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视点
张晓欢
*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国迈进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推动社会文化繁荣兴盛的新时代。新时代文化建设将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已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撑,对促进人类文明和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从国家层面看,推进新时代文化经济和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坚定文化自信,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以人民为中心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加快文化及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从城市层面看,沿海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是文化发展的先锋区,公共文化服务、人口规模、经济规模、文化经济等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文化传播力对城市文化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新时代我国城市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是,重视大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的区域文化引领作用,缩小区域城市文化发展不平衡程度,突破经济利益束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提高人口密度和文化消费匹配度,重视城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从文化消费视角看,我国文化消费从发展型转向享受型,对经济增长贡献不断提升,成就卓著。但是也存在增长速度放缓、区域差异较大、文化供给质量不高、与国家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要提高新时代文化消费比重和质量,必须重视文化消费特殊性与群体差异性,以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为基础,以不断适应文化消费市场发展为目标,推动国有和民营文化资本通力合作,不断提升文化消费供给质量,并重视文化生产性消费和国际市场话语权的有效提升。
从文化生产看,我国文化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作用日益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融合度不断增强,文化企业地域集聚性和空间差异性也不断增强。但是,我国文化经济在产业低端徘徊不前,国际竞争力提升速度较慢。未来,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尊重文化经济发展规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注重新兴信息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应用,深耕有产业空间的细分市场,充分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文化创意特色小镇、文化产业园区等国家战略和政策机遇,不断提升我国文化经济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从文化事业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道路依然漫长,尤其是在我国人口流动和产业迁移脚步依然较快的背景下,必须重视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和正义的前提下,以社会效益为先,统筹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利用新型信息技术和治理手段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严格按照国家要求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新利用,保护优先,利用为辅,以文化遗址公园、博物馆、文化风情街区、文化特色小镇、文化特色园区等形式促进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应用,与现代生产生活不断融合发展。
从文化体制机制看,要适应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要求,必须解决文化部门管理架构调整难、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行政性配置文化资源体制过于僵化等深层次问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须继续坚定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和信心,以文化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全面优化文化管理部门的权责利架构,正确处理国有文化企业与非国有文化企业的关系,建立区域文化空间发展协调机制,完善多元化文化发展协调机制,创造有利的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环境。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