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
吉林刘先生受邀到广东中山市古镇参加婚宴,新郎只收39元礼金,这让他挺吃惊。11月5日,刘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新娘一方甚至不收朋友的红包,这样的婚礼习俗让他耳目一新。刘先生介绍,他是10月22日接受新郎的邀请,去中山市古镇参加婚礼,因为平日关系好,他准备了500元的红包,可到了随礼时他惊呆了,新郎收了500元后,只留下39元,返还了461元。而新娘是广东潮汕的,按照潮汕的习俗,新娘也是只收亲属的红包,而朋友直接签到就行,不用送礼金。刘先生说,虽然新人没收多少礼金,但婚宴办得却一点不含糊。婚礼上新郎只收39元礼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不吹不黑,告诉你广东婚礼为何只收这么点份子钱(附广东各地份子钱攻略)
年末岁晚,除了人多车多,“红色炸弹”也开始扎堆出现,南哥每个周末打开微信朋友圈,起码有一半朋友圈画风出奇的一致:“婚宴大餐”“新娘美美哒”“兄弟团和姊妹团大作战”......
吓得南哥立马捂紧自己的钱包,感谢朋友不“炸”之恩,让我有惊无险度过一周又一周,不然南哥真的要瑟瑟发抖地挨饿度过寒冬了。
因为近年来,随着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婚礼份子钱也随之一路涨涨涨,多参加几场婚礼说不定就把一个月的工资花光了。
还有更心酸的......
南哥顿时明白,原来年底努力工作的动力在于,在婚礼上一一还清“人情债”。
谈谈份子钱的前世今生,古代有份子钱吗?
古代并没有流行送份子钱的习俗,人们习惯送东西给新人。“份子”也写作“分子”,这个老词从明代中叶才开始流行。
汤显祖的《牡丹亭》中就提到份子钱,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是“份子钱”起源于朱元璋。
当时,朱元璋建立了“乡饮酒礼”制度。每年春秋,各地乡村要以每一百户人家为单位,聚在一起,大会饮酒,由乡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率众乡民宣读誓词:“凡我同里之人,各遵守礼法……其婚姻丧葬有乏,随力相助”、“所用酒肴,于一百家内供办,毋致奢靡”(选自《礼部乡饮酒礼》)。通过这样的集会宣誓,培养民众的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
由此可见,“份子钱”的起源和农耕文化密切相关。农耕时代凭一人之力或一家之力难以办到的红白喜事,如果集合了亲朋好友的“众筹”,每人出一点“份子钱”,办起来就简单多了。
至明末清初之际,“份子”更加流行,譬如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中通篇眼花缭乱尽是“凑份子”“派份子”“出份子”。
清末民初,送份子钱更成为上流社会举办喜事必不可少的项目。老舍先生的小说《正红旗下》就描述过母亲为了凑份子钱发愁犯难的情景。
直到解放初期,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流行送份子钱,取而代之的是亲朋好友会送暖壶、脸盆等生活用品。
改革开放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手上也有了闲钱,直接送钱为大家所接受,因此送“份子钱”成为祝福新人的方式,也发展成了维护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
全国份子钱PK,广东为何“包尾”?
原来份子钱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文化,那么现在发展成什么样了呢?最近,一份各地婚礼份子钱水平大数据调查出炉,广东以100元的份子钱荣居倒数第一。
这100元份子钱居然还上了微博热搜榜,引发广大网友热议。人家汪峰老师使那么大劲儿都没上的热搜,百元份子钱居然轻而易举就荣登榜首,看来大家都对它有非一般深刻的看法。
神马,100块?你没看错,就是100块!四顿快餐外卖的钱!而且出现在壕多金多的大广东!
只有广东人的评论是飘着一股清新脱俗味儿的泥石流~
作为广东人的南哥看了后笑而不语,这大概就是让我坚持留在广东最给力的理由。
就在昨天,岳母一个问题把南哥难住了:为什么广东人份子钱给得这么少,难道是人情味淡薄?
南哥敢肯定的是,广东人情味绝不比其他地方淡薄,至于份子钱给得少,也许是因为广东人更重视意头不重视派头吧,一个GDP如此高的大省绝对不差钱,也不是吝啬,是因为他们太务实了!在广东就算是土豪,出去吃饭习惯打包剩菜,比起五星级酒店自助餐更钟爱好吃的路边大排档,街边旮旯小店照样踏足,广东人就是如此的自我放飞。从根本上来说,是消费观念的不同,比起面子,作为吃货的广东人更愿意把钱花在美食上面,望其他省份人民周知,多多理解包涵广东人,他们真真是“讲心不讲金”,诚意十足。
广东各地份子钱攻略,还有这些坑得注意
给份子钱其实是门技术活,给得不妥分分钟会影响感情,甚至友尽。那么,在广东给份子钱的正确姿势是怎样的?每个地方略有不同,南哥为你整理了一些供参考,具体还是得看你和新娘新郎的关系和家庭物质水平。
首先,在广东给份子钱你得注意这些基本礼仪:
1、礼金多数时候是双数,兆示成双的吉庆;
2、礼金最好装在红包里面,记住,红包一定要写上祝福的话和你的名字;
3、红包一定要封好;
4、礼金金额一般要大于收礼者招待你的花销;
5、给“份子钱”不是拼面子,量力而行,真心诚意的祝福到了即可。
一图带你了解广东各地区份子钱情况:
是的!顺德、南海部分地区的传统就是:不!收!红!包!
太美好了,南哥决定马上多认识几个顺德南海的朋友!
据说,不收红包的风俗最早是在佛山乐从兴起的。上世纪90年代,乐从一些做生意发了财的个体户在办喜事发请柬时,事先在请柬上注明“勿带礼金”。之后不少市民开始效仿,摆酒不收礼的风气也逐渐在顺德流传起来。
最后,南哥觉得一场婚礼,份子钱并不是重头戏,最最最重要的还是收到别人的祝福,表达祝福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一味的以金钱来衡量,对于新人和宾客来说都是一种负担,一不小心还容易伤感情。因此没必要去比较份子钱的多少,毕竟这只是地方习俗的一部分,缺乏可比性,最重要还是心意诚意送到位,在尊重当地习俗礼仪的情况下份子钱给到位就行了,你说是不?
本文综合自南都周刊、西子湖畔、网易、搜狐、吃喝玩乐IN广州等。图片皆来自网络。
【策划】肥
【撰文】子衿
【制图】梁莹
【校对】居伟强
婚礼上新郎只收39元礼金,宾客:新娘还不收朋友红包
极目新闻记者 刘毅 李杨
视频剪辑 轩逸瑶
视频加载中...
吉林刘先生受邀到广东中山市古镇参加婚宴,新郎只收39元礼金,这让他挺吃惊。11月5日,刘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新娘一方甚至不收朋友的红包,这样的婚礼习俗让他耳目一新。
刘先生介绍,他是10月22日接受新郎的邀请,去中山市古镇参加婚礼,因为平日关系好,他准备了500元的红包,可到了随礼时他惊呆了,新郎收了500元后,只留下39元,返还了461元。而新娘是广东潮汕的,按照潮汕的习俗,新娘也是只收亲属的红包,而朋友直接签到就行,不用送礼金。“在东北那边红包基本200元起步,如果关系更近一些基本就500元或者上千元。”刘先生感叹,广东婚礼习俗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刘先生在婚礼现场签到(视频截图)
另外一段在古镇举办的婚礼视频显示了主家收红包的场景。在来宾签到台前,主家会准备很多现金,50元、10元、1元都有,宾客送上红包后,主家拆开红包后,只留下100元,并将61元零钱找还给来宾。
“中山古镇这边基本都是这样收红包的,红包没有金额的大小,只是代表一份心意。”刘先生说,他了解到,当地新人办婚宴,请的一般都是亲戚或者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同事,新人也不希望来宾有压力,所以无论来宾给多大的红包,都只收39元,表达的是长长久久的好意头。“当天婚宴菜品十分丰富,海参、鲍鱼都有。”刘先生说,虽然新人没收多少礼金,但婚宴办得却一点不含糊。
谭先生是中山市小榄镇人。他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广东各个地方收红包的风俗并不一样,但一般都收得不多。以中山市为例,小榄镇这边一般会收取红包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二,古镇那边有的收28元、38元、39元都有,“我曾去黄圃镇参加过一次婚礼,主家一分钱红包都没收,拿到红包折了角就返还了。”
刘先生把这段经历发到网上,收获了许多网友的点赞。有网友表示,称这样的风俗很好,减轻了赴宴者的压力,却保留了最美好的祝福。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