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进一步提高记录质量,6月29日上午,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省内部分院校专家召开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专家座谈会。
专家们在座谈会上积极建言献策,为下一步健全非遗保护机制、提升非遗保护水平,尤其是对做好基础性调查记录工作提出了真知灼见。他们提出,作为非遗保护工作者,一是要抓好非遗活态传承工作,让非遗传承人带徒授艺;二是要尽可能运用数字化多媒体手段,最大限度记录传承人的记忆与技艺,为“人传艺续”增加一份资料保障;三是要高度重视记录工作,认识到记录工作记录的是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认真、严谨,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还要有高度的热情;四是传承人记录工作是持续性的常态化工作,院校应积极参与,主动培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非遗专业人才;五是院校要发挥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主体作用,积极通过正规教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实现非遗传承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文化和旅游部于2015年启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旨在运用数字化多媒体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代表性传承人对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和自身掌握的精湛技艺,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宝贵文献资料。自2015年以来,省非遗保护中心已完成32人记录任务,其中6人被确定为“优秀”成果,17人记录任务正在实施,6人记录任务准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