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后禅让帝位给十五子颙琰,即嘉庆帝,1799年,嘉庆赐死和珅,此时仅距离乾隆去世不到三九,事发突然,连和珅本人也没有遇到。那么这其中又有什么秘密呢,英明君主乾隆只是养肥和珅留给嘉庆一个猎物吗?
嘉庆与和珅结仇是乾隆在位时,当时和珅为乾隆宠臣,嘉庆不能投鼠忌器,乾隆刚驾崩,他立马就向和珅下手,看似是得以报仇大快人心,实则和珅之恶人人得而诛之,可乾隆偏不如此,故意留给新皇帝,和珅就这样成了父子俩权利卖弄的牺牲品,更有民间流传,在和珅死时发现的诗里说道:水泛含龙,也正是在1832年爆发了一场大洪水,灾后两年慈禧出生,果真再次祸国殃民,似乎和珅的诅咒得到应验。
那么英明一世的乾隆帝为什么不杀死和珅呢,难道只是为了给儿子养肥猎物?背后还有怎么样的玄机听我细细说来。
和珅,不仅仅是清朝中期权臣,也是皇亲国戚,乾隆帝宠爱他将十公主嫁给和珅儿子丰绅殷德。初为官时精明能干,非常清廉,能力超群,后随着权势强大还是敛财,排挤政党,形成了自己的势力。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和珅确实是位有才能之人,对《四库全书》的编撰有极大贡献,外交事宜也处理的相对出色,权利制衡上尤为擅长,有这样的大臣在,乾隆省心,至于贪财嘛,对于和珅来说,再多的钱财他也没法全部挥霍,对于他来说只是个数字。相反有他在,还有谁能贪得过他,一个敛财的人随时掌控在自己手里,就让他们黑吃黑,局势尽在掌控之中,又何尝不好。这样其实和珅无疑就为乾隆创造了另一个国库,或者说是乾隆的管家了,由和珅去聚敛官吏富豪的财富,最后名正言顺回到大清朝手里。这也是乾隆的智慧之处。
那么和珅到底贪了多少钱,从薛福成《庸庵笔记》中的两份记载中看,大约有11亿六百万两,当然这个还不够直观,要知道当时大清朝财政记载中较高的数值是7000万两,暂且以这个数计算,和珅一人的财产大约相当于大清十五六年的财政收入。可想而知,和珅到底有多肥。
当然前面是客观来说,和珅有一定的价值,且这种地位暂时无法替代,此外,就个人感情来言,和珅与乾隆在兴趣爱好上有相同之处,抛开皇帝的身份乾隆也需要一个知己,而整天跟在身边的和珅就是这么一个合适不过的人选,加上他察言观色的本事,什么话都可以借他的口说出来,而且刚刚好,反而不影响他作为皇帝的立场,和珅是他非常合适的一个说话工具。从这些来看,其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和珅其实是个难得一遇的宝。综上这些原因,和珅就这样安然送走了乾隆,养肥了自己等待下一位主子宰割,这个主子就是嘉庆。
和珅与嘉庆的积怨源于1790年那首诗,当时恰逢乾隆八十大寿,嘉庆的老师朱玉圭刚好六十岁,嘉庆写了一首诗祝贺老师,暗含不久朱玉圭将会被重用。和珅一贯善于搜拦各种材料自然也知道了这首诗。后来乾隆果真准备提朱玉圭为大学士,和珅恐危及自己地位,将嘉庆写的诗给了乾隆,龙颜大怒必不可少,朱玉圭被降职不说,差点惩治嘉庆,后来嘉庆一直隐忍,不断收集证据。直到乾隆驾崩,这才有机会报了此仇。1799年乾隆逝世时留给嘉庆的是一个矛盾从集的政权,虽说经历康乾达到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但是乾隆晚年已经有了很严重的统治危机,阶级斗争非常严重,这个时候就要看嘉庆的手腕了,此时正是拿和珅下手的时候。
说来和珅也是非常可悲之人,毕生敛财却不敢挥霍,无命可花,四十九岁对古代官员来说正值壮年,可是沦为政治玩偶。正如他自己的诗:夜色明如许,嗟余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