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爸爸妈妈看到宝宝勇敢的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内心真的是非常的激动,我的小宝宝终于可以独自走路了,但是当看到宝宝走路的姿势不正确时,担心也随之而来了,从小走路姿势不正确,势必会影响以后的成长,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教宝宝怎样用正确的姿势走路,及时纠正宝宝难看的走路姿势。
正确的走路姿势
·上身正直,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
·手指并拢并自然弯曲,两臂以肩关节为轴心前后自然摆动;
·上下肢协调动作,两腿脚尖向前左右交替前进或后退。(如何鼓励1岁多的宝宝学走路?)
宝宝走路姿势不正确的原因
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动作的不断成熟,一般3~4岁时孩子就能基本掌握走路的动作要领,走的动作会比较协调,走路也会比较稳了。但有的孩子在走路时,不自然、不协调,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种:
(1)平时养成的不良习惯。从孩子刚学会走路时,大人未注意到孩子走路时不正确的姿势,没能及时地纠正。
(2)走路时心理过分紧张。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在正常情况下,通常是不会出现走时不协调的。
只有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才会出现走路不协调的情况。如在周围气氛很严肃及听口令“齐步走”时,孩子就会由于心理过分紧张,而出现不自然、不协调的走路姿态。
(3)有些父母习惯给孩子买大一点的鞋,认为孩子穿着舒适实用,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会影响孩子的走路姿势。
儿童的脚长得快,最好2-3个月换一双鞋。买鞋时,鞋比脚趾长出1厘米就可以了。鞋子过大,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正常活动,而且会妨碍孩子走路的正确姿势,形成不正常腿形。
此外,买童鞋也不是越软越好,因为儿童骨骼、关节、韧带正处于发育时期,平衡稳定能力不强,鞋后帮柔软,脚在鞋中得不到相应的支撑,会使脚左右摇摆,容易引起踝关节及韧带的损伤,也容易引起不正确的走路姿势。另外,买童鞋时要挑好鞋的弯折部位,很多童鞋的弯折部位在鞋的中部,这样容易影响儿童娇弱的足弓。合理的弯折部位是脚前掌,这里和行走时脚的弯折部位一样。(宝宝为什么是O型腿?宝宝O型腿怎么办?)
宝宝走路姿势不正确怎么办?
如果宝贝处于1岁半左右,这种醉汉式的走姿是完全正常的。自从走出第一步开始,想要走得像模像样还需要3~6个月的时间。没有跌跌撞撞的过程,宝贝根本无法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脚步。当然,这个时期摔跤也就显得稀松平常了,因为宝贝的腿部肌肉还不太结实,平衡的保持也得等内耳多记录一些参数才能发挥效用。但是,如果到了2岁左右他还跌跌撞撞,那就得带他去拜访医生了。此外,宝贝还可能出现另外一些不雅走姿。
1、宝宝走路像螃蟹一样
宝宝两脚朝内,像个大夹子(八字脚)。在刚学会走的孩子中,这种走路姿势很常见。在最初的几年中,小孩子走路时,头往前探,双脚朝内。大约3岁左右,当宝宝的大腿和小腿肌肉更结实后,这种走路的姿势就会消失。如果双脚一直朝内,而且家长觉得这种走路姿势不雅的话,可以在他坐在地上玩的时候,注意让他盘着腿坐,而不要让他叉着腿。或者给他买硬帮的鞋,用不了一年的时间,就可以纠正他走路的姿势。(2-3岁宝宝走路内八字怎么办?如何矫正?)
2、宝宝走路像个鸭子
这是生理问题,因为宝宝还是平足。小孩子在走路的过程中,会磨练他的脚底的肌肉,练出弧形。95%的孩子在5岁前,脚底会自然出现弧度。蹬三轮或两轮小轱辘童车,孩子脚底弧度会更快地形成。如果觉得孩子走路难看,也可以在孩子2岁左右时,让宝宝做用脚趾夹铅笔、手绢或大扣子的游戏;在游乐场玩时,拉着孩子的手,让他踩滚桶;或是鼓励他用脚尖走路。婴儿平足是很正常的事情,相反,如果婴儿是弓足,很可能表明存在神经系统紊乱的问题。
3、孩子走路像西部牛仔
双腿叉开,像经过马术训练似的。2岁前,如果宝宝双腿像似个括号,不必太担忧。如果一直这样,可能表明有缺钙和维生素的迹象,就需要治疗了。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给孩子的双腿打上石膏,来帮助校正孩子的双腿。但这要在确诊的情况下,由医生来操作进行。(如何教宝宝学习跑步?)
4、宝宝夹着大腿走路
双腿呈现X型,一般在不愿意走路(走不了长路,稍走点路就嚷嚷着要抱)、不好动的孩子中较为常见。有些人不友好地称之为“大屁股综合征”。有时,这种姿势是缺少肌肉负重锻炼。一般只要进行一点锻炼,甚至在8岁左右做一点体操训练,就能把这种不雅的走路姿势纠正过来。
5、走路不挺胸、不抬头
人在走路时,全身七经八脉都跟着一起活动,而含胸、弯腰的走路姿势正好让这些经脉得不到很好的舒张,身体得不到应有的供氧。此外,这种走姿所造成的脊柱问题,会反射到大脑,从而影响大脑的健康。有很多家长从来都没有注意孩子走路的姿势,低头、弯腰、外八字。
注意事项:纠正不良的走路姿势,先从纠正站姿做起。可以在家里对着大镜子自我检查。人在照镜子时会不自禁地挺胸抬头。然后在走路时用意保持端正的姿势,做到不偏不斜,不前倾。
如何培养宝宝正确的走路姿势?
孩子的情况各有不同,有些孩子身体发育好,锻炼训练早,在9~10个月时就会独立行走;有的孩子出生时早产、低体重、发育不好,甚至患佝偻病或其他疾病,走路就迟缓;还有的是因为保护过多,缺乏锻炼,或者冬季穿衣过多、身体肥胖、行动不便,也会引起走路迟缓。一般来讲在16个月以前学会走路都属正常范围。
当然能及早学会走路更好。因为走路不仅能促进肌肉发达,而且通过四处行走,既能增长见识,又能开发智力。学走路难免要跌跤、跌痛,爬起来再走,这样还锻炼了意志,对形成孩子良好的性格很重要。
那么,怎样教会孩子走路呢?其实孩子学走路的基础是在一岁前就打下的。3个月时孩子学会抬头,出现了颈曲,加强了颈部肌肉的力量。6个月时学会双手支撑,加强了臂部肌肉力量,又学会坐,出现了胸曲。7~9个月时学会爬行,加强了腹部肌肉的力量。12个月时会站,会扶走或独走,出现了腰曲,加强了腿部肌肉的力量。脊椎的颈曲、胸曲和腰曲的形成,有利于身体保持平衡,走路和活动时可减少对脑部的震动。颈、臂腿部肌肉的加强,又能支撑身体各个部位;而腹部肌肉处在承上启下的位置,发挥平衡和协调的作用。因此要孩子及早学会走路,就要及早及时地进行以上训练。
宝宝刚学会走路后,还不能掌握身体的平衡与重心,腿脚配合也不熟练,走起路来身体摇摇摆摆,因此学走路的宝宝在前期都觉得脚步不好看,一般大一些都会恢复正常的,而且走资也会被模仿或遗传,像大人走路时什么姿势,长大后孩子也将十分接近大人的那种姿势,所以爸爸妈妈也要注意平时的走路姿势,给宝宝做好榜样。欢迎您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婴幼儿成长发育知识,祝愿每一位宝宝都是最聪明、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