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过年在家的状态
临近春节,不少人已经结束了一年的工作,心怀期待地为回家做准备。
前几天和同事聊到回家过年时,95年的小姑娘看起来并没有多少兴奋,反倒吐槽了一堆自己对于春节的焦虑。
她的话并没有让人感到意外,事实上,网上不少90后00后们都对于回家过年这件事情有焦虑感,甚至还有人用7张图呈现出了当代年轻人回家过年的7种焦虑。
90后00后过年回家的七层焦虑,最后一个很头疼,网友:太真实!
第一层:和父母一起去亲戚家拜年,你和亲戚并不熟
拜年是传统习俗,每逢过年,父母总会带着孩子去各种走亲戚。
如果是在城市还好一些,彼此之间都比较熟悉,但如果是在亲戚众多的农村,很多年轻人和父母一起拜年时,免不了与自己并不相熟的亲戚相处,这个场面就会比较尴尬了。
甚至如今很多不善言辞的90后00后都拒绝和父母一起走亲戚。
第二层:一觉睡醒,客厅里已经坐满了亲戚
年轻人回家过年,睡懒觉是很正常的现象,但由于作息习惯不同,父母和亲戚都习惯了早起。
因此我们常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景象,那就是一觉醒来之后发现客厅里已经坐满了亲戚,当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一个地方,背后仿佛也发出了无声地责怪:哟,睡到现在才醒啊!
第三层:在亲戚面前表演才艺
不知从何时起,每逢家庭过年聚会,孩子们总会被父母逼迫着在亲戚面前表演才艺。
如果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倒还好说,有些时候,孩子甚至到了中小学仍然要继续表演,因此一想到过年的这个环节,很多孩子就会非常反感焦虑。
第四层:饭桌上给长辈敬酒
饭桌上给长辈敬酒是一种文化礼仪,但对于90后00后们来说,这个过程无异于大型社恐现场。
吃几口菜就要想着等一下要给哪位长辈敬酒,不仅如此,在敬酒时还要针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祝福语,倘若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这个过程真的是无比漫长又难熬。
因此在很多年轻人看来,需要敬酒的团圆饭都不是真正的团圆饭。
第五层:刚工作就要给晚辈压岁钱
给压岁钱是一种过年习俗,一般来说,当孩子毕业工作之后,长辈就不会再给压岁钱了,相反,找到了工作的人过年回家还需要给晚辈发压岁钱。
因此,当代年轻人过年回家的焦虑之一就是:明明没有赚到多少钱,还要发出去很多红包……
第六层:被父母和亲戚催婚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对于婚姻的态度已经不再传统,很多人宁可单身也不愿找个人凑合,但在父母眼中,到了年龄还单身就是”大逆不道“。
因此每年过年回家,单身狗们总免不了要经历父母亲戚的轮番催婚,甚至一想到过年回家就被念叨,很多年轻人就会深感焦虑。
催婚焦虑排在第六层,也是十分真实了。
第七层:从人员聚集到村口经过
据了解,每个村都有一个人员聚集的“情报点”,在这里,谁家发生的新鲜事第一时间就能知道,在这里,村长都不了解的事情你也能得到消息。
而对于归乡回来的年轻人来说,拎着行李从“情报点”经过,硬着头皮挨过各种复杂的目光,这实在需要一种莫大的勇气,因为来自人民群众的压迫感实在太强了!
有网友表示一想到这个场景就会头疼,这样的焦虑,你有过吗?
90后的过年噩梦是什么梗?
先说明一下词汇的含义,这里说的亲戚是个泛指,这里面包含了传统伦理大家族的概念。
小时候在村里,我问妈妈,某某和某某是什么亲戚关系呀,妈妈说不是亲戚,是一家人。这里说的一家可能是同一个爷爷或者是更上一层的共同直系祖先,但现在这个一家的概念全部被淡化了,叔叔也成了亲戚的一种,这里说的亲戚,指的就是包含了本家族内的亲戚。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走亲戚,说白了就是没有选择。
你无法选择你的父母,更无法选择亲戚,小时候父母带着你走的亲戚,都是他们的至亲,但对于你来说不是。
假设你们家是兄妹两个,你父亲是兄妹六个,你母亲同样也是兄妹六个,那么小时候过年,你就会有一大堆亲戚需要走动,叔叔伯伯,大姨二姨三姨四舅等等。
问题是,你跟他们真的不亲,因为没有共同生活的记忆和情感,再加上表演节目,走亲戚自然成了很多人的童年阴影,等长到亲春期是最不愿走亲戚的时候。
有一天你长大了,娶了媳妇,妹妹也成亲了,妹妹是亲人,要走动,你特别希望孩子能和他们多亲近一些,毕竟在你心里他们就是你的至亲。
问题的关键就出在这里,他们是孩子的至亲,却并不是孩子的至亲。
有人总是感慨,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走不了,这其实是个很正常的现象,不是亲戚不亲了,而是一代旧人换新人,你有了更新更亲的亲戚,老亲戚自然也就疏远了。
小时候你觉得大姨很亲,舅舅很亲,叔叔很亲,等到你成家了,最亲的变成了老婆,变成了兄弟姐妹,而生活的琐事,也让你慢慢把老亲戚的亲情挤占的越来越少。
亲戚之所以不亲,是因为不在一起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现代人所谓的朋友,无非是三种来源,发小,同学,同事,这几乎囊括了绝大部分人的交际圈子。
你跟朋友亲,是因为经历相同,感情上更容易产生共鸣,跟亲戚没什么可说的,可聊的。
看网上很多人吐槽亲戚,本质上都是只有一点,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具体的就不说了,就像所有的爱情故事一样,都可以概括成一句话,甲喜欢乙,但乙不喜欢甲,但细节可以千差万别,每天都在上演爱恨情仇。
解决这些纠葛的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自私,自私是个好东西,它能让你瞬间理清楚很多关系。
如果你是个自私的人,但凡你还有一点理性,你都会想到对方也是个自私的人,在多次博弈中,一定会达到利益均衡的,要不然作为自私的人,怎么可能老是被占便宜呢。
这个世界上当然有无耻之徒我,不要理他就是,我的利益第一,谁也不能侵害,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则。
这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简单,甚至非常复杂,因为很多人都在纠结,自己的利益到底是什么,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发生冲突了怎么办。
结婚有随份子,在传统社会,这其实是一种融资行为,当你需要办大事的时候,别人的份子钱可以帮你宛城区,同样的别人家有婚丧嫁娶,你也要孙分自我,这是你将来获得别人份子钱的前提。
亲戚在传统社会,融资作用体现得非常明显,在没有外部渠道的前提下,谁家亲戚越多,可获得的融资能力也就越强。
传统儒家,把这种利益都巧妙地隐藏在了复杂的伦理关系之中,做到的不知不觉实现了人际关系与实际利益挂钩的大网,每个人都是这个大网上的一个节点。
现代社会大网没了,大家族没了,变成了以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亲戚的范围反而扩大了。
也许从来没有什么亲戚不亲了,而只是,一代新人变旧人,自己的关系网络变得复杂了,挤占了以前亲戚的地位而已。
90后过年在家的状态
临近春节,不少人已经结束了一年的工作,心怀期待地为回家做准备。
前几天和同事聊到回家过年时,95年的小姑娘看起来并没有多少兴奋,反倒吐槽了一堆自己对于春节的焦虑。
她的话并没有让人感到意外,事实上,网上不少90后00后们都对于回家过年这件事情有焦虑感,甚至还有人用7张图呈现出了当代年轻人回家过年的7种焦虑。
90后00后过年回家的七层焦虑,最后一个很头疼,网友:太真实!
第一层:和父母一起去亲戚家拜年,你和亲戚并不熟
拜年是传统习俗,每逢过年,父母总会带着孩子去各种走亲戚。
如果是在城市还好一些,彼此之间都比较熟悉,但如果是在亲戚众多的农村,很多年轻人和父母一起拜年时,免不了与自己并不相熟的亲戚相处,这个场面就会比较尴尬了。
甚至如今很多不善言辞的90后00后都拒绝和父母一起走亲戚。
第二层:一觉睡醒,客厅里已经坐满了亲戚
年轻人回家过年,睡懒觉是很正常的现象,但由于作息习惯不同,父母和亲戚都习惯了早起。
因此我们常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景象,那就是一觉醒来之后发现客厅里已经坐满了亲戚,当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一个地方,背后仿佛也发出了无声地责怪:哟,睡到现在才醒啊!
第三层:在亲戚面前表演才艺
不知从何时起,每逢家庭过年聚会,孩子们总会被父母逼迫着在亲戚面前表演才艺。
如果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倒还好说,有些时候,孩子甚至到了中小学仍然要继续表演,因此一想到过年的这个环节,很多孩子就会非常反感焦虑。
第四层:饭桌上给长辈敬酒
饭桌上给长辈敬酒是一种文化礼仪,但对于90后00后们来说,这个过程无异于大型社恐现场。
吃几口菜就要想着等一下要给哪位长辈敬酒,不仅如此,在敬酒时还要针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祝福语,倘若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这个过程真的是无比漫长又难熬。
因此在很多年轻人看来,需要敬酒的团圆饭都不是真正的团圆饭。
第五层:刚工作就要给晚辈压岁钱
给压岁钱是一种过年习俗,一般来说,当孩子毕业工作之后,长辈就不会再给压岁钱了,相反,找到了工作的人过年回家还需要给晚辈发压岁钱。
因此,当代年轻人过年回家的焦虑之一就是:明明没有赚到多少钱,还要发出去很多红包……
第六层:被父母和亲戚催婚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对于婚姻的态度已经不再传统,很多人宁可单身也不愿找个人凑合,但在父母眼中,到了年龄还单身就是”大逆不道“。
因此每年过年回家,单身狗们总免不了要经历父母亲戚的轮番催婚,甚至一想到过年回家就被念叨,很多年轻人就会深感焦虑。
催婚焦虑排在第六层,也是十分真实了。
第七层:从人员聚集到村口经过
据了解,每个村都有一个人员聚集的“情报点”,在这里,谁家发生的新鲜事第一时间就能知道,在这里,村长都不了解的事情你也能得到消息。
而对于归乡回来的年轻人来说,拎着行李从“情报点”经过,硬着头皮挨过各种复杂的目光,这实在需要一种莫大的勇气,因为来自人民群众的压迫感实在太强了!
有网友表示一想到这个场景就会头疼,这样的焦虑,你有过吗?
90后的过年噩梦是什么梗?
先说明一下词汇的含义,这里说的亲戚是个泛指,这里面包含了传统伦理大家族的概念。
小时候在村里,我问妈妈,某某和某某是什么亲戚关系呀,妈妈说不是亲戚,是一家人。这里说的一家可能是同一个爷爷或者是更上一层的共同直系祖先,但现在这个一家的概念全部被淡化了,叔叔也成了亲戚的一种,这里说的亲戚,指的就是包含了本家族内的亲戚。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走亲戚,说白了就是没有选择。
你无法选择你的父母,更无法选择亲戚,小时候父母带着你走的亲戚,都是他们的至亲,但对于你来说不是。
假设你们家是兄妹两个,你父亲是兄妹六个,你母亲同样也是兄妹六个,那么小时候过年,你就会有一大堆亲戚需要走动,叔叔伯伯,大姨二姨三姨四舅等等。
问题是,你跟他们真的不亲,因为没有共同生活的记忆和情感,再加上表演节目,走亲戚自然成了很多人的童年阴影,等长到亲春期是最不愿走亲戚的时候。
有一天你长大了,娶了媳妇,妹妹也成亲了,妹妹是亲人,要走动,你特别希望孩子能和他们多亲近一些,毕竟在你心里他们就是你的至亲。
问题的关键就出在这里,他们是孩子的至亲,却并不是孩子的至亲。
有人总是感慨,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走不了,这其实是个很正常的现象,不是亲戚不亲了,而是一代旧人换新人,你有了更新更亲的亲戚,老亲戚自然也就疏远了。
小时候你觉得大姨很亲,舅舅很亲,叔叔很亲,等到你成家了,最亲的变成了老婆,变成了兄弟姐妹,而生活的琐事,也让你慢慢把老亲戚的亲情挤占的越来越少。
亲戚之所以不亲,是因为不在一起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现代人所谓的朋友,无非是三种来源,发小,同学,同事,这几乎囊括了绝大部分人的交际圈子。
你跟朋友亲,是因为经历相同,感情上更容易产生共鸣,跟亲戚没什么可说的,可聊的。
看网上很多人吐槽亲戚,本质上都是只有一点,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具体的就不说了,就像所有的爱情故事一样,都可以概括成一句话,甲喜欢乙,但乙不喜欢甲,但细节可以千差万别,每天都在上演爱恨情仇。
解决这些纠葛的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自私,自私是个好东西,它能让你瞬间理清楚很多关系。
如果你是个自私的人,但凡你还有一点理性,你都会想到对方也是个自私的人,在多次博弈中,一定会达到利益均衡的,要不然作为自私的人,怎么可能老是被占便宜呢。
这个世界上当然有无耻之徒我,不要理他就是,我的利益第一,谁也不能侵害,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则。
这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简单,甚至非常复杂,因为很多人都在纠结,自己的利益到底是什么,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发生冲突了怎么办。
结婚有随份子,在传统社会,这其实是一种融资行为,当你需要办大事的时候,别人的份子钱可以帮你宛城区,同样的别人家有婚丧嫁娶,你也要孙分自我,这是你将来获得别人份子钱的前提。
亲戚在传统社会,融资作用体现得非常明显,在没有外部渠道的前提下,谁家亲戚越多,可获得的融资能力也就越强。
传统儒家,把这种利益都巧妙地隐藏在了复杂的伦理关系之中,做到的不知不觉实现了人际关系与实际利益挂钩的大网,每个人都是这个大网上的一个节点。
现代社会大网没了,大家族没了,变成了以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亲戚的范围反而扩大了。
也许从来没有什么亲戚不亲了,而只是,一代新人变旧人,自己的关系网络变得复杂了,挤占了以前亲戚的地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