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快速达峰会引起不必要的死亡

   2022-12-26 多特软件0
核心提示:正文摘要:现在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那就是希望感染的人越多越好,越快达到峰值越好,争取在春节前后有80%-90%的人感染,就等于全国打了一遍疫苗。这种想法与压低峰值的思路是背道而驰的,有很大的风险。12月2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说明:从即日起,

正文摘要:

现在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那就是希望感染的人越多越好,越快达到峰值越好,争取在春节前后有80%-90%的人感染,就等于全国打了一遍疫苗。这种想法与压低峰值的思路是背道而驰的,有很大的风险。12月2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说明:从即日起,不再发布每日疫情信息,将由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相关疫情信息,供参考和研究使用。2022年即将过去,三年来一直严格执行的各种新冠防控措施大多都将成为历史。在“快速达峰”的思路指导下,老年人得不到足够保护,会引起不必要的重症和死亡。
专家:快速达峰会引起不必要的死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拜登搞抗疫峰会承诺再捐5亿剂疫苗 外媒泼冷水

【文/观察者网 王世纯】综合美联社、路透社、《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在联合国大会上造势“美国回来了”以后,拜登当地时间9月22日中午,在联大会议间隙主持召开“全球抗疫峰会”(Global COVID-19 Summit)。

尽管白宫在这次峰会前大力造势,宣称这次会议是“全球峰会”,“会有100多个国家和100多个组织出席会议”,但最终这次“全球抗疫峰会”出席的领导人不多。从目前公布的画面看,仅有加拿大、南非、印尼等少数几个国家领导人与会。美国国务院和联合国没有公布出席领导人的名单,只公布了35个国家领导人支持这一峰会的视频声明。

虽然出席者寥寥,但拜登依然做出了很多“雄心壮志”的许诺。拜登在会议上呼吁各国领导人共同努力,在明年的这个时候让全球70%的民众能完成疫苗接种,并解决当下的氧气危机。拜登同时承诺再采购5亿剂疫苗捐赠给其他国家,以在“2022年年底”前结束疫情。

对于这次峰会的效果,不少人予以质疑。有媒体认为美国和其他富裕国家无法履行捐赠疫苗的承诺,还有人认为这次会议缺乏第三世界国家在内的全球领导人的广泛参与,无法根本性解决问题。

拜登和哈里斯出席“全球抗疫峰会”会议 图源: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官网

这场名为“全球新冠疫情峰会”的视频会议会于美东时间22日上午11时(北京时间22日晚11点)开始,是在联合国大会间隙召开的。此次峰会包括4场不同会议,持续4个多小时,总统拜登和副总统哈里斯都上阵主持。

拜登在开场白中就宣布,美国要效仿“第二次世界大战”,做“世界疫苗的军火库”。拜登承诺美国继续向全球捐赠5亿剂疫苗,这样美国政府为捐赠而购买的疫苗总数将达到11亿剂。

拜登说:“换句话说,我们承诺,美国每为自己采购一针疫苗,就会为世界其他地方支付三针疫苗。”

除了要解决疫苗不足的问题以外,拜登还呼吁全球团结起来解决全球氧气危机,拜登表示,氧气不足这导致了新冠病毒患者不必要的死亡,如果有氧气,这些患者可能会存活下来。

拜登说:“我们不能半途而废,或用雄心壮志来解决这场危机,我们需要采取更大的行动。这是一场全员出动的危机。我们必须做大做强(we need to go big)。”

除了捐赠疫苗以外,拜登还承诺捐助资金。拜登说,美国将提供3.7亿美元"支持这些疫苗的管理",并提供3.8亿美元,帮助全球疫苗联盟处理分发疫苗的问题。

出席者寥寥

对于这次会议,不少媒体宣称这是拜登政府“急于重塑全球领导力”的体现,《纽约时报》说,白宫官员称此举为“疫苗外交”注入紧迫感,将考验拜登通过建立全球联盟来推进美国利益的原则。上个月,美国灾难性地从阿富汗撤军招致盟友和对手指责。而公共卫生专家和倡导者也长期批评拜登,没有兑现让美国成为世界“疫苗武器库”的承诺。

在会议召开前,白宫在为这场峰会造势的声明中称,有100多个国家和100多个组织出席会议,会议目标是广纳公民社会、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慈善家和业界,与世界各国领导人就在2022年底之前“结束疫情达成共同愿景”。

尽管美国政府“大力造势”,但这场在峰会开始后与会者寥寥——收到美方邀请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明确表示不参加。从抗疫峰会的视频画面看,参加这次“全球抗疫峰会”国家的领导人有南非总统拉马福萨、英国首相约翰逊、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维多多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此外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参加了这一峰会。

美国国务院和联合国没有公布出席领导人的名单,只公布了35个国家领导人支持这一峰会的视频声明。

美国国务院公布的,35个国家领导人支持峰会的声明视频 图源:美国国务院

对于这一“全球抗疫峰会”,9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注意到有关报道。目前没有可以发布的消息。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出席了峰会并发表讲话,古特雷斯表示:“我们有对抗COVID-19的有效疫苗。我们可以结束这场大流行。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呼吁制定一项全球疫苗接种计划,我希望这次峰会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一步。”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全球抗疫峰会” 图源:联合国

多方泼冷水

对于拜登结束疫情的“雄心壮志”,美媒和不少民营组织泼了不少冷水。《纽约时报》在报道中表示,让拜登的话变成现实可能很难。当下仅有不到10%的贫困国家人口,以及不到4%的非洲人口,实现了全面接种了Covid-19疫苗。根据牛津大学的“我们世界的数据”项目(Our World in Data),在全世界范围内,79%的疫苗注射是在高收入和中上收入国家进行的。

由于与会者不多,尤其是缺乏第三世界领导人参与,不少人认为这次峰会效果有限。慈善组织公众公民组织(PublicCitizen)药物获取部门主任彼得·梅巴尔杜克(PeterMaybarduk)这样说:“这次峰会应该是一次有历史意义的大辩论,但显然这次峰会没有这样的辩论,它不会产生结束疫情所需的变革性反应。”

此外,还有人质疑美国政府能否真的兑现承诺。美联社援引世界卫生组织的话表示,只有15%来自富裕国家承诺捐赠的疫苗已经交付。世卫组织表示,它希望各国“立即”履行其剂量共享的承诺,让疫苗项目能够惠及贫困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

国际救援组织乐施会美国分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艾比·马克斯的话说:“今天的峰会充满了演讲,但遗憾的是缺乏行动。虽然我们赞扬拜登的疫苗承诺,但我们尚未看到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计划。”

无国界医生组织项目主任凯莉·泰歇尔(Carrie Teicher)说:“仅靠捐赠不足以结束这场大流行。此外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崇高的捐赠承诺都没有兑现。”

而美国自身的“加强针”疫苗政策也让不少国家怀疑,美国是否还在加剧全球疫苗的分配不公平。就在拜登召开视频峰会的同一天,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预计将批准至少为数百万老年人和高风险美国人接种第三剂疫苗。

路透社表示,在世界上大多数人仍然没有获得疫苗的情况下,美国接种加强针的计划引发了卫生专家批评。彭博社评论称,拜登政府的疫苗政策会带给其他国家政治压力,导致他们仿效美国将多余的疫苗用于加强针,这会进一步加剧全球不平等。

对于当前的疫苗分配情况,不少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领导人表达了不满。智利总统塞瓦斯蒂安·皮涅拉·埃切尼克9月21日在联合国大会上说,疫苗快速开发的“胜利”被导致分配不公平的政治“失败”所抵消。他说:“在科学领域,合作盛行;但政治上,利己主义至上。在科学领域,信息是共享的;在政治中,信息被隐瞒储存。在科学领域,团队合作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大家都在走向孤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公卫专家黄严忠:“快速达峰”会引起不必要的重症和死亡

现在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那就是希望感染的人越多越好,越快达到峰值越好,争取在春节前后有80%-90%的人感染,就等于全国打了一遍疫苗。这种想法与压低峰值的思路是背道而驰的,有很大的风险。

撰文 | 燕小六

12月2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说明:从即日起,不再发布每日疫情信息,将由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相关疫情信息,供参考和研究使用。

2022年即将过去,三年来一直严格执行的各种新冠防控措施大多都将成为历史。

上海、西安、天津等多地医疗机构已不再对门急诊患者查验核酸阴性证明。苏州“核酸采样亭”改成“发热诊疗站”。行程码及健康码正在退出历史舞台。浙江、重庆等地还提出,轻症、无症状感染者可以上班。

伴随政策转向的是,多地迎来大规模感染潮。与此同时,互联网上出现了各种针对各地的疫情峰值预测。

新冠疫情似乎正在进入“最后一程”。为了让这段路走得更稳,代价更小,痛苦更少,我们应该怎么做?就这方面的问题,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西东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暨全球卫生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黄严忠对“医学界”谈了他的看法。

医学界:目前,多地疫情仍在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医疗资源紧张。基于此,中国的疫情高峰会比其他国家或地区更严重吗?

黄严忠:这倒不一定。奥密克戎的毒力已经降到低点,病死率很低。虽然传播力在高点,但只要各地区的医疗资源挤兑峰值曲线不完全一致,比如A地于2023年1月1日达到峰值,B地在2月达到峰值,就能在全国范围内调动人力物力资源,援助某一个特定地区或几个地区。这就像救火队一样,这个地方的峰值压下去后,再去下一个地方。此前在执行清零政策时也有过类似办法。

奥密克戎在中国的快速传播,有几方面的因素。包括在放开之前,很少有人有过往感染史,早前接种的疫苗在防奥密克戎感染方面的效力较弱,大多数人打完3针至今超过半年。这意味着人群不仅没有形成自然免疫力,疫苗形成的免疫力也较弱。

所以,现在要强调打第4针,尽量采用异源序贯接种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根据前期经验,完成一轮接种差不多要四五个月。到那时,这一波疫情也差不多结束了。

医学界:目前我们还有哪些措施需要采取,有助于减缓突然放开造成的压力?

黄严忠: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举例来说,可以从国家层面出一些新冠用药指南,告诉民众合理的药物组合、用药禁忌等。现在鲜有权威、可信度较高的平台,在做这些科普。民众更信任国家层面发布的信息,特别是对信息渠道比较单一的农村人口,这格外重要。

另外,暴发感染无法阻止,那能做的就是通过分流措施,以及其他一些能短期见效的手段,压低感染峰值,将之降到医疗体系能承受的水平之内。只要多地不同时达到感染峰值,就可以调动资源、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公布的新增感染数等,没有涉及住院率、重症病床占有率等。这些是反映实际感染情况的重要指标。有报道称,中国每10万人的重症病床数已达到10张,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从硬件来看,在短期内加强投入也许可以大幅提高重症病床数,但难的是人员培养,一名重症医生至少需要3-5年才能独立执业。还要考虑到除新冠外,中国还有大量癌症、心血管病等造成的危重症患者需要用到专科ICU。如果将专科重症病床都用来治疗新冠病人,那么癌症、心血管病人无法住院得到及时救治,这就会带来次生灾害。

医学界:如果某些地方感染数上升特别快,是否有必要局部采取较严格的防疫措施?

黄严忠:现在有一个说法,如重新启动方舱,变成亚定点医院,进行初步诊断、分流,收治没有条件居家隔离者。这是比较好的做法。但问题在于,民众愿不愿意配合,特别是考虑到不少地方方舱条件较差。

此外,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那就是希望感染的人越多越好,越快达到峰值越好,争取在春节前后有80%-90%的人感染,就等于全国打了一遍疫苗。这样就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复工复产也有了保证。这种想法与压低峰值的思路是背道而驰的,有很大的风险。它实际上与当初瑞典“群体免疫”的思路差不多,不同的是,后者还是强调注意保护老年人等风险人群的。

瑞典的这种做法已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在“快速达峰”的思路指导下,老年人得不到足够保护,会引起不必要的重症和死亡。而且,由于病毒在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中传播,可能会导致新的毒株出现。

此外,自然感染并不能形成终身免疫,一般能保持3个月左右,之后还有可能重复感染。所以群体免疫的说法并不现实。这与形成不了对流感的群体免疫是一个道理。

医学界:12月初,你曾撰文预测本轮中国疫情的感染数、日均新增重症数等,如今你还秉持当时的预测吗?

黄严忠:看过原文就知道,那实际上不是我的预测,而是我援引的研究分析数据。所有关于疫情发展的预测,都基于某些特定假设,都有瑕疵和值得商榷之处。有一些可能更具可信度,而另一些则不是,有的甚至与现实相去甚远。

美国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模型显示,中国突然放开对新冠疫情的严格限制,可能导致病例激增。新增病例将在2023年4月1日左右达到峰值,届时约有1/3中国人口被感染,并在2023年导致100万人死于新冠。根据IHME自述,相关预测使用了中国官方发布的疫苗接种信息(时间不详),以及各省在感染率上升时的应对假设,并用了大量来自香港地区的数据。

香港大学近日发表预印本文章预测,中国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间放开新冠防疫限制、同时重新开放所有省份,将导致在此期间每百万人中684人死亡。算下来总数差不多也是接近100万。该文尚待同行评审。

我当时引用的数据来自彭博社的研究。它提出,如果1/4的中国人口在政策放开的头6个月内感染,中国或有3.63亿人感染新冠,约62万人死亡,每天有3.2万人住进重症监护室。

我想着重指出,这一研究所述的重症住院率非常高。但如果中国能实现错峰感染,就不会同时需要这么多病床,则未必会造成医疗资源挤兑,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死亡。

医学界:存在“最理想”的放开时机吗?

黄严忠:对这个问题,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于12月17日在“财经年会”发表主题演讲时称,当下是“最好的节点”,因为这是“三年来每周报告死亡数最低的一个时点,而且也是三年历史上连续几周每周报告病例死亡数低于一万”。

但实际上从今年4月上海封控管理到11月,期间中国新冠感染的病死率基本为零。现在放开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面临流感季,两种症状相似的病毒可能同时袭来,对医疗体系形成更大压力。

实际上,以病死率评估优化防疫的时机,是一个非常单向度的预测标准。我认为,防控政策放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第一,病毒本身的特性。奥密克戎在今年初已经降到很低的死亡水平,这是一个可以放开的有利因素。第二,动态清零措施对经济、社会造成的次生灾害,包括长期严格封控管理对人们精神心理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下,也应该考虑放开。第三,物理隔离等措施难以抵抗病毒快速传播,防控成本越来越大,效益越来越低。第四,如果规划好路线图、有准备的放开,可以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除了放开的时机以外,放开的方式、过程以及配套措施同样重要。我是赞成渐进、有准备的放开的。

医学界;为了达成你所说的“渐进式调整”,需要做哪些准备?

黄严忠:渐进式调整需要路线图,也就是要明确到什么节点、放开多少。澳大利亚把放开程度和疫苗接种率挂钩。新加坡则是依据疫情发展,来规划何时能堂食、调整聚会人数等。各国已经进行的实践,可以告诉我们哪些路径更好、做法更优。

渐进式调整不是一个被动反应的过程,即使有路线图,也要看是措施执行得快,还是病毒跑得快。当前中国的新冠病毒传播速度可能是全球第一,它是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未曾经历过的。例如,美国6个月达到25%的民众感染奥密克戎。有预测称,北京预计在2023年1月中旬达到感染高点,按现在的情形,可能已经实现了。

关于放开的准备,网上已经有了很多讨论。总的来说,包括加强公共医疗建设,增加重症病床数量;储备更多药物;提升社区医院、发热门诊数量;引导院内和医院间的分诊分流、简化救治程序;做好医务人员的心理疏导、业务训练,指导其保护自己;规划医师轮岗制度,以应对感染后的人员缺失。

还有人提出,可以结合日本、美国的经验,由政府层面发放抗新冠药品,以缓解药物短缺压力。中国人有囤东西的习惯,本来一盒药够一家人分,现在大家都囤,一囤几十片,社会面就可能出现药品短缺。很多人去医院,不是为了看病,而是去拿药。这样一来,真正需要就医、用药的人就难以获得有效的救治。

在防疫物资集中管理方面,日本政府给民众发放抗原快筛试剂盒,民众自测阳性后致电有关部门,政府会免费发送新冠药物。这样,民众出现阳性就有报告的意愿,国家层面可以收集阳性数据,统计数字很可靠。同时,物资发放有序,就不易造成医疗资源挤兑,也能避免就医过程造成的感染扩散。企业还能根据实际需求,快速开足马力、生产更多的药物。

中国一直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是完全有能力做到这种资源统筹与管理的。

医学界:还有1个月就到春节了,如果允许返乡过年,将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况?

黄严忠:吴尊友先生在“财经年会”上提出,中国将面临“一峰三波”,其中2023年春节返乡期间就是第二波。准确地说,应该就是未来三个月会有三次防疫高峰,这种在达峰后又起一波的情况,在其他国家并不是没有先例,只不过三个月经历三波的情形比较少。

从社会心理角度来看,中国今年不太可能再提倡“就地过年”了。那么,届时会有两亿多人奔波在路上,奥密克戎毒株会借返乡之途,从现在的城市传播转移到农村扩散。不同毒株还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混合。

一方面,这对农村的医疗系统、救治能力、预防屏障等,将形成巨大挑战。此前防疫政策部署称,乡镇卫生院必须要设发热门诊,2023年3月底实现覆盖率从45%提升至90%。这个时间要求可能来不及应对这波疫情。

另一方面,即使乡镇卫生院有发热门诊,由于医疗服务水平跟不上,民众会不会去,也很难说。现在看,农村基层不少地方的治疗措施就是打点滴,这个不是标准的治疗方法。一些农村人口在当地无法获得有效治疗,就会返回城市,形成就医压力。

形势比人强,计划赶不上变化。有些措施即使现在做,可能也跟不上病毒传播的速度。这就是我们说的路径依赖选择。

(了解更多,请在手机端下载医学界医生站App、关注医学界网站、医学界微信公众号)

来源:医学界

责编:王 晓

校对:臧恒佳

编辑:赵 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