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智能底盘”话题度越来越热,行业推进力度亦逐步增强。主机厂方面,2021年中旬,长城汽车率先发布智慧线控底盘技术,计划2023年量产;今年2月,集度宣布与采埃孚联合开发汽车机器人智能底盘技术。供应链方面,除了传统底盘供应商发力外,不少初创企业在此领域亦取得较快进展,正处于隐形爆发阶段,苏州海之博便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该司成立三年来,陆续推出电子真空泵、电子助力器、感应传感器三大智能底盘核心部件,目前已获得多家车企定点,并与数家知名Tier1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线控化智能底盘系统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必备条件,也是增加新能源车续驶里程的关键系统。不过,之前此领域多为外资企业所主导。现今‘新四化’正在轰轰烈烈进行,汽车产业处于‘制造在中国‘向‘创新在中国’的转型窗口期,这给中国品牌带来了机会。为此,海之博在争分夺秒地推进研发、量产进度。”苏州海之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张全慧博士近日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表示。
苏州海之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 张全慧
那么,智能底盘行业究竟市场境况和未来走向如何?作为初创企业,在外资已占先导地位的情况下,如何赢得市场认可并取得持久发展?针对以上问题,盖世汽车与张全慧博士进行了深入交流。
智能电动时代,智能底盘迎来窗口期
当前汽车产业变革正在发生,其可以归纳为两条并行发展的直线,一条是从燃油车向电动车的转变,另一条是从功能车向智能车转变,最终这两条直线会交汇在一起,形成智能电动车。在转变过程中也可以发现,传统的汽车底盘的形态也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智能底盘成为未来大势所趋。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线控系统是自动驾驶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到了L3及以上级别没有线控是无法做到的。可以说,智能底盘是未来车企差异化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其受到市场关注的原因所在。”张全慧表示。
目前业内把智能线控底盘分为五大核心系统,分别是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换档,线控油门,线控悬架。其中,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属于线控底盘核心技术,处于大规模商业化量产的前夜。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预计国内智能底盘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6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9%,其中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72.2%和45.3%。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在张全慧看来,海之博能取得快速进展,核心原因之一便是“顺势而为”。公司所推出的电子真空泵和电子助力器是电气化车辆制动系统领域的“二选一”产品(当电动车时代来临的时候,需要的是电子真空泵;当智能化升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则需要电子助力器。);而另一款产品感应传感器可以同步满足线控转向等其他智能底盘技术的应用,顺应智能底盘领域协同发展趋势。
外资占绝对主导下,初创品牌以何突破?
尽管智能底盘前景广阔,但从目前市场格局看,核心部件方面外资品牌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如线控制动领域份额高达98%。在此境况下,国内品牌要实现超越实属不易,初创企业更是如此。
对于此,张全慧表示,海之博一开始就定位非常清晰,只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顺势而为,协同行业共同发展。
首先,公司团队骨干均来自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是汽车制动领域的“老兵”,无论技术还是市场方面都有非常雄厚的积累。因此,创业之初,我们就将专注点放在了线控制动领域,同步外延已经有技术沉淀的传感器。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有技术沉淀并专注发展才会有竞争力。
海之博高管介绍(图片来源:海之博)
其次,作为初创公司,循序渐进至关重要。为此,海之博在创业初期先从电子真空泵做起,后逐步渗透到电子助力器。对于电动车辆制动系统而言,电子真空泵是小的创新,当下需求量较大。而电子助力器则是革命性变化,处于爆发的前沿。
此外,智能底盘子系统众多,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为此,海之博开发了传感器产品,与Tier1企业合作,助推智能底盘领域向上发展。至此,海之博的客户既有主机厂(电子真空泵和电子助力器配套主机厂),也有零部件企业,客户源上得以进一步扩展。
海之博全栈式线控解决方案(图片来源:海之博)
还有一点,产品的质量和产业化速度对于初创公司立足也极为关键。
经过三年的发展,海之博三大系列产品均进入到量产阶段。其中,iEVP Pro电子真空泵通过了1500小时耐久性测试,可用于传统燃油车、混动及纯电动车辆,2020年已实现量产。另一款拳头产品HiBooster智能助力器经过严苛的冰雪和低温等测试,可以适用于Level 1至Level 5 自动驾驶的要求。目前,第一代HiBooster已经在乘用车和末端自动物流车实现了规模化量产。传感器方面,海之博没有采用传统的霍尔传感技术,而是采用了感应式传感器,解决了高电压高电流下的干扰痛点,输入信号更精确。目前在L2自动驾驶领域已经实现量产,L3级别也取得了一定突破。
海之博HiBooster冬季测试现场(图片来源:海之博)
“总结来看,对于初创公司而言,顺势而为才会有增长的机会;专注有技术沉淀的产品才有竞争力;尊重汽车发展规律,协同发展,利用产业化经验尽早将概念落地化,才能发展更快。”张全慧表示。
过往不必辉煌,但为新生之序章
正如张全慧开篇时所讲,中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带来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们看到,近年越来越多的车企及零部件巨头高管卸下往昔光环,开启创业之路。然而,往往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创业路上荆棘丛生,其中艰辛和风险冷暖自知。
“过往不必辉煌,但为新生之序章”,这是张全慧辞去知名零部件公司研发高管决然投入创业时讲过的一句话。回顾自己创业里程,他指出,的确压力很大,毕竟初创公司资源是有限的,但却必须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机制,取得成效。
不过,20多年的从业管理经验,使其很快理顺了思路。从细分战略目标,到激发团队积极性,再到市场拓展和资本引进,每一步看起来都非常明晰。
在提及管理重心时,张全慧表示:“对于初创公司而言,激活团队非常重要。且不同的阶段工作重心不同,前期是速度第一,现在到了2.0阶段则要考虑赢得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机制,优化成本等。这就要及时的调整阵型,对核心团队感受到市场变化而实时调整自己的工作重心。”他透露,目前最大的任务是打造一个学习型的组织,让大家处于学习和变化中,同步做好协同性工作。
除了拥有一支优秀的团队外,资本的输入是初创公司另一发展之源。据了解,截止目前,海之博已完成A轮全部融资,累计获得近2亿融资,投资者包括金沙江联合资本、顺为资本、盈科资本、泰达资本、国金佐誉等知名投融资机构。据了解,为做好新产品开发、加速产业化进程,海之博已开启B轮融资。
总结来看,这家“独角兽”企业受到资本看好的核心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专业的团队;2、产品贴合汽车行业大趋势;3、产业化经验和速度。
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张全慧透露,海之博计划2026年上市。“要上市就要盈利,我们的创新速度和产业化速度够了,后期要加强成本控制,实现盈利。而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将公司打造成中国智能出行的核心供应商。 ”
本文来源:盖世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