很多,比如教师的出勤率、学业质量、备课上课的情况,每学期检查3次,课本、笔记、备课的痕迹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由于缺少第三方的客观评价,“退出机制”在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也会遇到一些难题和争议,“比方说对某一个老师的考核,依据是什么,是学生成绩还是什么?”

教育是农业,是“慢活”,不太可能立竿见影。如果增加硬指标,用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来考核,那就加剧了“唯分数、唯升学”的功利化倾向,与国家提出的不单纯用考试分数评价老师相抵触。如果“唯成果”“唯论文”,则偏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线,既加重教师职业负担,又与促进教师职业化、专业化背道而驰。

如果增加软指标,则会大大增加教师的非教学时间,使得教师被人际交往、人情关系所困扰,既要周旋于领导和同事之间搞关系,又要疲于应付家长和学生的满意率,不敢不愿严格要求学生,进而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有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理想,不可能有让人人满意的教育。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估机制主要涉及三个关键问题:

评估什么?谁来评估?评估结果如何使用?

就内容而言,教师评估除了关注师德师风之外,更要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就评估主体而言,可在学校治理机构的领导与协调下,充分发挥教师同行、校外专家和学生代表的作用,形成多元且专业的评估团队;就评估结果而言,要力图将评估团队收集到的定量与定性数据整合成证据链,为清退教师提供充分的证据。

比如,下表是美国解聘不合格教师的理由,主要分为四类,每一类别给出了具体的内涵解释,界定清晰,容易辨别。所以,相关部门在制定教师退出标准时,可以对退出教师判定标准的维度进行划分,再分别从内涵解释和具体表现方面进行详细说明,最大限度地细化判定标准。

不再是“铁饭碗”?多地推行“教师退出机制”释放什么信号?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