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餐饮店里的香港同事,吃过中午饭大家在一起聊天时,同事问起: 咱们内地有关称呼与语言上与香港有哪些差别?下面咱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看看有哪位北方的友友可以理解?(除了广东的朋友)
01.
我是香港新移民,不会说粤语,原来粤语与普通话的拼音音符都相差十万八千里,广东的拼音声母,韵母比普通话多好多出来……这也太难了吧?就连称呼上南北差异也很大。比如:
内地: 爸爸的妈妈咱们叫奶奶
香港: 嫲嫲(mama)
老公的妈妈我们叫婆婆
香港: 奶奶(lailai)
原来他们的奶奶与咱们的奶奶不一样啊!
妈妈的妈妈叫姥姥
香港: 婆婆
老公的爸爸叫公公
香港: 老爷
妈妈的爸爸叫姥爷
香港: 公公
天哪!我头大了!
老婆我们叫媳妇
香港: 太太
儿子的媳妇我们叫儿媳妇
香港: 新抱(senpo)
我感觉咱们大中国的南北方言非常有趣,昨天就发个微头条,网友看后就不淡定了:
网友A:
很多类似客家话方言发音,奶奶叫甲甲,爷爷叫阿大,大大(Da平音),外婆叫阿甲,外公叫公D,媳妇叫三沛。
网友B:
妳若新入男家称他妈叫安人,他爸的妈叫太君,男人他爸叫老爷,老爷他爸叫太爷,他们也会给妳一个很好听的上天处的名字叫御人。
网友C:
我们这,老公叫安,老婆叫亩,内孙叫阿公阿嫲,外孙叫外公外嫲,儿媳妇叫新妇[大笑]
网友D:
粤语是可以注音的,就是按照注音读出来是完全正确的读音,但是普通话是需要加注声调,否则很多读不通顺,严格来说粤语的注音更胜一筹,所以联合国认定的全世界语言中,粤语是其中一个。
网友C:
还有,我们那里有些人家,一家兄弟几个,他们的孩子根据父亲的排行,统一叫伯伯、叔叔,而不叫父亲或爸爸。
另外,我们对父亲的弟弟、妹妹,统一叫满满,而不叫姑姑、叔叔;姑姑得是父亲的姐姐。对弟弟的妻子,南方多叫弟媳,北方爱叫弟妹。
有些地方,还叫嫂子为姐、弟媳为妹,叫姐夫为哥、妹夫为弟的。至于兄弟的妻子之间叫妯娌、姐妹的丈夫之间叫连襟,那还是全国各地通用的标准现代汉语说法了。
友友们!咱们这边老公有叫安,老婆有叫亩的吗?
02.不只是称呼上的差别,日常用语也不同,比如:
充电宝 ~尿袋
菜市场 ~街市
出生证 ~出世纸
水龙头 ~水喉
煤气炉 ~煮食炉
押金 ~按金
印花税 ~厘印
转账 ~过数
存钱 ~入钱
工资 ~人工
加班 ~OT
人民币 ~人仔
利息 ~息口
插头 ~火牛等等。
03.
内地汉语拼音一共4个声调。
然而,粤语就不同:
粤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特点,也有古南越语的遗留和外语成分。
首先,粤语的语音系统比普通话复杂。而标准广州话保留了9个声调,粤语有声母19个,韵母59个,虽然和中国古代汉语有出入,但是比起39个韵母的普通话,还是更接近中国古代汉语。
虽然我很想学习粤语,因为我在香港生活,工作中的同事基本都是香港本土人。
大多数60后的他/她们听不懂普通话,更谈不上说普通话了。
入乡随俗我就应该用粤语与大家沟通交流。由于粤语声调和韵母的数量都远远超过普通话,能够组合出的总音节数也就比普通话要多。
04.
记得香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主题歌,罗文/闫妮唱的歌曲:《一生有意义》《铁血丹心》
《世间始终你好》 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或者另有高处比天高……
不知大家有没有会唱这首粤语歌的?
我从小到现在还特别喜欢粤语歌,粤语歌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粤语流行文化也是华语世界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之一。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大陆流行文化基本处于空白,而粤语流行文化则大大丰富了当时国民的娱乐生活。
几乎每人心中都有一首难忘的粤语歌。无论是罗文/闫妮,哥哥张国荣,黄家驹,还是陈奕迅。他们的歌或浅唱,或引吭高歌,或靡靡之音,总是能够触碰内心深处那根弦。
所以,在表达上粤语歌能够更加丰富,层次感更加明显和强烈,使得粤语歌听起来抑扬顿挫,长短音错落,倍加婉转。
结束语:
由于一百多年的阻隔,香港的中文词汇,其实已经和大陆的中文词汇,变得非常不同。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你是一个广东人,和香港人说广东话,只需要几分钟,香港人就能敏锐地判断出来:你这个讲广东话的人,不是香港人,而是大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