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瘦脸儿化缘
有个县官到掘港治水,听说国清寺里和尚有钱,于是他看了看地形后说:"这河从土山池往东挖,一直线挖到东海边。"
国清寺的和尚一听,这不是把寺也要挖掉了吗?
到衙门里一打听,果然是真的。
当家和尚的心里着了火,这个海边古刹,是唐朝建的,也有千儿八百年的了。
他急忙求县官方便方便,把河道改一改。
县官原不想这样挖,只是想敲竹杠的。
他说:"如不朝东直挖,便是从国清寺西边一段路往北,在国清寺后边一段路往东,尔后在国清寺东边一段路往南,再在这河头上往东,再往北向东朝南,这一转河道就变长了。这个开销哪里来?你们寺里给钱,我就这样挖,你不给钱,我就从土山池往东挖,一直挖到东海边。”
和尚忙问:“不知要多少钱?”
县官说:“照挖河的土方算,至少要三千两银子。”
和尚心想,我哪有这许多呢?
他恳求县官宽限几天,找施主去商议。
众施主一听,一个个眉毛打结,想不出办法,只好唉声叹气。
一晃三五天过去了,分文还没有着落。
当家和尚想,我怎么不去找曹瘦脸儿?请他发发善心,做个好事。
当家和尚找到曹瘦脸儿,把县官要开河挖土,碰到国清寺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
曹瘦脸儿一听,说:"有法子,你去求县官宽限你三年,出去化缘不就行了。"
和尚说:"不行,看来县官那里一个月也难通融。"
曹瘦脸儿说:"那就恳求他限期一个半月。"
和尚说:"一个半月哪来三千两银子?"
曹瘦脸儿说:"做和尚呗,就是化缘。"
和尚说:"三千两银子没有三年两年是化不到的。”
"那你就求求县官给你一个半月,你再加他五百两银子,总共三千五百两。”
"曹施主,三千两还赚多,巴不得少一点,你还要加?”
"当家师父,我姓曹的包了你这三千五百两,到期没钱,我去领罪。至于银子哪里来,等县官准了,我再说。”
当家和尚找到县官说:"父母官如能宽期一个半月,贫僧愿另加五百两。"
县官一听心里高兴,再有一个半月,就是三千五百两银子进账了。
和尚问曹瘦脸儿:"这钱哪块来?"
他说:"出家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四大皆空,还是化缘。"
和尚说:"这个缘怎么化法?"
曹瘦脸儿说:"不化千家万家,只化施主一家,叫县官的头搬家。"
和尚一听,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罪过,出家人慈悲为本。"
曹瘦脸儿说:"你慈悲他不慈悲,我叫你到皇帝那里去化缘!"
和尚一听吓了一跳:"阿弥陀佛,小僧不敢。"
这个和尚想,这才糟呢!皇上那儿岂是渔村海角的和尚去的?
没奈何,向着曹瘦脸儿"通"的一声,双膝跪下,双手合十:"请曹施主大发慈悲,保存千年古寺。"
曹瘦脸儿一看,横下一条心说:“罢,我来个小杀头!”
什么叫“小杀头”?清朝人有辫子,把辫子剪掉就是小杀头。
曹瘦脸儿说:“大和尚请起,为了家乡古迹传给后代,我帮你去化缘。”
和尚一听,奇了,“你怎么好帮我去化缘呢?你是在家人,又不是和尚。”
曹瘦脸儿说:“我出家,你收我做徒弟,事成后,再还俗。”
过了几天,曹瘦脸儿到国清寺出家,剃掉辫子,削发为僧。
这个消息很快传开了,人们弄不懂他为什么要出家?
有人问他,他说:"看破红尘,身入空门,一了百清。"
于是头戴僧帽,身穿僧衣,脚穿僧鞋,颈项上挂着一串佛珠儿,背上背了佛像,胸前挂着个大木鱼,出了国清寺,便一步一个头磕下去,出了掘港就不磕了。
一个月还不曾到,他就到了京城,朝午门外一坐,把个木鱼儿笃笃笃的敲起来。
皇门官一看这个和尚瘦肌把骨的,两个眉毛有五六寸长,有点儿仙风道骨的样子。
其实这眉毛是到京城里装的。叫他走,他不走。
皇门官说:"你这个和尚怎么不知好歹,这是什么地方,还来化缘?”
曹瘦脸儿说:“阿弥陀佛,和尚云游化四方,不问帝王和将相,随缘乐助佛自明,功德无量绵绵长。”
皇门官一听,叫手下人给他十两银子。
他银子收了,人不走,还坐在那里敲。
皇门官问:“你做什么?”
他说:“化缘!”
皇门官说:“不是给了你吗?”
他说:“木鱼声声响京华,贫僧化缘走天涯,三千世界难如愿,一心只化帝王家。”
皇门官一听,说:“你要向皇帝化缘,哪有这个道理?”
曹瘦脸儿说:“释迦牟尼是佛主,原是王子把众渡,五台山上太祖坐,当今天子解我苦。”
皇门官一听,这和尚倒有道行。
如来佛是王子,不错;我清太祖顺治皇帝到五台山出家也不错。
当今万岁也是敬佛的,这和尚竟说到当今天子能够解脱他的苦难。
皇门官心想,个和尚恐怕有点来历,只好把此事奏明皇上。
皇帝一听,叫他把这个和尚带到金銮宝殿。曹瘦脸儿见了皇帝,双手合十。
皇帝一看他瘦肌把骨的,眉毛那么长,像个罗汉转世,不是鱼肉和尚。
便问他为什么到京城化缘?
曹瘦脸儿说:"圣上与贫僧有缘,所以能见龙颜,愿当今皇上万岁、万万岁!"
说着朝下一跪:"我主仁慈,愿我佛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方来朝。"
皇帝挨曹瘦脸儿的这些好话一说,心上欢喜得痒痒的。
便问:"和尚在哪座名山宝刹?"
他说:"圣上容贫僧奏明;贫僧出家国清寺,千年古寺书上记,当年唐王征东日,行宫曾经驻那里,要问此寺在何处?如皋向东百廿里。"
皇帝说:“原是一座古寺,是要重塑佛像,还是寺院重修?”
他说:“世代相传,施主乐助,虽历千载,片瓦不坏。”
皇帝说:“那你来此,化的什么缘?”曹瘦脸儿说:“现任如皋知县,到掘港治水挖河,说此庙正在河线上,必须拆去,贫僧及地方众百姓恳求绕道,保存古寺。县官要小寺出银三千五百两,并限期一个半月,到限无银,拆去古寺。合寺众憎计议,拆去古寺实在可惜,要有如此银两,只有帝王之家。故此贫僧斗胆前来干扰圣安,罪该万死。望皇上赐贫僧一死。”
这皇帝挨曹瘦脸儿一引,上了他的钩,便大怒道:“哪有这样的赃官,竟然到和尚头上刮毛,足见此人可恶。传旨,革职斩首。”
曹瘦脸儿连忙说:“万岁慈悲,贫僧前来无非借圣恩保存千年古寺,别无他求,若圣上因此杀了县官,实乃贫僧一大罪过。有道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活菩萨。”
皇帝说:“死罪饶了,活罪难免,罚他边疆充军!”
曹瘦脸怕圣旨下去慢了要拆庙,便说:“距缴银子限期还有十天。”
皇帝说:“这个圣旨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十天之内送到。”
没几天,圣旨到了如皋,知县香案接旨,一听:"查如皋知县,贪赃枉法,借挖河之机,妄图勒索国清寺三千五百两纹银,依律当斩首示众。兹因该寺僧人虚真求情,免其一死。现革职,发往新疆充军,永不录用。"
县官一听,汗珠儿像黄豆儿样的滴下来。嘴里念道:"谢圣恩。"
县官临走前问:"这个虚真和尚我怎么不认识?"
有人告诉他,是曹瘦脸儿。县官说:"我也要谢谢他,帮我在皇上说情,要不然身首分离了。
这里曹瘦儿还没回来,县官已去充军了。
曹瘦脸儿回到掘港,国清寺的和尚对他感激得不得了,他说:"保了你们的庙,我的头成了光芋头,这头发没有三年是长不出来的,往后如何得到人前呢?"
当家和尚说:"不要紧,不要紧,装个假辫子就是了。”
2.胡子比良心值钱
有一次,曹瘦脸儿从大街上经过,看见一个女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地从剃头店里出来,边走边说:"这下叫我母女怎么过哟,太欺负人了!"
曹瘦脸儿见这女人身上穿的和嘴里说的,晓得她有大难,便走上前去拦住那女人,问道:"这位大嫂有何悲伤之事,不妨说给我听听。"
那女人看了看曹瘦脸儿,摇了摇头,叹口气说:"唉,不说也罢,说也没用。"
曹瘦脸儿关切的说:"也许我能帮你点忙呢。"
那女人见曹瘦脸儿如此热心,便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曹瘦脸儿。
事情是这样的:这女人的丈夫姓何,排行老大,在掘港王协记剃头店挑水打杂二十多年。
去年得了痨病,老板给了他两个月的工钱,打发他回家养病。
谁知何老大从此一病不起,前天两脚一蹬,抛下一家人离开了人世。
这何老大家中本来就穷,加上何老大生病一年多,能当的当了,能卖的卖了,家中已经一贫如洗,哪里还拿得出钱来给何老大收殓呢!
何大嫂实在没法,就到王协记找王老板,要他看在何老大多年帮工的份上给点钱。
谁知这王老板是个视钱如命的小人,非但不肯给钱,还把何大嫂痛骂一顿,说她不作兴披麻戴孝地跑到他家来。
何老大女人说王老板没有良心。
王老板反倒说,良心算什么,良心值多少钱?
听了何大嫂一番话,曹瘦脸儿肺都气炸了。
他叫何老大女人到荫处歇歇,自己帮她向王老板要钱去。
曹瘦脸儿进了王协记剃头店,对王老板说要剃头,王老板寒暄了几句便把曹瘦脸儿请到椅子上剃起头来。
王老板问:"曹先生,今天怎么剃?"
"剃光。"王老板又问:"是全部剃,还是......"
没等王老板说完,曹瘦脸儿不耐烦地又说:"剃光、剃光,晚上要到人家吃酒。"
说完闭上双眼困着了。不一会儿头剃完了。
曹瘦脸儿对着镜子一照,不禁大惊失色:"我的胡子呢,王老板,你怎么把我的胡子剃掉了?"
王老板申辩:"不是你叫剃光的吗?"
"我叫剃光,是叫把汗毛剃光,我什么时候叫你把胡子也剃掉?我这八字胡子从十八岁留起,到现在四十多年,从没剃过,相命先生说我一脸福相,就出在八字胡子上面。如今你自作主张剃掉我的胡子,莫非与我有什么过不去!”
“决无此意,决无此意。”王老板这时早吓出了一身汗,一边擦汗一边说:“实在对不起,这是个误会。”
曹瘦脸儿板着面孔说:“不是打个招呼说声误会就了事的,上次有个收珠宝的古董商出了五十两银子买我这八字胡子,我还没有卖哩,我就怕破了福相。”
王老板听出了曹瘦脸儿话中有话,自认倒霉,忍痛说:“曹先生,这事怪我粗心,破了你老的福相,五十两银子我实在拿不出,家里只有五两就送给你老吧。”
说着跑进后房拿银子去了。
这时,曹瘦脸儿把何大嫂叫来,当着她的面对王老板说:“不是我有心诈你几两银子,你这人实在可恶!人家何老大在你这里做几十年杂工,最后死了,你一毛不拔,你说良心不值钱,我说天下最值钱的就是良心。只有你这种人没良心,就是有也不值钱,还不如我的胡子哩。”
说着接过王老板的五两银子交给何大嫂,让她回去为何老大安葬去了。
从此,掘港街上就传下来这样一句话:"曹瘦脸儿的胡子比良心值钱。”
3.帮哑巴申冤
有一天曹瘦脸儿在制台衙门附近的一家茶馆吃茶。
他见倒茶的人面带愁容,眼含泪水,茶客们也都在交头接耳。
他心中明白了几成,难道这茶馆里的人有什么冤屈事?
于是他拣了中间的一张桌子坐下,一手抚着茶碗,一手撑着下巴,两眼望着大街上来往的车马行人。
曹瘦脸儿这样坐是便于听四边的茶客议论。
这时只听得左边桌子上的两个茶客在谈心:"大哥,你说还有天道国法吗?”
"唉!老弟,小声点。有道是茶喝三碗,闲事不管。平常多事多吃屁,今天是多事寻晦气!”
"凭他个制台大人的二尾子,强占有夫之妇不该办罪,真是岂有此理!”
"有什么办法。男人是个哑巴,这个冤枉怎么中,就是有人多事写状子呈上去,制台大人还不是听二尾子的。”
"咳!光天化日之下,堂堂的制台衙门出这样的丑事。” 曹瘦脸儿听到这里,便将茶碗端过去。
那二人见来个生人,便不再开口了。
他便凑上去招呼:"二位大哥请了!”
"请了,请了!”
"刚才听二位谈论。难道这里有哪个哑巴有冤屈事?”
"老哥,我二人没说什么,就是说什么也不关你的事。有道是你喝你的龙井,我喝我的雨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二位大哥,我是外地人,听听罢了,也不管他什么事,这个南京城里,我一无亲朋,二无故旧,听了也不会连累二位的,请问哑巴怎么样?”
"哑巴怎么样?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大哥,你听只听着,可不能多嘴。我们这些人也是看戏流眼泪--替古人担忧。这个茶馆的主人,就是刚才帮你倒茶的那哑巴。他的老婆十分美貌,夫妻二人倒也十分恩爱,生一男孩也有三岁。街坊邻舍都羡慕哑巴前世修得个好老婆。这茶馆那边就是制台衙门,衙门的人也有常来吃茶的,其中有一个叫张武的,此人是制台大人的二尾子。"
曹瘦脸儿听到这里,问:"什么叫二尾子?”
"二尾子,就是制台大人贴身的跟班,名叫张武。这个二尾子看中了这哑巴的老婆,昨天将女的强占了去,丢下了三岁的幼童,你说可怜不可怜?”
曹瘦脸儿问:"难道这哑巴就不到衙门口去喊冤?”
"哑巴是有口难言,这冤又不知怎么去喊?”
"难道你们四邻就不出来伸张正义?”
"四邻肚子里都有气,就是不敢站出来说话。”
曹瘦脸儿说:"照二位大哥的所说,难道这哑巴的冤枉就这样罢了不成?”
"哪有什么办法?”
"我就不信没奈何他,定叫制台大人除了这个二尾子!”
"大哥,你不要晦气不找你,你去找晦气,你想想即使状子到了制台手上,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曹瘦脸儿听罢叹了口气。他用手对哑巴招招,哑巴来了。
他和哑巴做关目,意思是今天是六月初一,制台大人要到文庙内行香,你去用一个双响。
对准制台的轿子一放,这样人就乱了。
制台要捉你,你当着众人解开上衣,露出胸脯,我先帮你把状词写在上面,制台大人看到了,那二尾子就要杀头,你一家人就可团圆。
这些关目哑巴都懂,于是他去买了双响,带了引火物,拿了笔墨砚台请曹瘦脸儿写了状词,便急忙向文庙中赶去。
哑吧做好了准备,躲在石狮子旁,制台的轿子刚停下,哑巴用香火朝双响的引线上一点,只听"通"的一声,双响炸开了。
制台一吓,只当有人行刺,其他人员乱成一团,有的高喊:“拿刺客!”
哑巴爬上石狮子,拉开了衣服,露出胸脯站在那里。
人们一看上面写的是: 一炮震天地,惊动制台尊。
若问冤枉事,请打四众邻。
衙门里有个认得是开茶馆的哑巴,于是如实向制台大人禀告。
制台想,哑巴竟到我处喊冤,说明我为官清正,深得民心。
他香也不敬了,回到衙门命街坊地保将哑巴的四邻传来。
制台对四邻说:"本官执法如山,秉公而断。这哑巴受人欺侮,有口难言,本官对他甚为怜惜,尔等四邻朝夕相处。定知其冤,务必帮他说明。"
四邻说:"我等不知他有何冤枉。"
制台嘿嘿一笑,说:"哑巴胸口写的是'若问冤枉事,请打四众邻!'看来不打你们不肯说,每人重打四十大板!"
四邻一听忙说:"我等愿说,大人免打!"
于是四邻便将二尾子强占哑巴之妻,丢下哑夫幼子等伤心事说了一遍。
那二尾子站在制台大人身后,吓得身如筛糠。
制台心想,此事已为众人所见,不要半天工夫,定会轰动全城。
今日若不将张武发落,会使我前程难保。
他思来想去,最后狠了狠心,大喝一声:“将张武拿下,就地正法!”
这二尾子被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