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736年,乾隆皇帝出巡路过宛平,便想要到卢沟桥上去看一看。
卢沟桥装饰十分精美,其桥身两侧的护栏、望柱之上,屹立着许多大小不等、坐卧起伏的石狮。
这些石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令乾隆皇帝啧啧称奇。
好奇之下,乾隆便开口询问左右,桥上共有多少个石狮子?不料手下之人面面相觑,都没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乾隆皇帝
这让乾隆有些恼怒,命身边的三个太监去数,结果三人却数出了三个不同的答案。
乾隆皇帝不信邪,便自己亲自从桥北往桥南数,得出了409只的数量。
这与三个太监所数数量均不相同,他又从南到北数了一遍,结果这次数出了438只石狮子。
这让乾隆大惑,于是便用马鞭仔仔细细地一一点数,不料这次竟然数出了451只。
桥上的石狮子又不会动,为什么众人数出来的数量都不相同呢?这让乾隆百思不得其解,最终只得郁闷地离去了。
不仅仅是乾隆皇帝在此碰壁,古往今来的旅客们也是众说纷纭,始终无法敲定卢沟桥上的石狮子究竟有多少只。
由此也就诞生了一句谚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为何会如此?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在历史中关于卢沟桥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新唐书》中的“挺欲通漕至卢沟桥......”。
不过此时的卢沟桥只是一座简陋的小桥,因横跨卢沟(永定)河而得名。
1189年,也就是金朝统治时期。小小的旧卢沟桥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军事和经济的运输需求。
为了加强对华北地区的控制,金章宗决定修建起一座永久性的石桥。
这座桥被命名为“广利桥”,然而这一官方称号并没有被大众所接受,居住于此的人们还是习惯性地称之为卢沟桥。
卢沟桥才初建成,就已经名扬天下,成为了“燕京八景”之一。
金章宗
桥身长213.5米,加上引桥全长共266.5米,桥两侧的雁翅各26.675米,呈喇叭状。
整座桥全以白石建造而成,在桥身关键处用银锭和铁榫连接。
桥东侧雕刻着一只伏地怒目的石狮,桥西雕刻着厚重古拙的石象,整体十分壮观大气。
13世纪,意大利人马克·波罗来到了慕名已久的神秘东方大国。虽然没有他想象中那样“遍地黄金”,但中国的风土人情和富饶华丽还是令他目瞪口呆。
当他登上卢沟桥的那一刻,马克·波罗立即被桥两侧石雕护栏上的石狮所深深吸引。
马克·波罗
他连连赞美道:“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在他的传记之中,他将卢沟桥称作“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卢沟桥也因此闻名于世界,无数西方人对其神往不已。
据建造时官方数据统计,桥两侧的石雕护栏两边均有140条望柱,其柱头之上屹立着形态各异的627头石狮。
每至五更,月斜西沉之时,卢沟桥之景在月光下格外妩媚动人,因此也就有了“卢沟晓月”之美谈。
作为北京连接南北交通的重要桥梁,卢沟桥逐渐也就成为了送别友人之处,不少文人墨客在此挥毫相别。
如金朝诗人赵秉文的《卢沟》的“落日卢沟沟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
元朝诗人傅若金《卢沟桥》中的“古道旷秋色,平桥卧夕阳”;
明朝状元曾棨《晓过卢沟桥》中的“渺渺平沙接远堤,一川斜月石梁西”;
明朝硕儒顾起元的“最是征夫望乡处,卢沟桥上月如霜”......
卢沟桥自建成以后,每日都在承载着经济和军事交通的使命,经历了无数风吹雨打和岁月侵蚀。
但纵然结构再坚固,也会被破坏,因此它逐渐失去了其昔日之风采。
石狮变迁
为了让流传已久的“卢沟晓月”重新焕发出生机,也是为了继续它的使命,自百年之后历朝历代便经常对其进行修缮工作。
不过好在卢沟桥的桥墩及金刚墙在建造时打了十分坚固的基础,在几百年来并没有太大沉陷。
但卢沟桥的桥面每日都要经历频繁的交通磨损,因此数十年就要进行一次修理。
而卢沟桥上的重要雕刻——石狮子,也因为岁月的侵蚀而严重风化,不得不进行修补或重建。
这也就使得卢沟桥上的石狮子风格迥异,带有浓厚的时代特色。
金代的石狮子雕刻风格与同时期的宋朝相近,往往十分注重细节刻画,以写实化为主。因此卢沟桥上的金代石狮子毛发刻画细致,身形瘦长,肌肉骨骼感十分强;
金代白釉狮形枕 - 观复博物馆馆藏
而元朝修补或建造的石狮子,则更加专注于结构的精准刻画。因此卢沟桥上的元朝石狮子身体结实光滑,结构鲜明,大都面宽头大,身体与头部比例不均;
明清两代则是打破了原有的一柱一狮的形式,开始在大狮子旁增添许多虎头虎脑,憨厚可爱的小石狮子。
由于金、元两代距今过远,所以我们现如今看到的大多数都是明清两代的石狮。
之所以几百年来都没人能够数清卢沟桥上的石狮,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因为这些增添而上的小石狮子。
明代彭城窑白釉赭彩狮
由于明清时期思想逐渐活跃,人们在雕刻上更加追求生动活泼,因此这些小狮子很少是静态的。
拿第189号(文物部门对卢沟桥石狮的编号)石狮举例,威严庄重的大狮身下有两只小石狮。
一只趴在大狮左爪前,仰头去咬大狮脖颈处挂着的铃铛;另一只则被大狮压在肚下,只露出嘴巴和一只后腿,正用力地蹬着大狮的肚子,那种用力向外挣脱之感呼之欲出。
第17号石狮也同样有两只小石狮,一左一右蹲在大狮前爪上,正争抢着咬大狮胸前的铃铛。
与189不同的是,这两头小石狮的个头大了不少,身上的鬃毛和撕咬动作刻画地更加清晰。
181号石狮的小石狮子爬到了大石狮的头上,用前爪紧紧抓住大石狮的鬃毛,后肢死死顶住大石狮的脖颈。给人一种马上就要掉下来,但又苦苦支撑着的观感。
卢沟桥上的这么多小石狮子,没有一组重复或者相互模仿的,而是各有各的特色。
灵动活泼的小石狮和沉稳厚重的大石狮动静结合,不仅让人们对其难以计数,更给人一种“活”过来的感觉。
N·181号石狮
其雕工栩栩如生,还有一则乡野趣闻流传下来。
据传,北京宛平县一位新县令到任之后见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这么多,又都十分憨厚可爱,就让县衙里的师爷帮他数一数有多少只狮子。
师爷立马跑到卢沟桥上,一个一个地数了起来,一共是458只。可这个师爷为人谨慎,事事都要再三斟酌,为了避免数错,师爷就又重头数了一次。
可这次师爷越数越纳闷,自己和第一遍是同一种数法,为什么到最后却数出了个443只呢?
疑惑不解的师爷,又跑到桥头重头仔细数了一遍,可这次竟然数出来481只!
师爷此时已经满头大汗,但心中仍然十分不服地想着:
“我人送外号‘算死草’,平日里在宛平县谁人不知道我的算数算得好,要是今天连石狮子都数不明白岂不是惹人笑话?”
不信邪的师爷,再次数了起来,就这样一直数到了傍晚,也始终没有一次数字相同的。
师爷累得腰酸背痛,眼也看花了,只能灰溜溜地回去复命。
县令并没有相信师爷的说辞,以为是他老眼昏花,便决定第二天亲自带队去数数。
第二天一早,县令就带着百名官兵浩浩荡荡地到卢沟桥数石狮子去了。
可结果这一百人数来数去,竟然始终没能将桥上的石狮子数量确定下来,气的县令破口大骂。
无功而返的县令越想越气,半夜自己一个人披上衣裳,独自来到卢沟桥数石狮子。
当晚月朗星稀,四周寂寥无人,只有桥下的河水在哗哗流淌。县令缓缓走上桥,认认真真地数起桥上的石狮子来。
可是数着数着,县令的眼睛逐渐花了起来,他觉着桥上的石狮子似乎动了起来。
这些小石狮子开始跟他玩起了捉迷藏,有的还从栏杆上跳了下来,像小孩子一样嬉戏打闹起来。
这让县令大惊失色,一路连滚带爬地逃回了县衙,从此闭口不提数石狮子一事。
这虽然只是民间笑谈,可也侧面说明了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栩栩如生,让人难以辨别。
时至今日,卢沟桥的趣闻深入人心,可历史并不总是轻松的。它也曾见证了这个国家的战火纷飞。
承载厚重历史的古桥
1937年7月7日晚,屯驻丰台的日寇突然携带荷枪实弹向卢沟桥附近的中国守军驻地靠近,进行了一场挑衅味十足的“军事演习”。
宛平城内的中国官兵闻讯,严密注意日军的动向。
随后不久日军便向守城军队传达消息,称一名日军士兵走失,要到宛平城内搜查。守城长官立刻意识到这是日军在故技重施,想要重演九一八事变得奸计,因此断然拒绝。
被识破的日军恼羞成怒,便向卢沟桥、宛平城炮轰,暴露出了其真实的狼子野心。
七七事变
第29军奋起反抗,坚守卢沟桥、宛平城,以生命捍卫国家尊严。
在司令部下达:“愿以卢沟桥和宛平城为吾军坟墓,一尺一寸国土,不可轻易让人!”的死令后。219团团长吉星文带领着部下毅然决然地与其日寇展开激烈交锋。
然而此时双方的实力并不平衡,日军有飞机坦克,先头部队更是武装到了牙齿。
而我国守军只有人手一把“汉阳造”,有的士兵甚至都还没摸过枪,就匆匆地开往战场。
然而装备劣势的中国守军却没有丝毫畏惧,手持钢枪,肩扛大刀便向敌寇冲杀而去。
这一晚,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卢沟桥头的石狮。他们的牺牲,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由于连年战乱,这一时期的卢沟桥没有再被过多修缮,只是少量更换国部分栏柱和石狮。
而替换上去的这些石狮雕刻的较为粗糙僵化,失去了以往的活泼。
直至建国之后,我国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卢沟桥也迎来了它的新生。
相关部门为卢沟桥更换了91根望柱,雕刻出164只石狮,使得全桥狮子总数来到了491只。
这些新雕刻的石狮子与前几个朝代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对狮子认识的深入,这些石狮子更为精致漂亮,风格大胆灵活,充满了匠人对于新时代新生活的美好愿景。
1962年,北京市文物部门为了能更好的保护卢沟桥,便专门对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进行了一一清点。
为了将这些形态各异的石狮区分开来,工作人员将每一个望柱都编号登记。
经过统计,桥上共有281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都有一只大石狮。大石狮上的小石狮共计198只,加上顶栏的2只、华表上的4只,大小石狮一共有485只。
所有人都以为石狮子数量之谜就此揭开,然而并没有那么简单。
1979年,有关部门再次对卢沟桥石狮进行了复查,然而这一次却统计出了501只石狮。
从历史上官方记载中最多的627只,再到现如今统计而出的501只,石狮子的数量一直没有定数,其主要原因有三点:
在800多年的岁月变迁中,许多石狮子受到了严重的风化,一些小石狮已经被损毁地识别不出模样来。虽然历朝历代都有对石狮子进行修缮,但很难完全还原到最初的面貌和规模。卢沟桥上的小狮子们形态各异,为了展现小狮子的顽皮天性,许多小狮子都藏在大狮子身下或其他位置,这些原因导致很容易查错记混,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数几遍都得不到同一个答案的原因。石狮是立体雕刻,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石狮,得到的个数也是不同的。这种观感上的误导,导致了计算不清其真实数量。
1986年,北京成立了“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全面地将这座古桥修缮。
它几百年以来日夜不停地交通使命,也终于在此刻画上了句号,最终成为时代的印记,沉淀成了承载厚重记忆的古桥,默默地向世人诉说着过往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