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明帝司马绍是一位事业心极强的君主,只可惜寿命不长。平定王敦之乱后仅过了一年多,司马绍就感觉自己寿命将尽了。
如何将自己巩固的皇权继续维持下去?这应该是晋明帝司马绍想得最多的问题。
在我看来,司马绍关于后事的最初构想应该是这样的:让皇族(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和外戚(虞胤)共同辅政。
右卫将军虞胤,元敬皇后之弟也,与左卫将军南顿王宗俱为帝所亲任,典禁兵,直殿内,多聚勇士以为羽翼;王导、庾亮皆忌之,颇以为言,帝待之愈厚,宫门管钥,皆以委之。——《资治通鉴》·晋纪十五
根据晋明帝司马绍的做法,我们可以断定一件事:司马绍希望皇族和外戚掌握帝国大权,以此制衡强大的豪门士族。
由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和虞胤做监护人,庾亮(司马绍的妻弟)、温峤(司马绍的亲信)和王导为代表的众多豪门士族共同制约。
从表面上看,晋明帝司马绍为接班人设计的权力格局没有什么问题。
可问题是:能够在这个权力格局受益的人,固然会支持晋明帝司马绍的布局;而在这个权力格局中利益受损的人,也肯定会反对晋明帝司马绍的布局。
支持者是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和虞胤;反对者是王导和庾亮等人。
在这种背景下,王导肯定很想给晋明帝司马绍一点警告。但由于王导的势力太大,在事件的初始阶段,他不便亲自出面,否则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于是王导支持庾亮去跟司马绍打擂台。
庾亮是晋明帝司马绍的妻弟,此时并没有威胁皇权的实力,而晋明帝司马绍的布局显然也侵犯了庾亮的既得利益。这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既能表明态度又不担心会刺激到司马绍。
此时的晋明帝司马绍已经病入膏肓,除了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和虞胤之外,其他朝臣一概不见。但瘐亮还是进入了皇宫,对晋明帝司马绍说了一番谏言。
瘐亮对晋明帝司马绍说:“您信任的这几个人一点也不可靠,应该现在就把他们全部罢免。”
这番话说完之后,司马绍立刻召集了重要朝臣,开了一次榻前会议。
经会议研究决定,司马绍选出了新的辅政班子:太宰司马羕、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壸、车骑将军郗鉴、护军将军庾亮、领军将军陆晔和丹杨尹温峤。
重新布局之后不久,晋明帝司马绍就去世了。
壬午,帝吊太宰羕、司徒导、尚书令卞壸、车骑将军郗鉴、护军将军庾亮、领军将军陆晔、丹杨尹温峤,并受遗诏辅太子,更入殿将兵直宿;复拜壸右将军,亮中书令,晔录尚书事。丁亥,降遗诏;戊子,帝崩。——《资治通鉴》·晋纪十五
这里面至少有两个疑点:
一、对于庾亮的谏言,司马绍是什么态度?
《资治通鉴》说:晋明帝司马绍根本不采纳庾亮的谏言。
亮疑宗、胤及宗兄西阳王羕有异谋,排闼入升御床,见帝流涕,言羕与宗等谋废大臣,自求辅政,请黜之;帝不纳。——《资治通鉴》·晋纪十五
而《晋书》说:晋明帝司马绍听了庾亮的谏言之后深有感悟,立刻让王导等人一起辅政,又给庾亮加官进爵。
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既而正色陈羕与宗等谋废大臣,规共辅政,社稷安否,将在今日,辞旨切至。帝深感悟,引亮升御座,遂与司徒王导受遗诏辅幼主。加亮给事中,徙中书令。太后临朝,政事一决于亮。——《晋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四十三
到底应该相信谁?现在还说不准,我们继续看第二个疑点。
二、晋明帝司马绍早已病入膏肓,除了他任命的三位辅政大臣之外,其他朝臣一概不见。在这种背景下,庾亮是怎么进入皇宫求见司马绍的?
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南顿王司马宗和虞胤都是晋元帝司马绍的亲信,共同掌管禁军。但豪门士族说服了领军将军陆晔,陆晔动用武力解除了南顿王司马宗和虞胤的兵权,这才有了庾亮进入皇宫面谏晋明帝司马绍的一幕发生。
司马绍发现庾亮居然可以直接闯进来,立刻意识到了自己布局的漏洞。
在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中,官员的兴衰荣辱由皇权决定。就算皇帝的布局侵犯了某些人的既得利益,通常也不会引起太大的风波。
但在东晋那种豪门士族占统治地位的帝国中,如果皇帝胆敢侵犯豪门士族的既得利益,通常都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晋明帝司马绍的父亲——晋元帝司马睿就是因为重用寒门子弟,侵犯了豪门士族的利益,最终在王敦之乱中被打得一蹶不振,抑郁而亡。
现在司马绍又试图走上他父亲的老路,继续和豪门士族作对,他的布局自然难以实现。
庾亮之所以敢发表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论,绝对是有恃无恐的。如果庾亮无人支持,他怎么敢同时得罪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和虞胤呢?
肯定有人向庾亮做出过某种承诺:如果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和虞胤敢因此为难你,我们一定会做你最坚强的后盾!
晋明帝司马绍虽然已经病入膏肓,但还算没有病糊涂。思前想后,他终于怕了。噢不对,按照《晋书》的说法是:他终于“感悟”了。
于是,在新的辅政班子里,只有西阳王司马羕是皇族,其他全部都是豪门士族。南顿王司马宗和虞胤则被踢出了辅政班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更倾向于《晋书》的表述,司马绍内心不愿意接受,但依然重新召开了榻前会议,选出了新的辅政班子。
但就算如此,斗争却依然在继续,因为事情还没有解决,豪门士族并不满意。
新的辅政班子里虽然只有一个皇族,但这个唯一的皇族却是辅政班子的领衔人物。晋明帝司马绍在遗诏中明确说道:“百辟卿士,其总己以听于冢宰”。冢宰就是太宰,也就是西阳王司马羕。
豪门士族居然要挺一个王爷的命令,你叫他们怎么忍?所以晋明帝司马绍刚刚去世,就有人开始否定他的布局了。
他们的意思是:现在皇帝幼小,无法处理国家大事,应该让皇太后出来听政。
这种做法完全不给晋明帝司马绍面子,刚死没几天就有人出来唱反调,而这种说法竟然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所以在晋明帝司马绍去世后没几天,他的那套布局就被推翻了,庾太后开始临朝称制。
群臣以帝幼冲,奏请太后依汉和熹皇后故事;太后辞让数四,乃从之。秋,九月,癸卯,太后临朝称制。——《资治通鉴》·晋纪十五
看到这里,我总会想起清朝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的临朝称制,开局也是这种玩法。
以恭亲王为首的实力派,对先帝留下的辅政格局非常不满意,于是就大呼小叫的让太后出来听政。等太后临朝称制之后,以恭亲王为首的实力派就开始收拾辅政大臣了。
慈禧太后听政那一套,我估计也是从东晋学来的。因为庾太后临朝称制之后,豪门士族们立刻着手准备收拾西阳王司马羕。
南顿王司马宗和虞胤被踢出了辅政班子,原本没他们什么事。但为了收拾西阳王司马羕,这两个人又被抬出来当靶子。庾亮等人给南顿王司马宗编了一条谋反大罪,司马宗抗命不尊,最后被杀。虞胤被贬到地方上当太守,西阳王司马羕则被降爵,离开了权力中心。
至此,晋明帝司马绍为集权所做的努力彻底付之东流。
对于南顿王司马宗的死,只有一个人公然表示了异议,那就是年仅五岁的晋成帝司马衍,他直接问庾亮:“你说谁谋反就能杀谁,如果有人说你谋反,又该怎么办呢?”庾亮听到皇帝这种话,顿时吓得跪在地上不敢说话了。
南顿王宗之诛也,帝不之知,及苏峻平,问庾亮曰“常日白头公何在”亮对以谋反伏诛,帝泣谓亮曰“舅言人作贼,便杀之,人言舅作贼,复若何”亮惧,变色。——《晋书》·卷七·帝纪第七
晋成帝司马衍能说出这种话,恐怕与他父亲晋明帝司马绍的教育有关。
晋明帝司马绍最初决定让两大皇族辅政时,应该告诫过司马衍:“你年龄太小,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根本无法分清谁忠谁奸。你千万不要听信谗言,随便疏远这两个本家太爷。这两个本家太爷,是我给你亲自挑选的保护人。”否则一个年仅五岁的小孩子,怎么可能说出这样有深度的话呢?
再听听晋成帝司马衍说的这番话,谁敢说这不是事实呢?
晋成帝司马衍说这番话时,庾太后就在他身边。等司马衍说完之后,庾太后拍了一下他的头说:“你怎么能这样和舅舅说话呢?”司马衍顿时一脸委屈,什么话也不说了。
天大的事,就这样轻易地被揭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