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少年康熙除掉鳌拜的故事,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在金庸的小说《鹿鼎记》中,则把所有的功劳,包括策划、训练摔跤手、最后执行等功劳都归结到韦小宝一个人身上。这虽然是小说,但是就算是真有韦小宝这个人,他也不会有这么大的能耐,而策划这一切的重要人物确实存在,她就是康熙的奶奶孝庄。
自康熙6岁登基以后,孝庄就注意着朝中的一举一动,对朝中大臣的派别、争斗了如指掌。其中正黄旗、镶黄旗的索尼、遏必隆、鳌拜与正白旗的苏克萨哈一直闹得很僵。表现最激烈的是鳌拜,原因是他权力快速膨胀,鳌拜是康熙爷爷皇太极的心腹大将,立下无数战功,后来日益骄横,为了扩张镶黄旗的实力,他和遏必隆拉帮结派,打击别的派别,户部尚书苏纳海、巡抚王登临,包括辅政大臣苏克萨哈都死在鳌拜的刀下。随着他权力的膨胀,满朝文武,整天惶惶恐恐,连孝庄都对鳌拜忌惮三分。
孝庄开始限制鳌拜的扩张。在为康熙选皇后的时候,故意把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选为皇后,而把遏必隆的女儿选为妃子,至于鳌拜所在的镶黄旗的女子,一个都没选。这个决定,让索尼对康熙更加倚重,为康熙对抗鳌拜分化了敌对势力,增强了自身实力。
康熙六年,这年康熙12岁,孝庄促成康熙亲政。虽然当时辅臣的权力仍然很大,但是康熙终于可以自主决断一些政事,为后来除掉鳌拜奠定基础。
也就是在这一年,索尼去世了。鳌拜成为首辅大臣,遏必隆一直站在鳌拜一边,他们联合起来列出自己老对手苏克萨哈的罪状,将苏克萨哈全家处死。此时的鳌拜权力膨胀到极点。文武百官都投靠到他的门下,递到康熙那里的奏章都必须由鳌拜先看,康熙安排鳌拜去办的事,鳌拜置之不理,根本就没把皇帝放在眼里,孝庄皇帝多次警告他,他仍置若罔闻。
鳌拜的作为严重威胁到康熙的帝位。孝庄于是开始密谋除掉鳌拜。当然,除掉鳌拜不能依靠朝中老臣,她于是就故意给康熙身边挑选了一批年轻的成员,其中索尼的儿子索额图就是典型代表。同时,孝庄在朝中大搞舆论宣传,把康熙勤政爱民的一面展示给大臣,让大臣对康熙充满信心,并不时地指出鳌拜的错误执政方略。大家开始和鳌拜保持距离。
康熙八年,康熙14岁,这时时机基本成熟,孝庄组织大家制定了“擒王战略”,这和我们在《鹿鼎记》中韦小宝的摔跤队群殴并制服鳌拜的情节相似,只不过,整体策划是孝庄组织的。
擒拿鳌拜的具体策略是:先找理由把鳌拜的亲信都派到外地去,把守卫京城的人换成康熙的亲信,而这所有的亲信都统一由索额图调用。当天索额图在康熙门外守卫。鳌拜进门,首先由索额图收缴鳌拜的兵器。
康熙命人把鳌拜到时候坐的椅子锯坏,然后用胶水稍微再粘上,但人坐上去,只要不用力,椅子不会散架。再把给鳌拜喝茶的杯子用开水一直煎煮,保持高温。
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康熙召见鳌拜,鳌拜进了武英殿,坐在之前那个坏椅子上,假扮成太监的年轻武士给鳌拜上茶,由于茶杯太烫,鳌拜被烫得嗷嗷直叫,站在鳌拜椅子后面的武士趁机推了一把椅子,鳌拜在将要倒地时,两个武士假装扶鳌拜,然后一群人一拥而上,将鳌拜压在地上群殴,最终制服。
康熙虽然没有杀鳌拜,但是将鳌拜终身监禁,鳌拜在狱中既恨又怒,整天大喊大叫,最后把自己气死了。可怜着“蛮州第一武士”没有死在战场,居然被自己气死了。
孝庄之所以在历史上的威望如此之大,与他对康熙的辅助和培养分不开的,鳌拜之死,是孝庄多少年预谋和算计的结果,可以说,没有孝庄,就没有康熙后来的伟大成就,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康乾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