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重用蔺相如背后的玄机是什么呢?

   2020-09-0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老实说,仅从史料来看,蔺相如真看不出有什么天大功劳,可以当上卿,并超过廉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的主要事迹有三件,一是完璧归赵,一是渑池会,一是将相和。将相和发生时,蔺相如已经是上卿了,因而他的功绩主要体现在前两处。先说完璧归

老实说,仅从史料来看,蔺相如真看不出有什么天大功劳,可以当上卿,并超过廉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的主要事迹有三件,一是完璧归赵,一是渑池会,一是将相和。将相和发生时,蔺相如已经是上卿了,因而他的功绩主要体现在前两处。

先说完璧归赵,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之前,他只是别人家的一个门客,无官无职。之后,他当上了上大夫,一跃成为赵国中层以上高官。

通常的说法,蔺相如的这次秦国之旅,是集机智与勇敢于一身,通过巧妙的周旋,让重宝和氏璧完好地回到了赵国,异常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任务,所以被赵王大加赞赏,拜为上大夫。

然而,真的如此吗?

“完璧归赵”讲的是一桩交易。赵王得着一个楚国的国宝—和氏璧,怎么得着的,不知道。但秦王得到消息后,贪心发作,便想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赵王对此纠结万分。

赵王并不是不舍得和氏璧。他的纠结在于:秦国习惯黑吃黑,给了和氏璧,恐怕他也不会给土地,这样赵国是纯粹被欺负了,不免让人看笑话。然而不给,又怕惹恼了秦国,万一挨揍怎么办?

现在我们看下蔺相如在秦国的表现。

他先是把和氏璧给了秦王后来又用计谋要了回来,原因是他认为秦国没有给土地的意图。之后采用缓兵之计,一面让秦王斋戒五天,并用九宾之礼来重新接见他,一面让随从趁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对于蔺相如的要求,秦王全部照做。五天后,蔺相如却对秦王说,因为秦国一向没有信誉,所以我已经让人把和氏璧带回赵国了。如果您真有诚意,就先付款后交货。

蔺相如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看史记原文,“视秦王无意偿赵城”、“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本文为360常识网原创,未经360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凭心而论,这些难道不都是个人的主观臆断吗?蔺相如在做决策时,其实根本无视秦王的举动,凭借的基本都是过往的经验和对秦的刻板印象。因而无论秦王如何表现他的诚意,蔺相如大概都会做同样的动作。

试问,蔺相如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是明摆着把秦王当猴耍吗?

对于你的要求,我完全满足,最大限度地展现诚意,但你却不声不响地把和氏璧带走了,还光明正大指责我一向吃白食。秦王此刻的内心恐怕是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吧。

说好的担心惹恼秦王呢?

史料记载,完璧归赵后一年,秦国进攻讨伐赵国,占领了石城。第二年,再次攻打赵国,屠杀赵军两万人。两次都是大胜。如果说,这次出使的任务是既让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赵国,又不惹恼秦国,显然蔺相如并没有做到。

那为何赵王又对蔺相如加以封赏呢?只是因为他带回了和氏璧?

我们再看渑池会。完璧归赵后四年,在经过对赵的两次军事进攻后,秦国突然提出议和,会议地点在渑池。

这是蔺相如人生的另一个关键点。之前,他是上大夫,属于中层官员。之后,他荣升为上卿,比廉颇地位还高,这是赵国最核心的决策层了,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常委了。

渑池会蔺相如干了什么事呢?

先是秦王说,老赵啊,我听说你对音乐挺在行的,请演奏一下瑟呗。赵王于是鼓瑟一曲。秦国的史官这是写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一块吃饭,秦王命令赵王鼓瑟。

这时蔺相如忽然走到秦王面前说,我们大王也听说秦王您擅长秦国音乐,请秦王演奏盆缶,给我们助助兴。秦王大怒,不答应。蔺相如说,我离你还没有五步远,信不信我溅你一身血。

面对这种真理式的威胁,秦王只能认怂,象征性地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便让赵国史官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国敲了一下缶。

可见,渑池会上,蔺相如的主要功绩就是灭了秦王的面子,大涨赵王的威风。这当然有功,然而真值因此让他当政治局常委吗?毕竟这事怎么看怎么像在逞匹夫之勇。本文为360常识网原创,未经360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羞辱秦王,仅从故事本身来看,一个是在耍嘴皮子,一个是在逞匹夫之勇,但蔺相如却凭借这两件事,进入赵国的最高决策层。难道赵国的官这么好当?

不怪乎廉颇愤愤不平:我身为赵国的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蔺相如不过是耍嘴皮子的人,却成了我的上级。而且蔺相如原本就是一个低贱的人,耻辱啊耻辱,真令人无法容忍。

那么,是因为赵王昏庸无能、任人唯亲吗?

并不是。此时的赵王是赵惠文王,虽然比不上他父亲赵武灵王,但他也是赵国有名的明君。在他的手上,赵国国力蒸蒸日上,成为一代强国。

赵惠文王之所以刻意扶持蔺相如,在于他是一个坚定的抗秦派。从完璧归赵到渑池会,蔺相如对秦的种种行为,无一不表明这一点。

相比之下,廉颇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联秦派。联秦不是亲秦,而是保持与秦国的合作关系,避免冲突及对抗。简单一点,就是对秦装孙子。与此同时,向东讨伐山东诸国,不断扩大自身实力。

这有点类似三国时期的孙吴政权。孙权知道自己无法抵抗曹魏,所以除非逼不得已,尽量保持与曹魏的合作或依附关系,比如接受曹魏的吴王封号。同时向南、向西发展自身实力,直到可以与曹魏抗衡为止才露出獠牙—称帝。

这是面对强秦的必然选择,因而赵王需要廉颇。但是他又不希望国内只有联秦派,这样的话,在国际舞台上,赵国就被死死地与秦国绑在一起了,这又是赵王不乐于见到的。

赵王要给赵国搭建一个灵活的国际舞台。对秦,赵可以是一个合作对象。对各诸侯国,赵又是一个可以联合攻秦的对象。

所以他需要扶持蔺相如,树立抗秦的形象。这应该才是蔺相如步步高升的真实原因。本文为360常识网原创,未经360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标签: 蔺相如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负荆请罪时廉颇其实很年轻?比蔺相如小
    廉颇负荆请罪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凡有负荆请罪的图画,画面的廉颇必是须发皆白的老头子。中学语文课本教师用书中还说,这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老将军”;小学课本的插图也将廉颇画得白胡子老长。然而,考之历史,这个时候的廉颇应该是一个青年人。《史记·廉
  • 负荆请罪时的廉颇其实还很年轻?比蔺相如小
    廉颇负荆请罪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凡有负荆请罪的图画,画面的廉颇必是须发皆白的老头子。中学语文课本教师用书中还说,这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老将军”;小学课本的插图也将廉颇画得白胡子老长。然而,考之历史,这个时候的廉颇应该是一个青年人。《史记·廉
  • 廉颇为何要负荆请罪?廉颇 蔺相如之间有何故事
    廉颇是历史上瑕不掩瑜的一位杰出的将领,历史上白发老将血染沙场的不乏其人。廉颇是一个相当重用爱国的名将,他虽然粗鲁、莽撞,甚至心胸狭隘,但他“为国释恩怨、请罪敢负荆”的坦荡、直率,功高遭妒,流落异国时仍心系祖国,这种精神又是值得让人尊敬和爱戴
  • 负荆请罪时廉颇其实很年轻?竟比蔺相如小
    廉颇负荆请罪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凡有负荆请罪的图画,画面的廉颇必是须发皆白的老头子。中学语文课本教师用书中还说,这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老将军”;小学课本的插图也将廉颇画得白胡子老长。然而,考之历史,这个时候的廉颇应该是一个青年人。《史记·廉
  • 秦昭王与蔺相如的渑池之会是怎样的?有何结果
    公元前282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两块地方。第二年,秦国又派兵攻占了赵国的石城;又过了一年,再向赵国进攻,两国交战,赵国损失了两万多军队,但秦军的攻势也被遏止了。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想和赵国讲和,以便集中力量攻击楚国,于是派使者到
  • 廉颇为何要向蔺相如请罪?负荆请罪是怎么回事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卑贱之人,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
  • 揭秘: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斯文还是彪悍?
    《将相和》,五年级课文,算是咱们小时候最早的历史类的文章了,时隔十几年,仍然还记得文章的大概内容, 像“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已经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不过,课文里的插图好像越看越不对劲,特别是蔺相如,感觉过于斯文,真实
    12-01 蔺相如
  • 蔺相如有妻子和孩子吗 他的妻子和孩子都是谁?
    蔺相如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这三件事而闻名于诸侯国之间,甚至他的故事流传至今,蔺相如作为一个能臣,他为赵国付出的不仅是自己的忠心和汗水,更重要的是他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气魄,震慑人心,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士人情怀。“玉节经
    12-01 蔺相如
  • 赵国蔺相如是怎么死的?后人如何评价他
    智勇双全、顾全大局,应该是蔺相如一生最完美也是最贴切的注脚。而古往今来,也有许多文人骚客对蔺相如的气节和大义凛然的气度折服,纷纷留下文字对蔺相如进行歌颂和赞美。宋代的徐均曾吟诵:“缶击何分秦胜负,璧还不是赵存亡。最怜恃勇偏轻举,直挟君王冒虎
    11-29 蔺相如
  • 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蔺相如最后是怎么死的
    智勇双全、顾全大局,应该是蔺相如一生最完美也是最贴切的注脚。而古往今来,也有许多文人骚客对蔺相如的气节和大义凛然的气度折服,纷纷留下文字对蔺相如进行歌颂和赞美。宋代的徐均曾吟诵:“缶击何分秦胜负,璧还不是赵存亡。最怜恃勇偏轻举,直挟君王冒虎
    11-25 蔺相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