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为我国传统名贵药用动物,《本草纲目》等医学典著中记载:水蛭治疗中风,高血压有很好的功效,水蛭唾腺中含特有的“水蛭素”是防治癌症的专用特效药物,水蛭药用广泛,干品价格稳步上升,已涨至每公斤130 — 180元,纯干清水水蛭价更高,据有关次料统计,目前市场上水蛭还达不到国内外市场的一半,货源紧缺。药用水蛭的养殖当前是高价格,不生病、无风险,一次投入,多年繁殖,长期收益的高效养殖项目。养水蛭的利润,养蚂蟥一年净赚30万。下面和360常识网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
养殖金线蛭(水蛭)品种经济效益分析
10000条种水蛭*20粒(年均产卵)=200000条*50%(按最低成活率)=100000条*0.02公斤(6个月后每条20克)=2000公斤(鲜水蛭)*17%(6公斤鲜水蛭可出1公斤以上干品)=340公斤(干品)*100元/公斤(按最低保护价100元/公斤干品)=34000元
引种10000条,其中扣除种苗款10000元,饲料及水电费、建池子费5000元,实际综合投资约15000元,收入达34000元,纯利可在19000元以上,投资回报100%以上。(10000条种水蛭需水面1—2亩,667平方米=1亩)
养殖水蛭成功致富案例
一、湖州:蚂蝗成了香馍馍 亩产收益可达万元
提起一种水生生物,估计不少人会不由自主地起鸡皮疙瘩:柔软的褐色身子,一般1.5厘米长,它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吸附在你的腿肚上,扯下便是淋漓的鲜血……水田里是它的“乐园”,池塘里偶尔也能看见它的身影。这,就是蚂蝗。
听老一辈讲起,以前田里这种虫子特别多,一到插秧季节,蚂蝗就爬上了腿肚,有经验的老农用手一拍,它就掉了下来……据说,它吃饱喝足后,偌小的身体可以迅速膨胀几十倍。
它的洋名叫“Leech”,是一个用来比喻靠依附他人谋取利益的贬义词。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这种小生物一直背负着“吸血虫”、“寄生虫”的恶名。然而,最近在南浔区和孚镇漾东村,小小的吸血虫正成为村民们的摇钱树。
亩产收益可达万元
记者日前来到了江南水乡特色的漾东村,据说该村以特色水产养殖而闻名周边。在路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河塘与水田,一些水田里搭建着一间平房,烟囱里还冒着烟,村民告诉记者,这是养甲鱼的温室大棚;又到一处围着网箱的河塘,突然想起一阵低沉的蛙声,走进一瞧,原来是一群黑压压的牛蛙在聒噪……在一块划着一道道田垄的水田里,记者看到半蹲的村民们正在用尖铲刨开泥土,挖出一颗颗茧一样的小圆球,一名热心的村民拿起一枚“茧”向记者解释:“看,这是今年蚂蝗第二次孵在泥土中的‘茧’子,一枚‘茧’中平均盘踞着40条小蚂蝗呢。”
鱼塘不养鱼,偏偏让给了这些令人生厌的蚂蝗,这种养殖意向的转变缘何而来?村民告诉记者,村里一个叫邱培方的村民,他是敢吃养蚂蝗“螃蟹”的第一人,是他率先把“吸血虫”请进了漾东村。
由于身体欠佳,50多岁的邱培方无法外出长期打工,只能靠家里6亩水田养殖一些水产养家糊口。“去年我在家的时候,一直琢磨着养何种水产效益高,儿子帮忙找了一些网络资料,说蚂蝗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市场缺口很大;我们村里的环境又适合蚂蝗的养殖条件。”当时正寻觅养殖品种的他对蚂蝗养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去年,他从江苏引进种蚂蝗,通过反复试验和摸索,最终成功越冬,繁育了小蚂蝗,降低了育苗成本。据他估算,养蚂蝗需要投入搭建网箱(2000元/亩)、租田费(950元/亩),饵料螺蛳(15元/桶)等成本,平均一亩总共需要投入1万元的成本。如果养殖顺利,一亩可收获1万元左右的利润。“养蚂蝗挣得比我外出打工要多得多。”初次尝到养殖蚂蝗的甜头,让邱培方意犹未尽。
邱培方养蚂蝗试验成功的消息在当地传播开来,养蚂蝗抗病能力强,只要控制好水质,存活率高,较低的养殖成本、风险和相对可观的收益吸引了当地一些村民,大家纷纷将触手伸向这项冷门的养殖领域。
生态养殖受追捧
就在漾东村邻村的田野里,记者找到了一个面积达150亩的蚂蝗规模化养殖基地。南浔康利源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小会说,这是他们去年8月份开始兴建的,主要是养殖蚂蝗,除此之外,基地还套养了河虾、鳜鱼等水产。他们在田埂上种植藏红花等药材植物,正计划将它打造成一个立体的综合生态农业基地。
据介绍,该基地总共投资了250万元,当时以每500克70元的价格从江苏引进了3500多公斤的种蚂蝗,还聘请了一名从事蚂蝗养殖8年之久的师傅来照顾蚂蝗的“饮食起居”。目前蚂蟥繁殖、生长都很顺利,就等11月份的收获季。
是什么促使他们对养殖蚂蝗抱有如此强烈的热情?原来从2009年底开始,国内中药材价格经历了数轮疯狂涨价,吸引了一些投资客进入这一行业,除了进入药材成品销售领域外,不少资本纷纷投入种植、养殖环节,进入了生产源头。今年,杨小会与其他几名合伙人在江苏考察了专业的蚂蝗养殖基地之后,纷纷转行,主要是看好蚂蝗这个前景良好的养殖项目。
据业内人士讲,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等因素,野生蚂蝗资源日益枯竭,收购商走家串户收集原材料变得越来越困难,国内每年的蚂蝗需求短缺达100吨,致使中药材市场上的蚂蝗价格日益攀升,蚂蝗“干货”的收购价从2009年的每公斤200元左右涨至目前的700元左右。最关键的是,蚂蝗的生长周期只有6个月左右,相比种植植物中药材短了很多。
提及蚂蝗的销路问题,杨老板看起来信心满满:“照目前的行情来看,现在是蚂蝗能产多少,收购商就收多少,市场正处于供不应求的不饱和阶段,我们和安徽亳州(注: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一些收购商早就联系好了,他们都会主动过来收购。”
10克要卖20多元
据了解,以往我市农民外出作业的时候,如果捕到蚂蝗这些小害虫,他们就会将这些虫子一个个积累起来,等收集到一定量时用铅丝将他们串起来,晒成干,卖给那些前来收购的蚂蝗商贩,就当增加一些额外收入。
其实这种小害虫有一个正规的学名,叫做“水蛭”。在湖城慕韩斋二楼中药铺里,一本名为《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书上写着,水蛭具有可破血、通瘀、通经的功效。传统中医的水蛭主要用于治疗血栓病、血管病、瘀血不通、无名肿毒等症。
记者查了一些医学资料,说从水蛭提炼出来的一种叫“水蛭素”物质,号称是世界上最强的天然抗凝血酶物质,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现已开发许多种以水蛭素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如抗血栓片、活血通胶囊等,患有中风、高血压的患者都可以使用。
另外,活水蛭还有一个“另类”用途:如果在野外,一旦被蛇或蝎咬伤中毒,而又没有医生在场的话,可把活水蛭附在伤口上吸去毒血,阻止毒性在身体蔓延。
市区的中药店里的水蛭粉,现在常常作为一种中药配方,不单独零售,市价达到每10克20多元,折合每500克1000多元,这个价格比在漾东村的水蛭干货收购价整整翻了两倍多。
二、袁浦农户养蚂蟥一年净赚30万
8月26日,杭城又一次被夏日的闷热笼罩,最高气温直逼35℃,临近中午,张成兴像往常一样,在他近50亩的蚂蟥养殖基地忙开了,一边测量水温,一边查看网箱里蚂蟥的生长情况。
张成兴是西湖区袁浦镇元宝沙的农户。
“高温天气对蚂蟥生长不利,因此夏天水温控制非常重要。”老张说,为使蚂蟥安然度夏,今年夏天他几乎与蚂蟥泡在一起了,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着。
对老张来说,蚂蟥意味着今年的30万收入,而到明年这个数字可能会攀升到50万。
电视里“偶遇”蚂蟥
老张在别人眼里总显得有些“另类”,养殖蚂蟥也是老张这种“另类”体现之一。“放下好好的螃蟹不养,却养起了让别人想起来就汗毛倒竖的蚂蟥。这能赚钱吗?”对于老张这一行为,当初许多人都有疑惑。
而老张却认为从养螃蟹到养蚂蟥一点都不“另类”,属于现代养殖业的一种新型转变,随着现代养殖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类似于养螃蟹这样的传统养殖已经没有了很大的市场空间,寻求先机,就得敢于尝试新领域。
“蚂蟥的医用价值很高,现在它的野生资源越来越少,我有一次无意间在电视里看到一则关于蚂蟥的信息。”老张说,就是这样一则普普通通的科普信息,让他一下子意识到了人工养殖蚂蟥的市场空间。
据电视介绍,人工养殖的蚂蟥,学名叫宽体金线蛭,体长60-130毫米,体重约20-30克。这种金线蛭是名贵的动物中药材,它的涎液中有一种抗血凝物质,称为水蛭素,此外,还含有肝素、抗血栓素等,可治疗中风、心绞痛、无名肿痛、肿瘤等疾病。在国际医学领域,金线蛭的医用价值正被引起重视,以水蛭为原料的药物,已投入批量生产,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不仅国内市场对蚂蟥的市场需求量大,日本等国家也很早就依赖从中国进口蚂蟥。而且随着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加之近些年对蚂蟥进行掠夺性捕杀,野生资源日益减少,远远不能满足用药需求,货源奇缺,收购价格更是一涨再涨。
他把自己的这一信息与想法与另外三位朋友一说,他们也都非常看好,四人一拍即合,开始了蚂蟥养殖的“漫漫长路”。
两下江西学养殖技术
“蚂蟥的种苗去哪里找?”“一些实地养殖经验该向谁去取经呢?”……在老张之前,杭州还没有成功养殖蚂蟥者,因此老张他们在一开始就碰上了这些棘手的问题。
经过多方打探,老张终于从一位朋友处得知,江西有一位刘师傅从事蚂蟥养殖多年,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我第一天得知这个信息,第二天就坐车去江西拜师了。”性急的老张,在赚钱致富上更是显现出了其出手快的一面。
“养殖蚂蟥最关键是防止蚂蟥逃跑,如果这一技术掌握好,养殖也就成功了一半。”刘师傅向老张传授了在池塘周围张网或者使用水泥塘养殖,防止蚂蟥逃跑的这一关键性技术,而且还把蚂蟥种苗如何培植养育等一系列技术都一一告知了老张。去了江西两趟之后,老张不仅从刘师傅那儿带回了20000多元的种苗,而且基本掌握了养殖的一些日常实践技术。
实践中,老张发现,水泥塘养殖蚂蟥或者在塘周围布网养殖都不能很好避免蚂蟥逃跑,并不是最理想的养殖方法。在这两种养殖技术的实践中,老张摸索到了网箱养殖法,不仅将蚂蟥圈养起来,带小孔的的箱壁也让蚂蟥的吸盘没了用武之地,有效防止了它们“出墙”。
“网箱养殖不仅大大减少了蚂蟥的‘逃跑率’,而且在捕捉阶段也更方便了,可减少捕捉损失。”老张一再强调网箱养殖的重要性,而且一个网箱最合适规格长为6米,宽为4.8米,高为1米,网箱如果过大或者过小,都会由于各种原因而使蚂蟥产量受到影响。
50亩蚂蟥第一年收益30万
蚂蟥属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成活率高。每年4-6月,一条种蚂蟥即可产卵2次,每次产卵茧1-4个,每个卵茧可繁殖幼蚂蟥60-80条。每平方米水池可养1万条左右,饲养九个月,每亩就可产干水蛭50-60公斤,按目前每公斤市场价200-240元计算,亩产值在12000元左右。
“去年干蚂蟥的收购价最高达到了330元/公斤,一般平均收购价也稳定在200—240元/公斤左右。”老张表示,因为现在国内蚂蟥规模养殖成功者不多,所以销路不用愁,企业会自动找上门,而且有些厂家为了能预订到次年的成品,不惜在前一年扔下大笔订金,这样也就为养殖户省下了不少成本。
像老张这样养殖蚂蟥,主要成本投入集中在种苗、塘租、网箱和饲料上,而这其中种苗和网箱的投入可算做一次性的,因为通过一年养殖后,今后每年种苗都可自己留,今年老张50亩的种苗就是自留的,而且一个网箱一般能用上四年左右,因此养殖蚂蟥成本投入非常低。
他给记者粗算了一笔成本账,塘租每年每亩为500元;网箱每亩需3个,每个价格为1700元,合计5100元;蚂蟥的饲料基本以螺蛳为主,每亩每年约消耗螺蛳25公斤,按每公斤市场价1.6元计算,共计40元。每亩成本控制在6000元左右。“如果我明年再养殖,网箱每亩5000多元的成本可省掉,那基本上就只剩下每亩1000元的成本投入了。”老张说,小投入,大收益,养殖蚂蟥风险性小,适合农村家庭养殖。今年老张50亩的蚂蟥利润可达30多万元,明年扣除网箱成本,利润差不多能翻一番。
做个快乐的“富爸爸”
老张一再强调养殖蚂蟥是个技术活,从苗种的选择、孵化,到水温的控制,以及平时水质的监控都非常重要。
首先,种苗应选择1年以上、个体体重在30克左右的蚂蟥。在产卵期时,人要少走动,防止种蚂蟥受惊而逃,造成空茧。老张告诉记者,头一年留种时,他就因为经验不足,损失了大半的种苗。其次,水温宜控制在15-30℃。10℃以下,蚂蟥即会停止摄食;反之,水温超过35℃,也会影响蚂蟥生长。所以在本地养殖蚂蟥,越冬和度夏都要十分小心。
再次,水质的好坏对蚂蟥生长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养殖地的水质一定不能受到任何污染,可在网箱外覆盖水草,以达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此外,最令老张担忧的,还是蚂蟥敌害的防范问题。除乌鱼、鳝鱼外,白鹭、水鸟的来袭防不胜防。
不过,这一切看来已经难不倒老张了,明年老张他们还准备把蚂蟥养殖面积扩大到9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