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四大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四大节日当中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按照阴历日期来过,而只有清明节在阴历当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日期,而是以阳历为准。基本固定在每年的4月4日到4月6日之间。这是因为什么?难道清明节和圣诞节一样,也是一个外来节日?
其实,清明节在中国由来已久。清明节,又被称之为踏青节,祭祖节,三月节,行青节等等,最早出现于周朝,距今约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的诗词当中,就有很多关于清明节的著名诗句。比如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关于清明的诗句在古代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例举。清明节并非是外来节日,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节日。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清明节和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大传统节日不一致,唯独清明节是以阳历为准?
这就要说说中国使用的历法。中国所用的历法,严格来说使用的是农历,也可以理解成阴阳合历。
那阳历和阴历之间有什么区别?所谓阳历,说通俗一点儿,就是以太阳为中心制定而来。而阴历,是以月亮为中心制定而来。月亮每月阴历初一,是看不到月亮的,古代称之为朔日。而到了初二,初三的时候,就能看到月亮的身影了,只是有点儿残缺而已。在农村当中,有“大二小三,月亮一个边的说法”。这里的大和小,说的是阴历当中的大月和小月之分。阴历的月份当中,三十天的月份称之为大月,二十九天的月份称之为小月。意思就是说:大月的时候,初二月亮就露出一个边儿来,小月要到初三才能露出一个边儿来。而到了十五,十六月亮是最圆的,古人称之为“望日”。古人就是以月亮的圆缺为准制定的阴历。
众所周知,中国早期是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什么时候开始播种,什么时候开始收获,必须需要具有指导作用的历法。而古人发现阳历最符合农耕的要求。像我们大家所熟悉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就是在阳历的基础上制定而来。阳历,是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绕太阳一周为黄经360度,每运行15度,就是一个节气,这也就是二十四节气当中,每个节气有十五天的说法。
清明节虽然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但是,他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他出现在二十四节气当中,而二十四节气又是以阳历为基准制定而来。所以,清明节的日期以阳历为准就不足为奇了。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古人的智慧,可谓是博大精深。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就能测算出阳历和阴历。并将阳历和阴历结合起来,共同指导着社会的发展。古人的大智慧,我们或许学不到,但对于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要多学习一些。像清明节为什么是以阳历为准这样的问题还是要多学习一些。作为中国人,还是应该传承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