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忍让
婆婆毕竟是长辈,需要尊敬和理解,更需要年轻人多迁就。当发生摩擦的时候不管是非对错,作为媳妇都不能立即爆发和婆婆唇枪舌战个三百回合。应该先忍让,等待事后双方都心平气和了,再探讨矛盾的起因与解决方法。
2.让老公做中间人
其实丈夫是婆媳关系的核心,要处好婆媳关系,丈夫的作用十分重要。当和婆婆出现矛盾或者对她有什么意见的时候,尽量不要直接提出,而是让老公出面协调,这样的效果会比直接与婆婆争执要好。
3.不要记仇
如果发生了不愉快的小摩擦,过去了就过去吧,别总记挂在心里。尤其是当婆婆作为大家长教训的时候,愿意听就听两句,不愿意听就当作没听见,再大不济和她辨辨道理。辨完也就罢了,和和气气还是一家人。
4.惹不过躲得过
如果婆婆实在很难相处或是无法沟通,可以尽量减少两人相处的时间,减少正面接触以降低摩擦出现的概率。
5.相互尊重与谅解
婆媳双方要妥善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首先得对这种人际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婆媳双方都要承认对方有独立的人格和经济地位,双方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而不是一种一方必须依从于另一方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双方或一方对这种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对方必须或应该听从、服从自己,从而把这种平等的人际关系视为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则必然会在行动上、态度上表现出来。由此导致双方关系的失调。婆媳之间的相互尊重要求双方有事全家协商处理,如经济开支、涉及全家的事务等要共同商量,养成民主家风;而属于个人的“私事”,则应互不干涉,个人享有“自主权”。作为媳妇,要多尊敬婆婆,因为婆婆年岁大,管家经验丰富;做婆婆的也不要总是在媳妇面前摆架子,要看到儿媳的长处,多尊重儿媳的意见。也就是说双方要相互配合,彼此尊重。婆媳长年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协调的事情,这时就更需要双方相互谅解。所谓“谅解”,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我们的先辈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提倡的“设身处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原则,都包含着谅解的思想,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金玉良言”,也完全适合于处理婆媳关系。
要发展良好的婆媳关系,双方都需要学会谅解对方、体贴对方。例如星期天去游园,做媳妇的不要只和丈夫、孩子去,把公婆留在家里,应该一同前往,这样婆婆也就不会产生寂寞孤单的感受。反之,媳妇对丈夫照顾较多,对婆婆相对照顾不周,做婆婆的也应多予体谅。如果婆媳双方在相处中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相互谅解,婆媳非但不会出现大的矛盾,而且还会发展得如同亲子关系那样密切。
6.避免争吵
婆媳之间出现了分歧、产生矛盾时,双方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即使一方发脾气,另一方也应克制自己的情绪反应,等对方情绪平静之后再商讨处理所存在的问题。心理学告诉我们,消极而强烈的情绪容易使人失去理性,导致冲突升级;争吵还具有“惯性”,即一旦因一点小事“开战”,日后往往有事便吵,久而久之,成见会越来越大。因此,当一方情绪反应激烈时,另一方应保持冷静与沉默,或者寻机走脱、回避,等事态平息后再交换意见,处理问题。
此外,婆媳双方平日有了意见,切忌向邻居、同事或朋友乱讲。我国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捐东西越捐越少,捎话越捎越多”。说的就是“传话”在人际关系中的不良作用。婆媳失和,向亲朋邻里诉说,传来传去,面目全非,只会加剧矛盾。作为婆媳,应引以为训。
7.物质与精神结合
作为儿媳要和婆婆搞好关系,除了物质上孝敬之外,还应注意和婆婆搞好感情交流,消除心理上的隔阂。只有彼此心理及时沟通,双方的心理距离才会缩短。因此,做媳妇的平日里要经常向婆婆问寒问暖,每逢老人身体不适,更需悉心照料,使老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
8.对婆婆多说漂亮的官话
在婆媳交流的时候,哪怕显得虚伪,也要学会嘴巴要甜,不说令人尴尬的实话。一般婆婆都是偏袒自己儿子的,她们都会希望日后儿子可以好好的孝敬自己,在他们的思想里面认为儿子就是为了防老的。儿子就是他们的宝,自然也就想让你把她儿子也当成宝,所以如果你不会说话,老是说老公的坏话,觉得老公能力不足,这个时候就会产生摩擦。若是媳妇当着婆婆的面教训自己的男人,这样婆婆心里会更不舒服,所以聪明的儿媳妇会尽量在婆婆面前称赞丈夫,这样婆婆高兴,自己也就容易和婆婆相处了。
9.不要试图和婆婆争儿子
对于这样的失去丈夫的婆婆,对于儿子的占有欲更强,她辛辛苦苦把儿子养大,非常的强势。所以媳妇不能表现出来要和她争儿子,对于儿媳妇的到来,本来就有点介意,而此时的老公一般对于婆婆会很顺从,毕竟母亲辛苦把自己养大,所以要好好的处理好婆媳关系。而且不要在婆婆面前表现得太过亲密,虽然你觉得你们习惯了这种沟通方式,但是老人毕竟是老人,她们有着传统的思想,这就像在外人面前一样,和老公过分的亲热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