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疫情下对哪个年级的孩子影响最大?一定是“二升三”的孩子,因为三年级是从低年级进入中高年级的分水岭,是关键性的过渡,“三年级现象”有多可怕,经历过的家长说起来都是心有余悸。上学期疫情的影响,一定会让三年级现象雪上加霜,所以提前预习,把基础知识打牢特别重要。
三年级语文第一课是《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讲的是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在一所边疆的学校“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快乐学习,愉快玩耍的热闹景象。从侧面表现了中国各民族互相团结,相亲相爱。
一、积累生字,要想优,要“三会”
学习生字词依然是小学三年级的重点,课后田字格中的13个字是一类生字,要求学生书写漂亮,标偏旁部首、会组词,懂字义,即“三会”:会读,会写,会义。
二类字课本大纲内不要求会写,但有能力的孩子应该和一类生字一样。
其中“晨”字最不容易写漂亮,上边扁小下边宽大,厂字下边两横中下横要长,竖提在下横处起笔。
“绒”右半部分最易写错,不要写成“成”,戈字横起笔稍向上拉,位置靠上,注意里边是短横,一撇,不要写成其它。
“静”字很容易写不规范,静字左右都要窄一些,争字扁框有一横右边要出头,中竖上边不出头。
二、 理解课文,考点都在细节里
理解课文是在熟读的基础上,一般老师会要求5遍读书法,前两遍是读通顺,第三遍是熟读,四五遍是读细节,抓住重点。
从课文结构上看,这篇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孩子们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第二部分(2-3):写孩子们上课和下课时的情景。第三部分(4):总写学校的美丽可爱,表达“我们”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第一部分考点: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从”字开头的排比句写出小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
“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这里运用了“有……有……有……还有……”句式,体现了这所学校的民族特色,表明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是来自不同的民族。
理解四字词语:绚丽多彩,指不同民族服装各具特点,把学校装点得更加美丽。
第二部分考点: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接下来就讲上课时的情景。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这个细节巧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对窗外景物的描写,突出了“安静”二字,小动物静上不动是为了孩子们的书读得好听所吸引,和不忍打扰孩子们的学习,突出孩子读书认真,入情入景。
另外写到下课后同学们的活动时,用到“招引”来许多小鸟一句,这里的“招引”用得非常生动,“招”字充满了动感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有人在向小动物招手示意。
第三部分考点:
最后一段是课文的是中心句: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朗读这段时要读出自豪和骄傲感。
本课从时间顺序上分:上学路上——来学校——上课——-下课——-我们的学校是一所美丽的边疆小学。
课文主题思想: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们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关于写作:对于语文的学习,很多学生的难点在于作文,其实写好作文最简单的窍门就在于“模仿”尤其先从模仿课文内容开始,比如本课重点学习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那孩子们就可以“照猫画虎”地写一写,模仿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借壳生蛋,比如模仿修辞手法,本课中多用排比,使文章更有节奏感,琅琅上口。
三、 课后习题+延伸内容
1 朗读提示:朗读时要注意节奏,要用欢快活泼的语调和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
2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点拨:只要找到与自己学校不同的地方,说能说明理由都对,但是集中在第一段排比句和第三段“安静”的理解上。
参考:这所学校学生来自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穿戴不同,却在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跳舞,一起做游戏,而且这儿山林里的“朋友”都可以到学校听讲……。
3 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提示:只要以学校某一处为中心点,把它的“美”说出来, 然后表现同学们在这里玩耍时开心的情景就可以,目的是让孩子们发现自己学校的美,也像课文中的小同学们一样爱上自己的校园。
有能力的孩子还要做好词语积累:
试着用“思维导图”梳理下课文内容
画思维导图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掌握课本框架、重要知识点,孩子制作导图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就是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主要知识点,可以给孩子当预习大纲,也可以做孩子自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