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_深陷无力感的情绪劳动如何解脱消息关注度非常高,想要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最新消息,小编给大家整理出有关这方面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深入了解!
深陷无力感的情绪劳动如何解脱《再见爱人3》带给我深刻的感受在于:这一季每一组夫妇之间的争吵都非常具体且深入。王睡睡与张硕因打包行李发生了分歧:清晨出行之前,王睡睡在房间里仔细整理行装,提醒张硕将桌子上的充电器放入行李箱。然而张硕口头上答应了,但实际上并未行动。这让王睡睡极为恼火,而张硕却认为她的反应过于激烈,一点小事就被点燃。
许多经历过相似状况的夫妇都明白,我们在某些时刻的爆发,并非仅仅由于一只未洗的碗或是忘记倒掉的垃圾这类“小事”。实际上,隐藏在这类琐事背后的,往往是某一方承担过多的情绪劳动,这些无法被看见、难以言表、却无处不在的情绪劳动,正是引发我们情绪失控、一点即燃的根本原因。
所谓情绪劳动,最初由美国社会学家Arlie Hochschild提出,是指除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外的第三种劳动形式。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绪劳动可被理解为:为了确保任务顺利完成,个人必须抑制自身的真实情绪,展现出适当情绪的心理过程。
在亲密关系中,这种情绪劳动往往被忽视。例如,负责购买家居用品的任务看似轻松简单,但实际上却需要选择品牌、比较价格、及时补充库存,并在此过程中顾及家庭其他成员的喜好和感受等。更为沮丧的是,即使你费尽心思买回来的东西,还可能遭到家人的批评:“你怎么买了那么多东西,这不是浪费钱吗?”“这纸巾真不好用,你怎么挑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能将委屈默默咽下,这其中所有的精神付出其实都属于情绪劳动。
在亲密关系中,情绪劳动的“隐形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对劳动的认知差异。
当夫妻双方对同一项工作量的认知不同步时,自然难以完全理解和认可对方所付出的努力。一位博主曾晒出她丈夫连续三天乱丢袜子的照片,并表示以往总是她在收拾,这次决定记录下来看看丈夫何时才会注意到。评论区中,许多人表示自己也曾遇到类似的事情:开了就关不上的抽屉、用过后放不回原处的物品、宁愿绕道也不愿意移动一步的箱子……很多时候,为了让家庭保持整洁和谐,一方所承担的这些不易察觉的工作就会落在另一个人身上。
2. 难以解释和说明。
情绪劳动并非随着任务转移而结束,而是贯穿整个任务完成的过程,而这恰恰取决于其难以解释说明的特点。作家李清浅描述她的伴侣,让他做事需要非常明确的指示,例如让他去买葱,他就会问买多少棵,是大葱还是小葱;让他检查孩子的作业,他又会问答案在哪里?
表面上看,似乎是让伴侣分担了一些家务,但实际上他们往往仅机械地执行任务本身,虽然帮忙做了事,但却并未真正帮到位,另一半还需跟进补救,这自然会引起不满。例如让扔垃圾仅仅是扔垃圾,垃圾袋仍需自己套上;让开启洗衣机也只是按下一个开关,洗衣液依然需要自己添加……于是,要么不断地告诉他们要做些什么,要么觉得麻烦,索性自己动手。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情绪劳动。
一方面,“反复说明”本身就是一种情绪劳动,需要消耗个人的精神力量。心理学家认为,一次次说明却始终未能成功传达的经验会导致个体陷入“说服疲劳”,这种疲劳感使人产生挫败感,陷入疲倦和无助。以至于在下次遇到相同的情境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情绪成本,才能完成告知对方该做什么这样简单的事情。
另一方面,“如何解释情绪劳动带来的负面感受”也是一个难题。因为在一方看来,我已经完成了让你做的事情,那你还有什么不满意呢?而另一方则认为,为什么这样的事情还需要我来告诉你?你自己没想到吗?
除非对方亲自去做这些家务,否则他们永远不会理解这些事务究竟有多么耗费精力。
长期承担情绪劳动的后果
由于情绪劳动本身难以传达,同时感受也不易被理解,这使得情绪劳动更加“隐形”。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劳动的“隐形性”甚至比劳动本身的伤害力还要大。
1. 破坏家庭关系。
承担情绪劳动的初衷是为了维护家庭和谐,但如果这种劳动长时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首先受到破坏的就是家庭关系。
处于“说服疲劳”状态下的夫妻往往会形成固定的相处模式:一方显得咄咄逼人、毫不留情,而另一方则看似无辜、逆来顺受。累积的情绪劳动终将在某一刻爆发,一方再也无法忍受这种挫败感,转而通过愤怒的方式来吸引对方的关注。然而,认知差异会导致伴侣无法理解愤怒背后的真实原因,简单地将其归咎为对方唠叨或情绪化,进而加剧双方矛盾,破坏夫妻感情。
2. 降低个体的“自我价值感”。
除了对人际关系的破坏,情绪劳动对个体自身的损害也非常显著。
一方面,大部分情绪劳动琐碎且持久,这意味着个体需要将大量注意力资源用于处理这些问题。从家庭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如果我们视家庭为一个系统,只要这个系统仍在运转,那么产生的劳动将是无穷无尽的。这会导致承受情绪劳动的一方很难再去做一些需要长期专注或创新思维的事情,因为琐碎意味着“中断”,它会破坏个体的心理秩序,消耗大量心理资源。
另一方面,如果情绪劳动得不到认可,他们会觉得自己所做的努力毫无价值,严重损害个体的“自我价值感”。由于得不到理解,他们还会深陷无力感之中。
如何从情绪劳动中解脱?
情绪劳动的最大危害源于其“隐形性”,因此应对它的关键是将其“无形变有形”,让所有参与并从中受益的人都能认识到情绪劳动的存在。
1. 自我觉察。
首先要做的是确认自己的感受。那些因琐事引起的,甚至是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烦躁和疲惫,并非矫情,而是你的“自我”正真实地遭受情绪劳动的磨损。确认这一点,便是改变的第一步。
2. 表达自我。
其次,应与伴侣坦诚地交流这个问题。请注意,沟通的目标并非向对方证明或解释,而是直接表述自己的感受,并期望对方予以配合和改变。
你应该让对方意识到:你所做的事情并非理所应当,而是出于对他/她以及这个家庭的关爱,才自愿承担起这些劳动。
3. 寻找适合双方的劳动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个冲突是:当你指出自己一直在替对方收起乱扔的袜子时,对方可能会反驳说“我不需要你这样做”。这种说法的本质其实是回避问题。
情绪劳动本质上是对关系的投入,确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劳动标准是双方共同的责任。即在关系中,你不能坚持单身时期的习惯,而应该考虑到伴侣的生活标准。这一点对于双方同样适用。
在双方都认同情绪劳动的存在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寻找适合双方的劳动模式。
你需要首先明确自己所能接受的劳动模式是什么样子,然后再与对方进行沟通,互相妥协,寻求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例如明确家务分工,区分体力劳动和情绪劳动,制定家务清单,分配任务。这个过程不必急于求成,循序渐进,找准自己最想要改变的地方去努力。
上述就是关于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_深陷无力感的情绪劳动如何解脱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攻略和资讯可以关注我们多特资讯频道,之后将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www.35m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