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孙中山与民国定都之争 南京还是北京?

   2020-08-1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孙中山力主首都设武昌首都,是一国的政治中心,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从中国的历史看,历朝历代关于都城的选择,多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位置适中、交通便捷,而且地势险要之地。统治者对都城的选择均十分慎重,主要是从有利于巩固统治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去考虑。

孙中山力主首都设武昌

首都,是一国的政治中心,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从中国的历史看,历朝历代关于都城的选择,多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位置适中、交通便捷,而且地势险要之地。统治者对都城的选择均十分慎重,主要是从有利于巩固统治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去考虑。

早在1887年,孙中山就对中国首都的选择有过缜密的考虑,他曾主张“一都四京”,一都即武汉,四京即西京(重庆)、东京(江宁)、南京(广州)、北京(顺天)。①首都的第一选择,还是武昌。1902年,孙中山在与章太炎的一次谈话中强调说,“金陵犹不可宅”,并详细述及首都设置的问题。他说,武昌扬灵于大江,东趋宝山,四日而极,足以转输矣……北望襄樊以镇抚河雄,铁道既布,而行理及于长城,其斥侯至穷朔者,金陵之绌,武昌之赢也。②孙中山曾说,“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③总的看,孙中山最嘱意的首都是武昌。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建立一个统一的临时政府已是迫在眉睫。由于武昌地处中原腹地,乃九省通衢,是辛亥革命诸次起义中第一个在省会城市取得成功的地方,况且又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因此,将首都设在武昌是顺理成章的事,多数省份都主张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首都设在武昌,只有贵州军政府提议设在广州。已独立的各省代表到武昌后,确定在临时政府成立前,由湖北军政府代行中央政府职权,很明显,这事实上是把中央政府定在了武昌。但其时清朝大军屯兵江北,虎视江南,汉阳已经失守,武昌极度吃紧,湖北军事形势极为严峻。但就在此时,传来了江浙联军于12月2 日攻克东南重镇南京的消息。于是,各省代表精神为之一振,于4日在武昌立即开会作出决定,将临时政府设在南京,同时决定各省代表会议也迁至南京召开。于是,南京就成为中华民国的第一个首都。12 月25日孙中山从国外回来时,首都设在南京已成定局。

首都设南京被参议院否决

1912 年2 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后,首都问题再次成为南北方争论的焦点。

在特定的政治军事背景下,孙中山不再坚持首都设在武昌,而坚定地支持首都设在南京的主张。其目的在于将袁世凯调出封建专制势力强大的老巢北京,在南京可以将其控制在革命力量的监督和掌握之下。1912年2 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但附有三个条件,第一条就是“临时政府设于南京,这是各省代表会所议定,不能更改”,并强调“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各员乃行辞职……”④但就在同一天,章太炎则宣布了《致南京参议院论建都书》,提出建都北京的主张。同盟会的骨干分子宋教仁等人,也附和袁世凯,与孙中山唱起了反调,也主张定都北京。临时政府的实业总长张謇则在定都问题上与袁世凯暗通声气。

但最令孙中山痛心的是,南京临时政府内部也发出了不协调的声音,甚至与孙中山的主张截然相反。除了宋教仁和章太炎等人外,江苏代理都督庄蕴宽曾应同盟会机关报《民立报》的要求,通电全国,反对定都南京。安徽都督孙毓筠以及顺直咨议局等省份、机构也纷纷通电响应。一批长期跟随孙中山的革命党人,这时也纷纷“倒戈”,如柏文蔚、朱瑞、姚雨平、洪承典等著名将领,竟联名通电要求定都北京,与袁世凯一唱一和。

但陆军总长黄兴始终是坚定地站在孙中山的一边。他在《民立报》上发表公开信,严厉驳斥了定都北京的论调。由于南京江浙联军参谋团主张定都北京,黄兴下令陆军部立即解散了参谋团。2月14 日,临时参议院召集会议,专门审议定都一事。会议用投票表决的办法,以决定首都设在何处。表决结果,竟有20 票主张定都北京,5 票主张设南京,2票主张设武昌,1票主张设天津。会上,同盟会会员李肇甫大放厥词,说当时临时政府主张首都设在南京,是由于大江以北尚在清军的统治下,现在南北已经统一,首都的地点自应设在北京为宜。还有不少议员对袁世凯不愿南下表示同情。

到会的大总统孙中山立即站了起来,对决议中“首都设北京”这一条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并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向参议院依法提出复议这一表决结果。此时,参议院议长林森发言说,由于大总统的异议,本院决定将在次日进行复议。

参议院复议 首都仍设南京

孙中山本以为,在参议院中,革命党人占了绝对多数,通过定都南京的决议不会有问题,没想到结果竟会是这样。这使孙中山极为恼火。当晚,即与黄兴等人一道把同盟会员李肇甫叫来予以痛斥,并限定必须在第二天复议时更改过来。孙中山并决定以党的名义连夜通知党人议员,必须按照党的最高领导总理的意愿进行投票。孙中山一面派人做议员的疏通工作,同时亲自出马,向各界宣传定都之说。黄兴怒道:“明日如再不按孙先生意愿行事,我立即派宪兵将议员绑了出来。”

15日清晨,总统府秘书处秘书吴玉章将孙大总统亲自拟就的复议咨文,准备加盖总统大印送往参议院。而此时孙中山已率军政要员赴南京东郊的明孝陵谒陵、举行南北统一大典去了。黄兴还没动身,正在穿军服。他厉声对吴玉章说:“我马上去东郊明孝陵,过了正午12时,参议院再不改过来,我立即调兵冲入参院强行通过。”吴玉章连说:“务请总长再延缓一下,我尽速办理”。

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也知道事情紧迫,故托病未去孝陵。他想,一旦上午不能表决或再次通不过,陆军势必冲进参议院,岂不酿成大祸!当他与吴玉章见面后,立即拿来孙中山办公室抽屉的钥匙,取出了大印盖上了咨文。而此时,参议院的同盟会议员们都在焦急地等待复议咨文的到来,以付诸表决。幸好咨文及时送到,立即进行了表决。表决的结果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出席的27名参议员中,有19 人投票定都南京,6票主张定都北京,2票主张定都武昌。最后,参议院通过决议,仍以南京为民国首都所在地,纠正了前次决议。胡汉民这才如释重负。

中午时分,孙中山、黄兴诸人谒陵后返回总统府时,参议院已来人报告,首都设南京的复议案已获通过。

孙中山让步 袁世凯得逞

袁世凯一直不愿接受首都设在南京的决议,以种种卑劣的手段加以抵制。袁系及亲袁势力则发动舆论造势,要求首都设在北京。早在2 月11日,袁世凯在致南京临时政府的电报中,就一再表示“不能南下”。2 月15日的当天,袁世凯即致电孙中山表示难以接受南下的要求,竟以“退归田园”这一以退为进的方法要挟。2 月21日,中华民国联合会、民社、国民协会、《民立报》、《神州日报》、《时报》、《时势新报》、《大共和日报》等八个社团,联名致电江苏都督庄蕴宽,并要求他转黎元洪、各省都督、咨议局,认为临时参议院通过定都南京,是“立法为行政所侵,不能保其独立,民国开此恶例,尤为寒心……”⑤同一天,临时政府派出蔡元培、汪精卫、魏宸组、宋教仁等为代表的迎袁南下就职专使团赴北京。袁世凯公开表示愿赴南京就职,并对专使团成员极其谦恭。

但就在29日晚,北京东城、前门一带突然枪声大作,火光冲天。原来是驻北京的曹锟北洋第三镇在代表们下榻的旅馆附近,以及北京各处制造了所谓的兵变。变兵甚至持枪进入专使团的驻地,吓得专使们纷纷仓皇出走。第二天,“兵变”很快又蔓延至保定、天津等地。3月1日,袁世凯和蔡元培分别致电孙中山,告知了京津保“兵变”详情。孙中山接电后,立即召开内阁会议,决定派兵北上平乱。但袁世凯又于4日致电孙中山,称“北方局势已定,无庸远劳师旅,祈即停止出发……”蔡元培也致电孙中山,“京津各处渐平靖……不宜亟亟出发……”并称“外交团不以运兵为然”⑥等等。京津保兵变后,北方各地商会、咨议局、团体、报馆纷纷上书、通电,反对袁世凯南下就职。段祺瑞等军界人士更是发通电、印传单,措辞强硬地要求“临时政府必应设于北京,大总统受任必暂难离京一步……”

而袁世凯还假惺惺地表示,拟由黎元洪代其赴南京就职。同时,英美法德日俄等国纷纷向天津派兵。此时,南京临时政府迎袁专使团的蔡元培等人致电孙中山,彻底改变了要袁世凯南下就职的初衷,反而替袁辩解。同时,为了对南京有个交待,蔡元培等人还向孙中山及临时政府提出袁世凯接管权力的具体办法,即袁世凯在北京举行就职典礼,而与南京、武昌方面商定内阁总理及总长,并由总理在南京组成统一的政府,与南京临时政府办理政权的交接等等。而在南方,临时政府内部仍有人继续发表在北京定都的论调。为此,黄兴特发出《为主张建都南京驳庄蕴宽等电》,并驳斥章太炎说,“章先生之函,与《民立报》略同,但所云谋政治之统一,经济之发展,军事之统一,多非纯粹建都问题……”章太炎则撰文《驳黄兴主张南都电》,为袁世凯辩解。孙中山从大局出发,劝说章太炎不要坚持己见,与立宪党人沆瀣一气……总统府秘书吴玉章说,章太炎为了反对孙中山先生,实际上已经站到袁世凯那边去了。

面对袁世凯的言而无信以及中外帝国主义势力的强大,孙中山为了顾全大局,只好作出让步,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3 月5日,孙中山致电蔡元培等在北京的迎袁专使,同意袁世凯不必南下就职。在这样的形势下,3 月6日,临时参议院议决六条办法,允许袁世凯在北京就第二任临时大总统职;袁世凯接电后即致电南京临时参议院进行电报宣誓;同意民国首都迁北京等等。

3 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中南海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为了防止袁世凯的出尔反尔,特指派胡汉民将蔡元培带回的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的誓词书,交给临时参议院保存。至此,民国初年的首都之争,以首都设在北京、袁世凯得逞而告一段落。

 
标签: 民国 孙中山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徐志摩感情史 民国才子徐志摩的三段爱情
    徐志摩感情史 民国才子徐志摩的三段爱情
    1、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在他留学英国时改名为志摩。他的家境殷实,接受了当时最好的教育,并且在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当时外国的风气要比国内的开放许多,所以他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
  • 民国时期怎样造假首饰镶嵌物 民国时期首饰镶嵌物的造假手段
    民国时期怎样造假首饰镶嵌物 民国时期首饰镶嵌
    1、翡翠。只截取上面的绿块,加工成若干全绿的戒面出售。好的戒面价格也是较高的,若干戒面的价格当高于一个陈旧的翡翠大器。2、玉。旧时的方法系将欲着色的玉烤热或放在杏千水中煮热,趁热涂上颜料,这样反复进行,直至认为满意为止。3、水晶。无色水晶价
  • 民国时期瓷器的特点 民国时期瓷器特征简介
    民国时期瓷器的特点 民国时期瓷器特征简介
    1、首先,由于民国开始使用化学彩料,大多数瓷器色彩都比较艳丽和漂浮,用化学材料来绘制的青花普遍都看得出漂浮的样式。而民国瓷器的特点也是通过绘画来表现的,这一点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一点是清代的祝福纹样还是很常见,还有一点就是瓷器会体现出当时
  • 解密:谁是袁世凯死后中国政府最大的实权派?
    “让出”总统,段祺瑞决定踏踏实实地当总理。当然,他要当的总理可不是袁世凯时代的虚位总理,而是责任内阁制下的实权总理。自民国初建以来,责任内阁制的行政主导体制便在“临时约法”中得到确认,但在袁世凯当政时期,内阁并不居于主导地位。想当年,宋教仁
  • 民国历史揭秘 统一的国民政府为何曾想废除春节
    国民党北伐统一中国后,重新颁布命令,自1929年1月1日起,全国使用公历,同时废除旧历和禁过旧年。在废除旧历和春节的问题上,当时的政府称得上是雷厉风行。首先是频颁禁令,在旧历年到来时,政府各机关禁止放假过年,有的地方还禁止商店关门;其次是严
    12-31 民国
  • 民国29年中学训导证书现江西 涵盖12项指标
    中新网南昌7月21日电(苏路程郑剑平曾勤生)江西省新干县档案局21日消息,近日,该馆在民国档案中发现一份民国二十九(1940年)年颁发的训导证书。该证书显示:学生李毅,系江西新淦(现新干)县人,现年18岁,在本校初中修业期满,操行成绩业经考
    12-31 民国
  • 孙中山与张作霖鲜为人知的合作为何以失败告终
    孙中山是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张作霖是出身草莽的封建军阀。二人的政治主张截然不同,本应水火不容,然而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二人为了各自的目标曾有过非同寻常的交往。孙中山先抛橄榄枝袁世凯死后,中国逐渐形成四派势力,即以冯国璋(后来是曹锟、吴佩孚)为
  • 民国时的天才特务赵秉钧为何会被袁世凯毒死?
    1914年2月27日,直隶都督兼民政长,号称是职业杀手、天才特务的赵秉钧在天津都暑中毒身亡啦,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时任中国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那可是“悲痛”万分啊!他马上派二儿子袁克文前去治丧,并特发一万元的治丧费。咳,也不枉赵秉钧白跟他一场。
  • 民国最富影星李丽为偷情报而和日军上床?
    李丽14岁在北平读书时,结识了一个名叫林更新的福建人,此人大李丽四岁,也在北京读书。当李丽十六岁时,和林更新在山西结婚,随后,林赴法留学,李丽蛰居山西夫家。由于遭受夫家的虐待,李逃回了北京母家。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林家派人交涉,要李丽回山西
    12-30 民国偷情
  • 揭秘民国文人的北漂生活:拿高工资不置房产
    几年前,“逃离北上广”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意思是说大城市越来越不宜居,北京尤难。不过,春节过后,原先“逃离北上广”的那些人又“逃”回来了。京城历来居不易。这一点,凡是想在北京寻找梦想的人,都应该有心理准备。过去的京城,对“北漂”还有一种“住房
    12-30 民国房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