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宝宝讲道理?

   2022-06-09 第一宝宝网0
核心提示:每个孩子都有不听话的时候,孩子不听话,拒绝大人讲道理,使家长们大伤脑筋,可是孩子们为什么不听话、不听你讲道理呢?相信大多数家长都同意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对孩子讲道理,问题是应该家长该如何给孩子讲道理呢?  怎样给宝宝讲道理?  1、从小就和宝

  每个孩子都有不听话的时候,孩子不听话,拒绝大人讲道理,使家长们大伤脑筋,可是孩子们为什么不听话、不听你讲道理呢?相信大多数家长都同意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对孩子讲道理,问题是应该家长该如何给孩子讲道理呢?

  怎样给宝宝讲道理?

  1、从小就和宝宝平等交流

  要把自己的宝宝当作朋友,不要以自己是家长自居,爸爸,妈妈教宝宝认识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谁是爷爷,谁是奶奶,宝宝会很高兴的指出。

  2、习惯和宝宝讲道理

  爸爸妈妈出门上班了,许多宝宝都会哭着要跟着去。一位妈妈说,宝宝几个月懂得认人时,看到爸爸妈妈离开家里就会哭。于是每次上班前,她和孩子的爸爸都会抱抱宝宝,告诉宝宝,爸爸妈妈要去上班了,宝宝和奶奶在家里乖,爸爸妈妈很快会回来。然后和宝宝说再见。久而久之,宝宝虽然舍不得爸爸妈妈,但他似乎明白这个道理,不会轻易哭了,高兴时还会和他们说再见呢。(孩子不吃饭如何应对?)

  晚上要睡觉了,这位妈妈睡前会带着宝宝指着墙上的挂钟对他说:“你看,都十点半了,该睡觉了。”虽然宝宝不认识时间,可是跟他说的次数多了,他好像能看懂似的,听完后,头往妈妈怀里一靠,乖乖地去睡觉。

  类似的情形还有很多,通过这些案例,宝宝已经完全能够与他们进行互动,认真去理解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的含义。

  3、讲道理要有耐心

  有的宝宝说话早,聪明伶俐,学东西特别快,于是有些爸爸妈妈就会说,我的宝宝怎么就不会呢?

  早教专家说,答案只有一个:爸爸妈妈,你们没有教宝宝,你们与宝宝的互动与交流还不够。你们没有把宝宝看成一个可以沟通的对象,宝宝还没有取得与爸爸妈妈平等对话的权利。

  跟宝宝讲道理,首先是把自己放到跟宝宝平等的位置上,坚定地相信:宝宝可以听懂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同时还要非常有耐心,不怕重复,讲道理的时候根据不同的环境,去让他理解,在环境中去体会,慢慢地宝宝就会和你非常自由有趣地互动了。

  4、不能让孩子“恐惧”

  怕一点也许比较正常,但千万不能上升到恐惧。事实上3岁前的孩子是不能够真正或完全理解别人的发火的。强权之下孩子只会有两种反应:一个是彻底屈服,但从此畏畏缩缩;一个则是更加反叛,你不让我干我偏干。而很显然这两种东西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如果既需要当坏人,又得不让孩子产生畏惧感,这中间的拿捏还是比较讲究火候的。

  给宝宝讲道理的4项注意

  1、会错意,道理越讲越歪

  讲道理也能讲出毛病来?有点耸人听闻吧!似乎有点难以置信。不过如果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这个事例,或许就会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我们给宝宝讲道理的方式了。

  1岁半的丁丁很喜欢出去玩,每次出去看到小伙伴,他都高兴地不得了,经常会跌跌撞撞地扑上去。不过,他一旦靠近小朋友,麻烦就来了。小家伙总是伸手去打人,有时甚至还会张开小嘴去咬人家。看到对方大声哭闹,丁丁一副莫名其妙的摸样,那神情仿佛在说:“我怎么你了,你这么大哭大闹的?”就为这事,丁丁妈可没少操心,每次看到丁丁有“暴力行为”,她都会第一时间控制住丁丁,并且一再给他讲道理:“丁丁,不能打/咬小朋友啊,这样会把小朋友打/咬痛的。”“你再打/咬小朋友,小朋友就不和你玩了!”“打/咬人不是好孩子,我们要做好孩子!”类似的道理讲了一箩筐,丁丁的行为却一点都没有收敛。于是,丁丁妈只好打他的小手,试图以此让他明白痛是什么感觉。每次问他痛不痛,他都会哭着说痛,可是下次见到小朋友,他的行为还是照旧,丝毫没有改变的迹象。(为什么要鼓励宝宝的想象力?)

  如果我们能看透丁丁的内心,就会发现,他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并且“屡教不改”,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丁丁妈讲道理不管用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打和咬是宝宝表现喜爱之情的方式

  拍打和啃咬实际上是宝宝探索周围环境、表达对事物喜爱之情的一种特别的方式。从丁丁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所谓的“打”和“咬”也属于这个范围。

  低幼宝宝以自我为中心来认识环境

  对于丁丁这个年龄的宝宝来说,他们还不太了解别人的感觉,在他们的心目中,自己有什么样的感觉,别人就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他们的想法都是围绕自己的的感受而来的。所以,他咬了别人打了别人,没有同在自己身上,他自然觉得别人也不该痛。

  宝宝需要明确知道对和错

  丁丁妈那些道理,虽然一再强调不当行为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但是并没有给丁丁指明正确的方向,所以,当他再次遇到同样的场景,自然也只能沿用以前的办法来处理。而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一再强调不能“打人”“咬人”,这个“打人”“咬人”的信息就会不断刺激宝宝,给他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反而会误导宝宝,更多的强化那些不被允许的行为。(给宝宝听什么音乐好?)

  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给丁丁讲道理,情况就不一样了。在他准备打人或者咬人之前,先给他讲道理:“丁丁,你太喜欢哥哥了,是不是?那就和他拥抱一下吧!还可以跟他握握手,还可以跟他一起骑木马。对了,这才是好朋友呢!”这番道理就可以给宝宝一些行为暗示,让他明白,除了打和咬,还有很多别的方式可以表达喜爱之情,这种讲道理的方式自然就会行之有效。

  2、讲错道理,让宝宝深受打击

  有的时候,我们讲的道理没有错,但是讲的方式可能会有错误,这种错误的方式虽然一样可以将道理传递给宝宝,但是同时也可能让宝宝深受打击,带来更多的副作用。

  琪琪正在吃早餐,小家伙非要拽过番茄酱的瓶子,自己往面包上抹番茄酱。黏黏稠稠的番茄酱挂在瓶口,半天下不来,琪琪有点着急了,使劲一抖,一大堆番茄酱就掉落下来,在面包上停留了一下,随即“啪”一声砸在餐桌上。妈妈情急之中来了一句:“你看看,番茄酱掉到桌子上多浪费啊!下次少弄点!”琪琪立刻委屈的大哭了起来。从那以后,每次吃面包需要抹番茄酱时,她都不肯自己抹,不管妈妈怎么鼓励,琪琪都会很不自信的说:“我不会抹!我抹不好!”

  “番茄酱掉到桌子上多浪费啊!下次要少弄点。”这个道理本身没有错,但是这句听起来很寻常的话,实际上隐藏了更多别的意思:“你看,你把番茄酱掉到桌子上了!”“你浪费了那么多的番茄酱!”在情急之中讲出来的道理,很难不带情绪色彩,而这种情绪很容易被宝宝敏感的觉察到。所以,琪琪觉得妈妈是在责备她,在否定她的能力,于是她认可妈妈的这个“道理”,觉得自己没有做好,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承担这样的工作,为了防止继续犯错误,她就只好彻底放弃做这件事。(怎样培养宝宝记忆力?)

  在宝宝心目中,父母是最重要的人,因此他会非常在意父母的情绪和态度。如果我们在给宝宝讲道理时带有情绪,那么宝宝就会更多的关注我们的情绪,反而忽略了我们期待他去做的事情。因此这种讲道理的效果最终很可能与我们的初衷南辕北辙。

  就上面这个例子来说,如果我们以更为平和的态度跟宝宝谈论这件事情,也许琪琪就不会有后面的表现了。“哇!不错,琪琪自己会抹番茄酱了!来帮妈妈也抹一点吧!我们小心一点,轻轻地,别着急,等着番茄酱自己掉下来。哈,我要把面包铺平了,不让番茄酱掉下来,嘿,成功了,谢谢琪琪!”

  3、太急切,剥夺宝宝思考的机会

  我们常常不由自主想要将一些自以为很不错的道理讲给宝宝听,以为这样就可以缩短他的发展进程,加快他进步的步伐。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太多急切的给宝宝讲道理的事例。宝宝正在搭积木,小家伙非要小积木在下,大积木在上,失败了多次也不知道悔改,一旁的妈妈可能就会很急切的来上一句:“大积木要放下面,小积木要放上面,这样才不会倒啊!”宝宝用勺子吃饭,非要反着拿勺子,于是饭菜趴在勺子背上,一挥就掉落一大堆。这时,我们也可能很急切的把他的勺子掰过来:“要这样拿勺子,饭粒就不会洒了!”

  事实是,即使我们不给宝宝将这些道理,他将来也会明白。我们的一句话,也许很快就帮助宝宝解决了问题,但是,虽然这句话缩短了宝宝理解某些因果关系的进程,却也打消了他自我探索、自我思考的积极性,他就会因此减少很多自己得出结论的机会。或许,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他会通过在下面并列摆几个小积木,然后在上面搭大积木来解决积木倒塌的难题。或许他会发现,有些饭菜即便用勺子背,也一样可以舀起来而不至于掉落,这些看起来“错误”的探索方式,也许会带来更多大人不曾尝试过的可能,让宝宝的思路变得更为开阔,而我们过于急切地给宝宝讲某些道理,却如同一记大棒,将这些可能性彻底打没了。(男孩和女孩身体发育有哪些不同?)

  4、多讲道理,不如共情更有效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道理讲了一箩筐,宝宝听不进去还在其次,他甚至还可能变得越来越不讲道理,于是我们难免会有一种严重的挫折感。比如宝宝非要往高处爬,妈妈赶紧制止:“不能往上爬,太危险了,会摔到你的!”小家伙可不管那么多,还是想方设法继续往上折腾。果然,妈妈略一松懈,小家伙不小心就摔了下来,头上起了一个大包,痛的大哭起来。妈妈赶紧把他抱在怀里,虽然心疼不已,不过还是想趁机好好教导一番:“告诉你危险,你还要往上爬!谁叫你不听话啊!摔痛了吧!以后要听话!”

  其实,此时跟宝宝讲道理,实在是一点意义都没有。他确实摔痛了,他觉得很委屈,他目前最关注自己的情绪,他急切需要的是安慰,而我们却还在批评他的过错!所以不如将宝宝搂在怀里,给他来上一句:“哦,摔痛了!来,妈妈帮你吹吹!”此时此刻,跟他共情,给她一些安慰,远比讲那些大道理要有效得多。也许他在你怀里抽抽搭搭一会儿,很快就平静下来,开开心心地玩去了。

  要与宝宝有效地共情,我们就要学会倾听宝宝的心声。对于那些语言表达能力已经非常不错的宝宝来说,经常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管对与错,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都要试着去肯定他的这种努力,在这个基础上给他一些适当的引导,远比讲大道理更有效。而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欠缺的宝宝来说,他会更多地通过行为来表达自己。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游戏,适当引导游戏的进程与方向,在游戏中了解宝宝的心声。

  对于孩子求知解惑的理性问题,当然可以讲道理,如孩子对学问知识提出的“为什么”,教导孩子处理事物的方法等。但是,对于孩子有情绪涉入、感到心理困扰的行为,父母且按住性子去跟孩子聊。“进入孩子的心中,用他的眼睛去看他的世界。”想通了便去试试看,假以时日会发觉亲子的心理距离更近了。您也可以了解和学习更多宝宝早教知识,我们祝愿每一位宝宝都是最聪明、最优秀的。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