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选题】好家长,好孩子(已经有24897条微博)9月【开学入园季】。摇篮网上的宝宝们纷纷离开爸爸妈妈,进入幼儿园;也有很多宝宝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作为“家长”,无论是宝宝入园还是宝宝上小学,都面临一系列挑战。如何做好“家长”的角色?如何帮助孩子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这个话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本周,摇篮网全站选题将围绕【好家长好学生】展开话题讨论,如下【好家长好学生】系列话题主题微风会如何面对“学生”“家长”“老师”三角关系?(>>进入微风会)孩子入园了、上学了,孩子走出家门到学校里,在“老师”跟前当起了“学生”,很多网友在9月份也被变身为“家长”——“老师”“学生”“家长”,初次陷入这种【三角关系】对于我们来说有很多需要学习、探讨和总结的地方。怎样面对“学生”?怎样面对“老师”?怎样做好“家长”?2011年9月8日上午10点半-11点半,届时邀请林怡育儿会所的林怡老师@林怡icekid、高翔先生@高翔、上海妈妈圈管管轩妈@jucy99等业内嘉宾在线讨论,欢迎大家围观、探讨!>>进入微博峰会【好家长好学生】系列话题老师说“中国式家长”有10大类型,你算哪一类?(>>阅读全文)老师说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我的第一要务是帮助孩子树立平等博爱的观念,第二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方式方法,第三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失去了家长的支持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再博学多才、灵活善变、爱岗敬业的教师,都是无用武之地的废铁。纵观中国的家庭教育之弊,放纵者有之,溺爱者有之,施暴者有之,粗略的划分一下,大致有“十大类型”!(>>阅读全文)【好家长好学生】系列话题如何陪孩子走过“分离焦虑”?(>>微博分享)宝宝离开爸爸妈妈进入幼儿园之后会产生“分离焦虑症”。所谓的“分离焦虑”(Dissociativeanxiety)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分离焦虑的表现分离焦虑是儿童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病于学龄前期,主要表现为患儿与亲人分离时产生的焦虑反应。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嚎陶大哭,又踢又闹;失望阶段——仍然哭泣,继继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你的宝宝现在处于什么阶段呢?除了“分离焦虑”,宝宝也会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抵抗力下降、感冒发烧、肚子疼、头疼、恶心、不安…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办呢?>>微博热议宝宝入园的那些事>>微博热议家有学童!(24897条微博)【好家长好学生】系列话题如何面对孩子的“作业问题”?!(>>我有话说)什么是好家长?替孩子写作业、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因为作业太多替孩子打抱不平、和孩子一起拒绝作业、陪孩子一起作业、对孩子的作业从来不管不问、每天检查孩子作业、会因为作业问题惩罚孩子……你是好家长吗?>>论坛最新话题“如何面对孩子的作业问题”【好家长好学生】系列话题【投票】说说“好学生”是什么样?(>>进入投票)“好学生”应该不撒谎、不逃课、不叛逆;“好学生”应该孝敬父母、尊重老师;“好学生”应该乐于助人、有礼貌;“好学生”应该按时完成作业;……>>论坛投票“你眼里的‘好学生’是什么样?”>>论坛网友你愿意孩子和农民工子弟做同学吗?[上周回顾]摇篮网热点聚焦【开学季】(>>浏览开学季热点汇总)9月1日是开学日,摇篮网上“入园”、“开学”等关键词也越老越多的出现在摇篮微博的滚动大厅里;在微博里搜索“幼儿园、开学、入园”等关键词,数量高达19887条之多(>>浏览所有微博)!摇篮论坛、摇篮空间,“开学”相关的帖子和日记数量骤增。“开学季”的主题氛围异常浓烈。>>浏览开学季热点汇总[相关阅读]家长心态影响孩子入园宝宝第一次进入幼儿园,由于与爸妈分离所产生的一系列焦虑情绪的反应都是正常的,毕竟第一次离开了熟悉的家庭环境,离开熟悉的爸妈,进入一个陌生的地方,接触陌生的人,并且还要逐渐学会独立照顾自己。那如何减缓宝宝的这种焦虑情绪呢?●胡若谷中国服饰报编辑
我送宝宝去幼儿园时,知道会出现分离焦虑情绪,也做好了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可真的看见孩子哭得那么厉害,我还是不忍心。所以当孩子闹着不愿意再去幼儿园时,我就把她接回来了。
我觉得很无奈,之前自己做了这么多工作,等到她入园时还是失败。
接孩子一定要及时
●黄晓燕IT行业工作者
送孩子去幼儿园时我很坚决,把她放那儿就走,不黏黏糊糊的。孩子聪明着呢,如果你表现出舍不得,她就闹你。另外,接孩子一定要及时,这样她就不会觉得自己是被遗落在幼儿园的。
老师建议-希望和家长经常沟通
●姬宁幼儿教师
宝宝们在刚入园时,对成年人的反应是非常敏感的。作为老师,最主要的是先和这些孩子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前两天我们会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性情,也很希望在这个期间家长能经常跟我们沟通,告诉我们孩子回家后的表现及各方面的情况,以便让我们尽快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