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台,又叫黄金台,是战国时期燕国国君燕昭王为了招纳贤良而筑建的招贤台。正是因为招贤纳士的这一用途,燕台在诗歌的历史长河里,让多少文人墨客借用这一典故尽情地挥洒笔墨,因怀才不遇借“台”发挥或抒发报君报国的豪情壮志,从而写下了流芳百世的诗作。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当“诗骨”陈子昂登上幽州的燕台,看见眼前空旷无垠的一片苍茫大地,唯自己孓然而立不见一人。于豪情万丈里感觉到自己就是历史和未来的连接点,却在孤独失落中看不到古代知人善用的贤君了,也见不到未来重用贤良的明主了,想想自己因进言不但没被重用反而还招致降职之辱,徒然间只觉得悠悠天地间唯有悲怆塞满胸腔而泪流满面。
《行路难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诗仙”李白一直自负自己有经世之才,但是当他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不是当初《南陵别儿童入京》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样踌躇满志,而是《行路难》里“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的失落:像燕昭王这样的贤君没有了,燕昭王的白骨已经是草蔓萦生,什么人能再把黄金台扫干净,来招揽天下贤才呢?我还有没有机会如剧辛、乐毅一样输肝剖胆报效君王啊?现如今是这种境况:“昭王白骨萦蔓草”无人清扫招贤台了!诗仙不免长叹一声: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啊!他还能不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自己都不得而知!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鬼”李贺豪情赋诗《雁门太守行》为出发雁门关征讨的将领和战士们鼓舞士气。战事如此紧迫“黑云压城城欲摧”,气氛如此高涨“角声满天秋色里”。黄金台招揽来的“贤才”们和提着玉龙宝剑的将领誓死报君,在诗鬼的笔下,黄金台就是“半卷红旗霜重鼓寒”即将出征雁门关的将士们报效祖国的誓师大会台。
《燕台四首 春》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
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
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
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
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
愁将铁网罥珊瑚,海阔天宽迷处所。
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
研丹擘石天不知,愿得天牢锁冤魄。
夹罗委箧单绡起,香肌冷衬琤琤佩。
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好晦涩的诗啊!其实,李商隐写有《燕台》四首,即春、夏、秋、冬。在李商隐的一生中一直都渴望有一座“燕台”,能得到赏识并施展抱负。但是现实的残酷和政治的纷争,让李商隐心中的那座燕台仅仅只成为了幕府或者使府的代名词,他一生就是在不同的幕府中辗转漂泊,正如他的好友崔钰《哭李商隐》里写的“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曾开”,李商隐一生也确实是如此。
《燕台四首》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据说李商隐的堂兄弟让山把他的这四首诗读给一个叫“柳枝”的姑娘听,这位柳枝姑娘听后惊讶地问:“谁人由此?谁认为是?”这高深的问语里说明柳枝姑娘是听出了李商隐心中那座“燕台”的:“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这座燕台是李商隐在舞动飘飞充满生机的春天里,沿着无尽的小路四处亡魂地追寻“几日娇魂寻不得”,寻不得任然不放弃,而且一直像蜜蜂一样找寻到了花心里,寻遍了春天里翠绿的树叶,寻遍了繁茂的枝条,如此地勤奋和努力,李商隐找到了他的“燕台”没有?最后是“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找得衣带无情宽窄找得天牢锁冤魄,最后找到的是一座幽光的燕台,是没有希望的燕台,是付之东流入海的燕台。
李商隐一生都在追寻却寻而不得,一生也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燕台”!除了这《燕台四首》之外,李商隐还写过很有关借用燕台典故的诗歌,故不负崔钰“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曾开”的评价。
每一人心中要有一座燕台,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哪怕是“行路难”也要努力进取,不负“黄金”二字。
作者:
贾希胜:自由职业者、爱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