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进行时,高三学子都已经意气风发地走进了考场,正在用他们的汗水和努力去开启属于他们的“象牙塔”生活。
有人来就有人走,这个时候也是许多高校学生要踏入社会的季节。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现状
近日,教育部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度会。会议重申,各地各高校要严格落实“四不准”的纪律要求。
这一要求并,近几年是每年都要提一次。
可是效果如何呢?
前几天去学校旁边熟悉的打印店,在打印资料的时候看到好几个学生拿着就业协议过来找店主盖章。
店主看起来很熟悉了,三下五除二搞定。
等忙完了和店主闲聊的时候,他告诉我这段时间都盖了二十多份了。
我只好开玩笑地对他说:你这小店就雇佣了二十多个大学生了,难道不怕有风险吗?
他说:其实风险在学生自己身上。
这是几乎所有毕业生都会遇到的问题。
还有更离谱的是学校统一安排的。
这个事情一般就是高校辅导员在处理,话术都差不多。
无非就是围绕着毕业生担心的毕业证、学位证、报到证和档案问题忽悠学生。
学生们临近毕业没找到工作,本就很焦虑了,辅导员这样一番狂轰乱炸下来,基本都蒙了,只能按照指示去做了。
什么是高校就业协议
就业协议书通常一式四份,其中一份存档。
另外三份分别由学校、学生个人和用人单位三方留存,所以也叫“三方协议”。
三方协议的设计初衷是正确的。
大学生们一直在学校待着,初次踏入社会,还是比较单纯的。
这个时候为了保障他们找工作的时候,不被一些不良公司欺骗了,所以才有了这个协议。
学校参与进来,在签合同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把把关,学校参与其中也会对用人单位造成制约。
什么原因让就业协议变成了现在这样呢?
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指标为“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由协议和合同就业率、创业率、灵活就业率共同组成。
而对于学校而言,学生的就业率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到学校的形象,影响到对学校的评估。
这就和我们去网上买东西一样,同样层次的店面,我们都喜欢选好看的。
就业率如果太低会影响到上级对学校的考核。
于是,就业协议就成了“指标性任务”,不管学生是不是真找到工作了,能把三方协议签了交上来就行了。
学生们能怎么办?只好各显神通了。
这几年疫情对于企业的影响,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往年应届生招聘大户都在纷纷裁员。
今年高校毕业生比2021年多了167万,达到了1076万的历史新高。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青年失业率高达18.2%。
往届生还在厮杀,应届生已经涌入。
学校公布的数据。
第三方调查分析。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现在更迷惑的就业行为好像是学生可以灵活就业?
只要学生注册了自媒体,就可以当成创业了,也是相当于就业。
于是,一些学生为了安心毕业后备考公和考编,随便找个地方盖个章子,回家待业了。
但是这种情况的学生是已经被统计就过业了。
随便签约就业协议的风险
三方协议也是合同的一种,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违约,很有可能要交违约金。
比如你与A公司签完了,但后来更想去B公司,那么A公司是有权利根据协议中的条款找你要违约费的。
这个风险你签完了,离开学校了,所有的风险都需要自己承担了。
如果随意签了三方协议,想违约怎么办
毕业生一旦违约要承担违约责任,在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支付违约金之后才可以重新签约,这个主要是要和用人单位协商。
这个违约金一般不会超过5000元。
这里和原单位把协议解约了,记得去学校把旧的交上去,换取新的就业协议书。
这样在学校这边你就是未就业的状态,你还是应届生。
且一般择业期两年内未就业,你也还是应届生,比如说你2022年毕业,被企业解约后一般到2024年,你都还没落实就业单位,那么你就是拥有应届生身份,这个身份非常重要。
一些企业招聘或是考试会要求只需应届毕业生考取。
总而言之,针对这件事情辅导员所说的种种都是吓唬人的,对于踏入社会自己处理的一件事,心里要清清楚楚。
当然,找到心仪的用人单位,然后签约,上交学校,这是理想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