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东盟与中方就《南海行为准则》进行了深入磋商,取得了重大进展,相关文本草案,已经进入第二轮审阅环节。很显然,东盟国家在一系列涉华决策,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上,并未跟着美国的印太战略起舞,而是做出了更加独立自主的判断。
为什么游走于中美之间的东盟,在涉及中国的外交决策上,不怎么搭理美国了?原因,可以在中国海关最新发布的经贸数据中去找。
【东盟十国开始在重大决策上,避免受到美国的掣肘】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东盟始终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值为4.7万亿元,在中国外贸总值中,占了足足15.1%,比重不可谓不大,也遥遥领先于欧盟与美国。而且进出口的增长也是最明显的。尤其是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顺差,达到了7536亿元,增幅高达93.4%,接近翻倍。
乍一看,像是东盟吃了亏。但这其实与全球经济形势衍变,以及东盟在这个过程中的自我定位有关。在10年之前,中国对东盟其实存在大量贸易逆差,后面才逐渐扩大成顺差。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整体而言是基于生产,而不是基于消费。
【美国始终不放弃拉拢东盟】
以越南为例,在中国对东盟十国的贸易顺差中,越南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占到了将近一半,这是因为越南大量从中国进口工业生产所需的设备、零件与原材料,二次加工为成品后,向世界各地进行出口。
尽管对中国存在逆差,但是得益于这种经济模式,越南的全球贸易,尤其与欧美的贸易,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存在顺差的。而越南的情况,其实适用于东盟中绝大多数国家,只不过规模上不如越南而已。如果从产业链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那就是在工业制成品领域,中国正成为东盟产业链中的重要一部分,在中上游环节扮演重要的供应角色。
【越南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是沾了中国的光】
因此,中国与东盟贸易中的顺逆差,并不是吃亏与否的简单命题,而是双方在摸索经贸合作的过程中,逐渐达成的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中国在发展中逐渐实现产业转移与升级,相应的,东盟国家就会承接中国部分转移的产业。越南之所以会被形容为“第二个世界工厂”,很大程度上就是沾了中国产业转型的光。
要知道,越南的第一大进口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国则是美国。美国那边需求越大,越南从中国的进口需求也越大。这也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东盟国家在供应链方面,对中国存在很高的进口依赖。
【随着西方市场低迷,越南制造业恐怕跟欧洲一起过冬】
不过,这种模式,只是会让中国对东盟贸易存在顺差,但不至于说,让今年前三季度的顺差,几乎增长一倍。这就不得不提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了。因为俄乌冲突的爆发,西方国家正陷入一系列经济危机中,通货膨胀、油气价格高涨、GDP增长显著下降甚至是倒退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对西方市场的消费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换而言之,就是购买力严重不足。
对于东盟国家,尤其是越南这类经济极度依赖制造业与对外出口的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打击。而且,越南央行长期以来,向美元汇率看齐。而由于美联储不计后果地加息,致使全球资本回流,越南本国货币持续贬值,以往的利率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越南货币的遭遇,也给东盟各国提了个醒。
【东盟的出口,主要面向欧美市场】
根据越南媒体的说法,今年年初,越南的整体出口形势还是一片大好,但从5月份开始,来自欧美市场的订单数量大减,萎缩程度由20%到50%不等。到了10月份,越南媒体的口吻已经非常悲观,直言越南的制造业出口恐怕将迎来“寒冬”。而东盟十国中,与越南经济结构类似的成员国还有不少。而对西方市场出口降低,对中国市场进口不减反增,直观反应出来的,自然是贸易顺逆差的此消彼长。
综上所述,与中国这种高贸易逆差的经贸合作关系,长期来看,是利好东盟的。而欧美市场那边的低迷与自私,则是给东盟提了个醒,想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避免全球经济形势波动的负面影响,就更离不开与中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