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福建省图书馆主编的《福建省图书馆民国时期邮史汇编》在专项性国家级邮展——高邮2023中华全国集邮文献展上,喜获“高邮2023中华全国集邮文献展览展品镀金奖”殊荣,该书是省图书馆开发民国时期缩微报纸文献所取得的成果之一。
福建省图书馆缩微文献的开发始于1995年,历经28载积累与沉淀,形成了以福建地方资料、家族谱、易学研究、东南亚及台湾资料为特色的缩微馆藏资源体系,依托馆藏资源、技术优势为馆藏珍贵文献再获新生蹚出了创新之路。一是量质并重建资源。利用缩微技术,将原始文献缩小若干倍存储于感光材料上延长文献生命,现有馆藏缩微文献7994种、16550卷,包括报纸、民国时期图书、期刊等,其中古籍善本5048种、6833卷,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读者触动珍贵文献原件而直接利用缩微文献查阅所需资料;同时,借助“模转数”技术实现缩微文献数字化,建成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缩微文献数字影像资源总量逾25TB,便捷专家学者使用,为珍贵文献广为传播夯实基础。二是资源共享提效能。通过省、县级图书馆上下联动,探索新型馆际合作模式下的缩微抢救机制,实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发挥省级馆技术优势,联动基层图书馆开展地方特色报纸文献的缩微抢救工作,基层馆依托地域优势对馆藏资源查缺补漏,省馆负责文献整理、缩微拍摄和数字化等工作,如与宁德市蕉城区图书馆签订《闽东日报》的缩微抢救框架协议,最终完成了2.6万余拍,约618GB的数字化成果,为建设馆际间公共文化资源服务体系探索出新途径。三是需求导向优服务。以阅览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阅览室提供胶片阅览、数字影像阅览和数据库查询服务,年均接待专家学者约800人次,让书写在古旧书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拓宽服务延伸面,为研究型学者撰写专著、发表地方文化专栏文章,及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组及省内外主流媒体考证福建历史提供第一手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