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阉割后的男人作为宫廷内侍,在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古国,也都曾经有过。这是为了保护后宫的贞节、皇族的血统而设置的。
在中国历史上,有史籍可查的,第一个留下名姓的宦官,就是齐桓公姜小白时代的竖貂。竖貂原先并不是太监,但是为了拍齐桓公的马屁,不惜挥刀自宫,成为史上最早有记录的太监。
在《春秋左传•僖公二年》中,第一次出现了“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这样一句话。就是说:齐国的寺人貂,开始在多鱼这个地方泄漏齐国的军事机密。
周朝的时候,将阉割了的男子称为“寺人”。
“寺”,是由“士”和“寸”这两个字构成的。古代的“士”字,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形字,史书上所称的“士人”,都是男人;而“寸”字,则像一只手的手腕处拿着一把小刀。
“士”和“寸”组合在一起,就是用刀切除掉阴茎,阉割的意思。因此,被阉割后的男人,就称作“寺人”了。
《左传》中的这一句记载,就奠定了这个叫“貂”的人为寺人之祖。
其实,阉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久,早在夏、商时期,就已有宫刑出现,最初是用来惩罚犯人的。宫刑又叫“去势”,“势”同样是男人生殖器的代称。这是“五刑”中仅次于死刑的惩罚。
不过,宫刑是被迫阉割,而寺人貂却是自宫,自愿阉割的,为的是能够进入齐桓公的内廷,去侍奉齐桓公。
寺人貂,又叫竖貂(竖刁)。“竖”的本义是短小,引申为童仆,或宫中役使的小臣。貂,是一种动物,身体细长,皮毛珍贵,聪明伶俐,喜欢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别人。
自我阉割的第一人——竖貂,不仅在他的有生之年博取了齐桓公的欢心,也为以后的历史开创了一个新名词:“阉竖”。后世之人把宦官称为阉竖,就是从“竖貂”这个名字来的。
在竖貂得到齐桓公的宠幸之后,他又为桓公引荐了一个“贤人”:美食专家——易牙。
这易牙本是齐国雍邑人,姓雍,名巫,字易牙。为人多权术,善于射箭、驾车,更精于烹调之技。
易牙是第一个运用调和之术操作烹饪的厨师,善于调味做菜,管理着齐桓公的饮食厨房,他对齐鲁菜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所以,易牙后来成为厨师行业的祖师爷。
作为一个当时最有名的厨师,易牙对于味道有着惊人的鉴别力。相传孔子这样推崇他:即使将淄水、渑水两条河中的水混合起来,易牙也能够分辨出来。可见易牙善辨味觉技能之高,调和口味之强。
有一天,齐桓公的一个夫人卫姬生病了,这卫姬本是卫国公主,嫁来齐国与齐桓公为妾不久。
易牙就以五味调和之术,烧了几道好菜,让卫姬吃过之后,病就好了。因此,卫姬也向齐桓公推荐易牙。
在竖貂、卫姬的反复扇风下,齐桓公召见了易牙。
齐桓公问:“听说你烧得一手好菜?”
易牙对曰:“然。”
齐桓公就随口戏言道:“山珍海味、鸟兽虫鱼,寡人全都吃遍了,只是还从来没吃过人肉,寡人不知道人肉究竟是个什么滋味?你既然如此会做菜,可否做得好人肉?”
桓公此言,本是出于无心的一句戏言,但易牙却把这句话牢记在心,一心想着怎样才能做顿人肉给桓公尝尝鲜,好博得桓公的欢心。
易牙退下之后,到了中午的时候,献上蒸肉一盘,其肉嫩如乳羊,鲜美无比。齐桓公吃了个一干二净,连声称赞道:“好吃!好吃!”因此就问易牙:“这是什么肉呀?如此鲜嫩甘美?”
易牙慌忙跪在地上,回答道:“这就是人肉也。”
桓公听了,大吃一惊!急问道:“什么?这是人肉?你从哪里弄来的人肉?”
易牙哭着回答道:“这是微臣儿子的肉,臣的长子,今年三岁了。臣听说,‘忠君者不有其家’,既然主公没尝过人肉的滋味,臣便把儿子杀了,好献于主公尝鲜……”
当齐桓公得知这是易牙儿子的肉时,心里很不是个滋味,道:“你先下去吧……”
从此,齐桓公被易牙杀子所感动,认为易牙爱他胜过亲骨肉,也就特别宠信易牙了。
竖貂自宫,易牙杀子,这两件事,都被列为最荒诞的忠君事例,永久地载入了史册。
竖貂和易牙在得到齐桓公的宠信之后,就开始排挤管仲了,纷纷进言道: “如今,主公一则仲父,二则仲父,外人还以为齐国没有国君了呢!”
齐桓公笑曰:“寡人于仲父,犹如身体之股肱。有股肱,方成其身;有仲父,方成其君,国家大事不是你们这等小人所能够理解的。”
二人就再不敢多言了。
所以后人对齐桓公最为称道的,不是别的,就是用人不疑这一点,在大事方面,敢于放手让管仲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