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立根]扎根。[坚劲]坚定有力。
郑板桥(郑燮),清代(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画派的领军人物,而且也是一位很有特色的诗词家和散文家。其书法独具一格,自言"六分半书",被世人称为"板桥体"。
郑板桥的诗词作品很有特色。同时代的另一位大才子袁枚,在赠其诗中曾以"郑虔三绝”誉之。大概主要是被其书画盛名所掩的缘故吧,郑板桥的诗文价值在其生前直至今日并未获得众人充分的认识。
《竹石图》郑板桥
这幅竹石图及题画诗,流传很广,最为人们所熟悉;它最能体现郑板桥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攻击毫不畏惧的坚劲风骨。
有人说过:不可有傲气,不可无傲骨。板桥先生是很有骨气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是他的公开宣言。
为什么能够如此坚劲呢?前两句早已说得很明白:“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关键是要“咬定青山”,在“破岩中”深深地扎下根去。只有以“石”为依托,“竹”才有敢于迎接“东西南北风”的巨大挑战。
这诗是为竹石图写意,更是借此以喻志言事。因此,人们所见到的不仅是竹与石的画图,而是一位迎风傲立的画家和诗人的形象。
郑板桥与友人书中多次坦言:“赋性爽直,骨体不媚,好酒漫骂,深中膏肓。因此早得狂名,招人憎怨。”(《与图牧山》)“疏放久惯,性情难改。因此屡招物议,曰酒狂,曰落拓,曰好骂人。”(《范县答无方上人》)
他的思想行为不见容于世,尤为官场所不许;其画风也不同于其时主流画家,故以“怪”目之,当然,后来渐渐地“见多不怪”,方才被更多的人接受、欣赏。“怪”也就由贬意变为褒意了。
他曾经谈及这一很有趣的现象:“20年前画的是兰竹,无人问起,无人谈论。20年后画的仍是兰竹,不曾改样,却有人说好,有人出钱要买,甚至有人专喜板桥画的兰竹,肯出大钱收买。”(《范县衙斋答李萝村》)
这里面,可能是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也可能是画家改变了观者的审美趣味与习惯。但不管怎样说,画家本人对自我艺术的追求和独创风格的坚守是至关重要的。做人,要有坚劲的精神:绘画,也要有坚守的态度。“板桥还是板桥,兰竹还是兰竹。”最终,还是郑板桥在做人和绘画上都获得了成功,他成为有清一代扬州画派的佼佼代表者。
郑板桥
鸣谢: “板桥诗文释赏系列”编辑于郑尚可著《板桥诗文释赏》。
郑尚可先生,四川省合江县人,1938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被国家统一分配到北京工作,任教40余年,桃李满天下。郑老师笔耕不辍,著书400多万字。著有长篇小说《锦瑟华年》、长篇传记文学《吕正操传》《旷世通才苏东坡》《诗国大成杜少陵》、长篇报告文学《春风吹过平原》《翰墨流香》、诗词集《烟雨行吟》《清风闲咏》、散文集《雪泥留踪》《云影涵波》、评论《板桥诗文释赏》《唐代僧诗精品笺释鉴赏》《宋代僧诗精品笺释鉴赏》《逆境诗释赏》等。
注1: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秒删。
注2: 文章中采用插图,未经过甄别为郑板桥真迹。如有疏忽,请网友指正。
------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评论,点赞和转发给好友。不要忘记加关注哟。
我是夜雨如川,感谢您的光顾,每天在这里与您分享一个我身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