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这一天,貌似是个好日子。
上午,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投资的湖北星纪时代公司,正式签约收购魅族科技79.09%控股权,取得了魅族的单独控制权,近一年来吉利李书福要造手机的传言尘埃落地。内部消息表示,星纪时手机主打高端市场,售价区间或在6000-9000元。
下午,华为新品夏季发布一口气发布了7款新品,但整场发布会的重点不再是手机,而约一半的时间都在发布售价31.98万元起的问界M7这款汽车产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讲一款汽车产品,事无巨细,这放在车圈也十分罕见。
晚上,小米发布了12系列手机等8款产品,1英寸主摄、4nm工艺骁龙 8+ 处理器和徕卡联名,让小米在手机领域树立起了新的标杆,特别是在华为手机受打压而不温不火之后。米粉们在发布会弹幕中问,小米汽车什么时候来?
自主汽车的龙头企业吉利,不顾外界的质疑,为了实现生态融合和协同,正式切入到手机这个红海市场;被赋予厚望的华为,在手机销量暴跌的背景下,将问界单月销量推向7000辆的高峰,可谓创造了新势力的又一神话;时不时被推上冠军宝座的小米,则进一步夯实其在手机中的领导地位,为下一步雷军切入汽车做坚实的后盾。
但实际上,吉利也好,华为也好,小米也罢,智能汽车和智能手机的技术创新和生态协同、融合是大势所趋。未来,三家不同领域、不同赛道、不同起跑线的企业,终将殊途同归,在同样的思考逻辑下,最终会走向同一PK台。
吉利的手机逻辑
李书福的每次商业行为的背后,都有着其深入的思考,无论是沃尔沃的世纪收购案,还是入股戴姆勒合资了smart,无论是布局飞行汽车,还是发射低轨卫星。或烧钱或不被看好,背后往往都蕴藏着非常有水准、有远见的商业价值。
浅显地看,在经济环境由低谷出现反弹之际,李书福正式收购魅族科技不失为一次抄底行为。而更直接的原因则是魅族拥有完整的体系和流程,去年的盈利状况还不错,从技术层面和资产层面,都非常良好的。
虽然魅族手机市场份额降至冰点,但通过吉利输血,恢复发展并不是问题。至少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李书福旗下公司虽然控股了魅族,但魅族依然保持着独立运转,巩固现有产品序列矩阵。而星纪时代则主要冲击高端,并在车机系统和出行领域发挥协同效应。
实际上魅族具有很强大的研发能力,基于安卓的魅族Flyme系统,日趋完善,界面干净、设计扁平、操作流畅稳定,交互水平极高,被消费者广泛认可,同时也有一批忠实的粉丝。更值得一提的是,技术嫁接,是吉利最擅长的事儿。
当新势力用IT思维一次次颠覆行业对汽车的认知,创下累累战果,将传统汽车公司打得无力还手;当华为主导的问界用赛力斯的产品进行精装修,甚至还不贴华为的logo,就能买到传统车企梦寐以求都达不到的水平;当小米、苹果汽车跃跃欲试,大有持续颠覆行业趋势的力量,作为传统汽车公司的吉利和见证中国汽车20多年发展历史的李书福来说,这种变化和冲击,真的太快了。
2015年,吉利可以自豪地说其推出的智能互联网汽车博越,的确非常有竞争力,并且助推吉利迈向了自主品牌的巅峰。然而短短6-7年时间,汽车智能已经从过去的智能语音转向了智能座舱。在面对新造车势力的冲击下,吉利的智能化体验,即便是实现了从GKUI到银河OS的转变,但面对“蔚小理”以及华为、小米们的来势汹汹,李书福也担忧车厂的思维总是慢了时代一步。
在新的智能汽车时代,吉利需要魅族。此次战略投资正式完成之前,吉利旗下的领克车型就已经宣布,将搭载使用魅族打造的全新车载系统FlymeonCar。除此之外,吉利集团旗下品牌众多,让目前银河OS系统和FlymeonCar形成内部竞争机制,也不失为提升智能化水平的一种方式。
当然就像派吉利的工程师去沃尔沃学习一样,吉利体系内的智能化研发工程师通过接触手机系统的研发,摸清楚智能操作系统的设计研发流程,笼络和培养一大批智能移动终端工程师,这有利于未来汽车向移动智能终端的转型,以及在车型智能化研发上的快速升级和迭代,为汽车智能座舱和下一代智能汽车探路。
至于定位高端,6000-9000元的手机是不是有市场,这并不好说,还得看芯片、系统、体验等各方面的实力是否能够匹配,毕竟目前没有任何消息可以证明星纪时代它自己。
关于生态,大家想一块儿了
华为下场,主导问界之后为什么可以卖得很好,其实有相当大部分原因在于其强大的硬软件能力,带去的智能座舱、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先进性。正如余承东所言:鸿蒙智慧座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智能座舱,没有之一。
无缝流转、无限应用、智能化协同,论科技感和未来感,华为鸿蒙系统确实能将汽车的智能化拉满,并让消费者很容易触碰到。华为几十年在智能化软件方面的积累,的确在当前这个时代发挥着非常直接的作用,销量最能证明一切。
“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融合体验”这句话,是收购魅族签约发布会上频繁被提及的一句话,当然也是目前华为能够在汽车上实现这种功能的真实写照。星纪时代方面表示魅族Flyme系统会继续不断迭代升级,并加速跨越手机时代、开启在跨平台多终端的新融合,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万物互联体验。
确实,手机、电脑、电视、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汽车,当所有设备一旦接入网络,就实现了不一样的玩法。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模式,消费电子行业和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生态融合势在必行。未来智能汽车、智能手机不再各行其道,而是面向共同用户一体融合关系。
李书福认为,手机是快速迭代的随身移动终端,是经过大量市场验证的软件创新应用载体。布局手机业务,既能让用户尽快分享创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转移到汽车中应用,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同时,消费电子产业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可以实现超级协同。
据了解,星纪时代目前还在研发AR眼镜,这一点似乎与罗永浩下一次创业的思考有些类似。官方表示,只有把人机交互彻底颠覆,你的技术才有可能彻底颠覆。
同时李书福旗下公司芯擎科技7nm的车规级芯片流片成功,并已经成功上车,目前正在研发4nm芯片,规划到2024年销下半年流片。不久前,李书福旗下公司发射了9颗低轨商业卫星,搭建的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将主要在智能驾驶、智慧物流、定制化遥感服务等领域进行商业应用。
现在就差小米汽车了,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作为目前拥有非常完善智能生态系统的小米,涉猎汽车之后也将成为小米汽车最大的卖点。吉利、华为、小米,三者在未来汽车智能化体验方面,造车方面的方向,似乎有着非常一致的思考和逻辑。
在吉利、华为和小米的意识里,未来汽车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单纯产品力的竞争了。论参数配置,论性能,几乎难分伯仲,就算内卷到极致,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那点细微的产品参数差距,已经难以在体验中得到感知。
反而是将汽车、手机、穿戴设备统一成智能移动终端之后,相互之间的生态链和超级协同,才是竞争的核心点所在。未来,三家自主品牌的翘楚,无论是在汽车赛道,还是智能化协同赛道上,亦或者是三大系统之间你追我赶,相互PK将成为新常态。
本文来源:盖世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