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华夏,礼仪之邦,手信(礼品)相赠,源远绵长。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自古时起,我们便有“赠礼”的习俗。
《仪礼》中记载:“士相见之礼。摯,冬用雉,夏用腒”,讲的就是士君子之间的礼仪交接,意思是说,士君子之间送礼,冬天送野鸡,夏天送鸡肉。可见,当时人们在交往时,对于送礼就颇有一番讲究。
到了今天,我们在给对方送礼时也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七夕节,男子通常会给心爱的女孩准备玫瑰花;朋友生日时,准备的礼物也会尽量贴合朋友的喜好;逢年过节,串门,会带上春联,大礼包等表达喜庆的礼物;有人生病时,又会送上营养品,祝愿别人早日康复。
总的来说,人生在世,形形色色。送礼就是讲究一个投其所好,或者要符合当时的环境和氛围,以外也没有什么要求。而在我国古代民间,关于送礼却有一句俗语“东西七不送,送了人散财也空”,这七不送都是指的什么呢?它是有道理的吗,我们今天是否还有必要遵守呢?
钟表不送
我国古代最早的钟是指民族传统的打击乐器,叫做“编钟”,是在王公贵族宴请宾客、祭祀时使用的。而我们现在所说的钟表,在古代则是寺院为报时、集众而敲击的钟,叫做“信鼓”。
而“钟”与“终”同音,难免会让人联想到送终,古人又非常重视礼仪与孝道,因此,古人认为钟表不适合作为礼物。
到了现在,钟表除了可以显示时间以外,也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一块好的表价值达到了千万。但它可能也不适合作为礼物送给别人,虽说送终什么的只是心理作用,人肯定还是希望可以避讳的。尤其是在老人生日时,送一块钟表,就不太合适,而且对方的心情可能就不会太美妙。
鞋子不送
鞋子是一种重要的生活物件,它让我们的双脚得到保护,可以走遍山川人间,看尽四时风光。
鞋子的发展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最早的鞋的出现可以追溯了上古时期,当时还没有布料,人们就用野兽的皮毛去缝制鞋面,被叫做兽皮鞋。战国时期,七国征战频繁,靴子就应运而生。三国时期,刘备曾卖过草鞋,说明当时制作鞋的材料已经比较丰富了。
到了唐朝,封建主义达到了巅峰,国力大大加强,人们的审美能力越来越高,鞋的样式也越来越多,像云头锦履、线鞋、长筒靴等,盛世大唐,华丽灿烂,那是一个自信的时代,是审美最多元的时候。满清时,我们所熟知的花盆底鞋就登上历史的舞台。
古代对女子的限制非常大,她们很少能够抛头露面,而一般都会在家里学习女红,所以古代女子的针织手艺基本都是很好的,也会为自己和家人做鞋。女子遇到心爱的男子时,有些甚至会送上一双亲手做的鞋表达爱意。
但有一种说法是说“鞋”与“邪”同音,送鞋是在诅咒别人撞邪。古代的科学技术不发达,民众普遍要迷信一些,对于这种有着不好寓意的礼物,通常是尽量避免。因此,除了男女之间表达爱意时会送鞋,一般是不会碰这个霉头的。
如今,鞋的种类越来越多,我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奢侈品品牌也把鞋作为载体,通过想象,玩出更多的花样,时尚圈也是各种“奇葩鞋”频出,让人眼花缭乱。
那鞋是否合适作为礼物呢?我们在送礼时,是想表达自己的友善和温和,有人会觉得鞋代表行万里路,是好事,但有人则会抱怨,毕竟谁也不乐意收到邪气。因此,除非你已经知道对方不在意这种说法,不然,还是不要选择这种带有争议的礼物。如果让别人误解了意思,就弄巧成拙了。
梨不送
孔融让梨的故事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作为一种传统、普通的水果,它因价格低廉,味道甜美,又有清肺止咳的功效,颇受人们的喜爱。而它为何被视为送礼的禁忌?
原来是“梨”与“离”同音,送梨就意味着离别。我国古代有很多描写离别的诗歌,如《别董大》《送友人》等,其中大部分的情感基调都是悲伤的,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对于离别是非常不愿和痛苦的,就像“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包含的无奈和不舍不言而喻。
古人很喜欢用杨柳相赠,因为“柳”同“留”,表达了想把对方留下来的意思,这也成为了古诗词里表达不愿离别的象征和寓意。而梨正好相反,自然就不宜送人。
在现在,逢年过节,看望病人,我们都会准备果篮,会选择一些寓意良好,如苹果寓意平安,或者外形优良,如香蕉、蛇果之类的水果,但一般都不会装梨,像超市、水果店里的现成的果篮,也很少有梨的身影。
平时吃梨时,长辈,尤其是老一点的爷爷奶奶很忌讳把一个梨分给别人吃。把梨分给别人就是要与别人离别,这是非常不吉利的。其实梨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谐音的原因,让人们对它有些忌惮。
伞不送
在古代比较早期时,伞还没有出现。下雨时,总是被淋得浑身湿透,太阳太大的时候,又被晒得皮肤痛。于是鲁班就为人们建造了亭子,可以遮阳避雨,但是亭子也不方便,毕竟人不能呆在亭子里不动,于是,他觉得“我为什么不能发明一种小巧、可以带在身上的亭子呢”,于是,伞就诞生了。
这样一件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产品,却为何也是送礼的黑名单?原因和上面三个一样,“伞”同“散”,而一般和“散”字沾边的成语,如“烟消云散”“魂飞魄散”意思都不太好,送人伞意味着和人分散、散伙等。看来,古人真的非常重视谐音字送礼。
在文学领域,一些作家也会把伞和悲剧、诡异结合起来。我国古代志怪小说《聊斋志异》里就塑造了经典的红伞女鬼形象,2005年出版的《红纸伞》也是讲述了附着在红纸伞上的九个女子的前生来世的悲欢离合和爱情悲剧。
但其实伞还有一个美好的寓意,送伞是送温暖,想为你遮风挡雨,是保护,是爱惜的意思。而具体是否可以作为礼物,还是因人而异。
以上这些都是因为谐音犯忌讳,会对收礼者造成不好影响而不该送的东西。还有一些则是对送礼者有坏处,应该避免的东西。
鱼缸不送
在古代,鱼缸被称为盆池,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在达官显贵的宅子里,一般都会有一大块地方用来作鱼池,不仅仅是观赏之用,更多是佑风水,保富贵的。普通人家没有这么大的地修鱼池,就用泥盆等来养鱼,这也是今天鱼缸的雏形。
古人的鱼缸里通常会有金鱼、锦鲤等保平安、求富贵的鱼类。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就曾著《养鱼记》,描述鱼池的环境和暗喻自己的志向,可见,在古人心中,鱼缸是寄托了自己美好心愿的物品,如果送人,就会破坏掉风水,将财运、好运等送出去。
现在过年时,餐桌上都会有一道叫年年有余的菜肴,就是以鱼为原料,“鱼”同“余”,希望一切有剩余。不少人家也会养上一些观赏鱼,保佑自己万事顺利。由此,鱼缸就不适合作为礼物送人了。如果一定要选择鱼缸送人的话,最好就不要放鱼和水,空的鱼缸是没有这样的问题的。
钱包不送
在古代,钱包叫做荷包,而且并不是用来装钱的,钱包早期的作用是装外出的干粮,以便可以随时从里面取出食物。但随着荷包的制作变得越来越精美,除了变成我们所熟知的赚钱财的工具以外,它也成为了一种装饰物,佩戴荷包的风潮长盛不衰,无论什么阶级的人群,腰带上几乎都有荷包的身影,同时,它也作为定情信物在男女之间颇受欢迎。
技艺精湛的绣娘绣出的荷包图案栩栩如生,花样繁多。白沟镇博物馆馆藏了清代的刺绣荷包,上面绣着“月月有花”,非常逼真,表达了希望月月有钱花的美好心愿。
可以看出,古人把钱包当成了一种财富的象征,表达了对追求财富的美好心愿,因此,钱包就不适合用来送外人,这意味着将自己的钱财送出去,留不住财富。想必再大方的人也不愿出现这样的情况,于是自然就被人们所避讳了。
枕头不送
枕头是一种比较私密的物品,送枕头意味着“同床共枕”。认为送枕头、尤其是给异性送,带有性暗示的成分,是十分不体面的。因此,枕头不适合作为普通礼物送给别人。
还有一种说法是枕头意味着“高枕无忧”,这个词最早出自《战国策》,字面意思就是把枕头垫高,安心的睡觉。枕头就寓意着无忧、平安的意愿,而送出枕头,就相当于把自己的安稳、平静送了出去,可能会遭来霉运,遇到坏事。如此便可理解为什么古人不送枕头了。
总结
了解了俗语里说的“七不送”,那这是否有道理呢?其实,这些俗语经过时间的考验来到我们的时空,就一定是有些道理的。
虽说现在看来,这些俗语就是所谓的封建迷信,有些甚至比较离谱,但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古人为人处事的一些智慧,比如,不愿送梨,是不想分离,确实是唯心主义,同时也表现了老祖宗重视礼仪,珍惜与他人的情谊,用心守护的朴素心愿,这一点,是值得现在情感越来越淡漠的我们学习的。
而时代在慢慢进步,我们可以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对于这类的俗语也没有必要当作至理真言,丝毫不能违背。毕竟,与人交往中,真诚才是永远的必杀技。提前了解对方的忌讳,用心挑选一份得体的礼物,就一定会传达出友善和情谊,打动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