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韩信的典故有很多,比如胯下之辱,滴水之恩等,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说得是韩信背水一战的英雄事迹,赶紧来看看吧。
楚汉之争中,代国(山西北方),燕国(河北北方,也就是今天首都那一片),赵国(河北南方)这三个国家依附于项羽,在彭城外围(江苏徐州)形成一道天然缓冲区;为嘛这三个国家就能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呢?
这跟我国的地理有关系,今天山西的区域包含了几乎整个太行山,解释起来费劲,看下图,一边看图,我一边解释:
看到了吗?太行山跟中条山以及燕山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过山打仗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行军缓慢,道路难行,气候不好,粮草等都是问题),而山东(齐)地处黄河以南,华北平原以西,其实就是一大块平原,只要突破太行山,山东不过是一块待宰的肥肉,而徐州在山东南边。现在你们能理解为什么刘邦打项羽要先灭掉代国以及燕国跟赵国了吧。
公元204年,韩信跟张耳率领刚刚招募不久的3万新兵蛋子跨过太行山,攻打赵国,于是赵歇(赵王)跟陈馀(成安君)引兵20万屯井陉口防守韩信。
井陉口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还是看图:
井陉,天下9塞之一,与居庸关,雁门关同等险峻的存在,从地图上看,这几乎是跨过太行上的唯一大道;而这个井陉口有多险峻呢?《资治通鉴》上说: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意思就是战车不能两驾并排,骑兵无法形成标准的队形;而且这个只容一辆车通过的“隧道”长达几百里。
因此赵国的第三个人物出现了——李左车(广武君),李左车就跟赵王歇说:大王,韩信张耳的部队拉得这么长,而井陉口这个地方又狭窄的很,那他们的粮草一定在后面,你不如给我3万人,让我从隐蔽的小道去破坏他们的粮草,而你只需要深沟高垒,不与他们作战就行;到时候他们进无战斗可打,退无回路可走,劫掠荒野无粮食可抢,不出十天,二手的首级必然呈现在您面前。
这是个很正确的计策,如果赵王歇采纳了,也许就不会有后面的什么“背水一战”;但是赵王歇说:“我这是抵抗侵略的正义之师,怎么能采用这些阴谋诡计呢?再说了,韩信率领这么点人,我都不正面打败他,其他诸侯会轻易来攻打我的。”
韩信的军中间谍回报这个消息,韩信很高兴,当天就大胆引兵到距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当天半夜韩信从3万新兵单子里挑选了2000人装备成轻骑兵,并安排这些轻骑兵悄悄的顺着隐蔽的小路隐藏在山里,等到赵军军营空虚无人的时候趁虚而入,将汉军的红色旗帜插满赵军军营;安排妥当之后,2000轻骑兵自去埋伏。
第二步,韩信借助赵国的麻痹大意,因为赵国是本土作战,所以他们的军营选择的地理条件很好,而且人数优势很明显,战斗力也不是韩信这几个新兵能比的,所以他们抱的想法是一战而全歼韩信所部,所以韩信分兵一万背水陈列在河边,不过赵军因为没有看到韩信的中军旗鼓,没有攻击,原因是害怕攻击的太猛,吓跑了韩信(韩信总共也只有3万人);不过这些都一一被韩信料中;背水陈列士兵,这是自古以来兵书上说的大忌;所以赵军也笑得很开心——遇到个傻瓜将军不容易。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韩信就驾起中军旗鼓,一路往赵军打去,赵军一看韩信中军大帐,也开门迎敌,韩信、张耳战斗了半天,眼看戏已经做到位了,就诈败逃回背水而陈的10000军队里继续战斗,赵国军队一看韩信逃走,倾巢而出追赶韩信,在河边一场大战,韩信这边的一万多人都是背靠大河的,不能胜就只能死,不是被打死就是被淹死,所以都拼了老命的打。
赵国军队打了半天都不能胜,于是退兵回营,但是迎接他们的是韩信的2000轻骑兵以及满军营的红色汉军旗帜,原来在他们倾巢而出的时候,韩信安排的2000轻骑兵已经占领了赵军的军营,并且插满了汉军的旗帜,赵军这一看,直接被吓破胆,士气完了,这战斗就没有意义了,赵国20万大军在汉军两面包夹之下损失惨重,最后,赵王歇被活捉,成安君被杀。
韩信一战而破赵国,这也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