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
从10月1日上岗,59岁的“西湖捞哥”周翔军一天也没回过家,白天就在景区巡逻,晚上则回到所里备勤。而之前跟着周翔军一起捞手机的另一名女徒弟则说,仅仅一天,手臂已经酸痛得抬不起来了。早年在西湖打捞游客掉落的物品时,周翔军往往亲自跳进湖里,每次打捞不是手破就是脚破。今年8月,周翔军帮助一位外国专家打捞出手机,对方还寄给他一面全英文的锦旗。退休后,周翔军说如果身体允许,组织和游客需要自己,他还是会回到西湖边,虽然那时已脱下警服,但“西湖捞哥”还会在岗位上。西湖捞手机日入一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59岁的“西湖捞哥”周翔军,这个假期一天也没回过家
这个国庆假期,“西湖捞哥”周翔军依然在西湖边忙碌着。不同的是,这次“捞哥”收了徒弟,在杭州西湖水上派出所工作多年的他,即将退休。周翔军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徒弟,希望他们能把“捞哥”精神传递下去,为更多游客服务。
忙碌的假期
6天捞20多部手机带徒弟传授经验
从10月1日上岗,59岁的“西湖捞哥”周翔军一天也没回过家,白天就在景区巡逻,晚上则回到所里备勤。这个国庆假期,他和过去18年一样,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处理游客们在景区遇到的各种问题,老本行“捞手机”也没落下,假期前6天,他和同事们捞出20多部手机。
这一次,“捞哥”不仅自己捞,还收了徒弟,将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传授给他们。周翔军的徒弟是一名姓汪的女民警,6日,其看着师傅打捞起来非常轻松,小汪也想尝试,并跟周翔军夸下“海口”:“这个看起来很容易,师傅你让我来好了。”
周翔军也给徒弟定下规矩,不捞起来不准吃午饭。最后,小汪用了一个半小时,才把一位游客掉下的手机捞起来。手机打捞出水的那一刻,她跟周翔军说,原来捞手机一点也不轻松,胳膊也痛,脖子也痛。而之前跟着周翔军一起捞手机的另一名女徒弟则说,仅仅一天,手臂已经酸痛得抬不起来了。
十几年如一日在西湖边为游客服务,周翔军的辛苦可想而知。明年即将退休的他,也想利用这段时间,把自己多年来积攒的经验传授给徒弟,让他们更好地为游客服务,传承“捞哥”精神。今后,游客若不小心把手机掉进西湖,来的不一定是捞哥,也可能是“捞妹”。
工作爱钻研
研发“打捞神器”服务游客又避免危险
早年在西湖打捞游客掉落的物品时,周翔军往往亲自跳进湖里,每次打捞不是手破就是脚破。从自我保护的角度来讲,周翔军不提倡民警下水打捞,这样做危险程度很高。
喜欢钻研的周翔军想,为什么不能发明一个打捞竿,不下水也能打捞呢?经过不断的尝试,从最开始利用磁铁,再到安装屏幕不再“盲捞”,周翔军的“打捞神器”已经进化到第六代,其中前三代均获得国家专利。
周翔军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带的几位徒弟也喜欢钻研,如今师徒几人正在完善第六代“打捞神器”。为应对不同物品特点和不同打捞者的使用习惯,周翔军计划做一个“一竿三用”的打捞竿,即同一个竿子既能吸,又能夹,还能钩,多管齐下以便更高效地打捞。
退休不离岗
希望能多陪陪家人脱下警服“捞哥”仍在
今年国庆前,为照顾生病住院的周翔军,爱人不慎摔倒骨折。但国庆节是周翔军最忙碌的时候,无暇照顾妻子,他只得把她送回老家。
周翔军告诉北青报记者,很多亲朋好友怪他总是忙于工作,约定好的聚会也不来。每每这时,周翔军也只能宽慰亲朋,工作职责所在他确实抽不开身。
明年11月,周翔军就要退休了,谈及退休生活,他说要先带着父母出去旅游,满足二老的心愿。
在西湖边服务了近二十年,周翔军最不舍的还是西湖和远道而来的中外游客。今年8月,周翔军帮助一位外国专家打捞出手机,对方还寄给他一面全英文的锦旗。
退休后,周翔军说如果身体允许,组织和游客需要自己,他还是会回到西湖边,虽然那时已脱下警服,但“西湖捞哥”还会在岗位上。
(来源:新浪网)
西湖捞手机日入一万相关阅读:
荆江评论:“西湖捞哥”,捞起城市精神的赞歌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非常关注)近日,央视报道杭州西湖水上派出所民警周翔军坚持多年,用自制打捞神器,在西湖里为游客打捞物品,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西湖捞哥”。
西湖外湖水面约为5.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米。游客如织,难免有粗心大意的事发生。帮助游客打捞物件,承载着周翔军对维护游客来西湖旅游体验的热心、细心与诚心。常年在西湖边为游客义务打捞,他通过年深月久地反复琢磨、不断升级,周翔军手中最新一代的打捞杆不仅配有显示屏,可以看清水底状况,而且同时还兼具吸、夹、勾三种打捞功能。如今,他打捞一部手机的最短时间仅需3分钟。这些年来,“西湖捞哥”从湖里打捞起无人机、手机、相机、项链、戒指、耳机等各类物品800多件,价值超过150万元。
同为水网密织湖泊众多的鱼米之乡的荆州,大小景点星罗棋布,众多景区小桥流水,风光如画,游人如织。如九龙渊、明月公园、九老仙都、园博园、洪湖、洈水、牛浪湖等,相伴着文旅结合、农旅融合,使一众观光项目、休闲经济日渐兴盛,生动演绎乡村发展和游客休闲的“双向奔赴”,游客在湖中掉物之事也时有耳闻。那么,类似的它山之石以“攻玉”的案例,能否借来一用呢?值得我们思考。
一座城市能不能成为旅游“香饽饽”,重要的一点,要看精益化服务赢得品牌化口碑与否。“西湖捞哥”的可视化打捞,体现亲民化温情。随着旅游旺季到来,杭州如此,西安如此,淄博同样如此。微光汇成星河,细节决定成败。以服务意识的“强”,激发旅游市场的“活”,最终就能托举产业发展的“优”。
“西湖捞哥”,捞起一座城市精神的赞歌。持续发展城市文旅产业,我们不仅盼望“火速出圈”,更希望“长久出彩”。当然,这既需要触动,也需要谋划;既需要热忱,更需要坚持;既需要责任,还需要智慧;既需要力量,更需要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