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凯紫
来源:凯紫的诗词之美(ID:kaizisc)
诗词界有一种特殊的体裁,名为“打油诗”。
这类诗通常不符合格律、平仄、对偶,但却讲究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再加上其小巧有趣、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特点,这类调侃诗有时甚至比正规诗还受欢迎。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首经典有趣的打油诗,读后令人忍不住发笑。
打油诗鼻祖《咏雪》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说到打油诗,就不得不提到它的鼻祖——《咏雪》了。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开元年间的一个农民,张打油,以善写调侃诗而闻名于世。
因为这首诗实在经典幽默,后世就将这类诗冠上他的名字,就成了“打油诗”。
相传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同村的百姓见此瑞雪,心生欢喜,便来到张打油家里,要求他以“雪”为题材,赋诗一首。
张打油望着漫山遍野,一片雪白,本就思绪纷飞,再看到雪中互相追逐打闹的黄狗和白狗,灵光闪现,便一挥而就,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开头两句描写的是在茫茫大雪覆盖下,天地间一片雪白,不远处的那口井,隐隐约约,就像一口窟窿。
这两句以被白雪笼罩的江山和犹如黑窟窿的井口作对比,看似无厘头,却突出了雪之大,雪之白。
接着描写的是两只狗在雪中追逐的情景,黄的那只染上了白色,白的那只好似裹上了一层白衣,变得臃肿。
这是通过两只狗在雪中的变化,进一步展现了雪景的壮观,生动有趣,形象鲜活。
全诗没有一个“雪”字,却将漫天飞舞的雪景描写得活灵活现,就像王维的“诗中有画”,难怪会广受好评。
苏轼的竹笋焖猪肉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一直觉得苏轼就是北宋的“段子手+美食家”,这首诗便是很好的证明。
“竹”一直就是古代文人心中的“君子”,当年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就特别喜欢竹子,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后来苏轼在和高僧慧觉游绿筠轩时,也引用这个典故。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苏轼是有名的吃货,拼死都要吃河豚,还发明了东坡肉,“早上起来打两碗”。
而能让他放弃猪肉,可见竹子品格之高洁。
所以这里他一开头就说若是居住处,没有竹子,便会使人变得庸俗,若是吃不到肉,人就会消瘦。
这是一场物质和精神的斗争,吃肉是口腹之欲,可有可无,可是竹子却象征着高尚的节操。
人若是瘦了,多吃一些便能胖回来,可若是失德,那么便无药可救了。
这两句看似平淡,却富含哲理。
接着的两句说的便是解决之道。
人若想不俗又不瘦,那么就来一道竹笋焖猪肉吧。
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苏轼却偏要兼得,还因此引出了一道美味佳肴:
竹笋焖猪肉,不得不说吃货的世界就是这样精彩有趣。
解缙的春雨贵如油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笑死一群牛
解缙是明朝的著名文学家,,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聪慧过人,被誉为“神童”。
他才思敏捷,又善辩论,留下了很多趣联妙对,例如“小子无才嫌地狭 大鹏展翅恨天低”。
这首诗是他在在雨中滑倒,遭路人嘲笑时所作。
诗歌前两句是为他的跌倒做辩解:这些雨就像油一样,流的满街都是。
这里既盛赞了春雨,又为自己化解了尴尬,一句“春雨贵如油”更是成了千古传颂的俗语。
而后面两句则更是妙绝:解学士跌倒了,却有一群牛在嘲笑。
“解学士”就是指他自己,他少有才名,第一次参加乡试,就一举夺魁,所以他自称为“解学士”也是理所应当的。
而“一群牛”则是指那些围观嘲笑他的人,都说“对牛弹琴”,所以解缙称这些人为“牛”,实际就是嘲笑他们无知蠢笨。
“学士”和“牛”这么一对比,无形间就化解了自己跌倒被人嘲笑的尴尬,还反击了路人,实在是高明啊,不愧是明朝的三大才子之一。
其实有时,大俗即大雅。
这些打油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意境也不甚幽美,然而却富含哲理,风趣幽默,比起《唐诗三百首》也是不遑多让。
不知你怎么看呢?
来源:古诗词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