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名声远扬,曹操又喜招募有真谋略的人才被自己所用。那么曹操为什么不用司马懿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曹操为什么不用司马懿。
曹操认为司马懿是一头狼,养大了会咬人。曹操连做梦都梦见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不信任是曹操不用司马懿的主要原因,他认为司马懿这个人不甘于臣下,事实证明曹操的看法完全正确,只是没有杀司马懿成了曹操的败笔。
曹对他的不信任还得从头说起,曹听闻司马懿的名声,想召其进府做事。谁料司马懿装病不去,曹操开始怀疑他在装病。虽然司马懿装得极真,但是曹操从未真正信过。曹操觉得这个人不真也不会忠心。
司马懿始终是曹操的心结,以曹操的性格,得不到的人才即使毁了也不想为别人所用。曹操贵为丞相时再次召司马仲达进府做事,并随附如果仲达不从命就杀了他,司马懿只得领命。曹操虽然不信任他,但是也不希望他辅佐别人与自己作对。而司马懿抱的什么想法,大概只有他自己才清楚。以他的智谋,要逃出曹操的魔爪完全办得到,却为何甘心隐忍半生都没有出头之日呢?
有的人曹不用仲达是想把他留给下一代继承人用,这个解释怕只对了一半。倘若曹操发现司马懿有半点不忠或者表露出丝毫的越位轻垮之举,司马懿难逃一死。我们只能说司马懿装的太好了,曹操没有下手的借口,但是曹是绝对不会用司马懿的。
孔明智退司马懿经过
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对战历来备受瞩目,诸葛亮是公认的智多星,足智多谋,决断果敢。而司马懿也不差,屡次立下赫赫战功。所以,他们之间的对战便是智慧和决断的对决。而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便是发生在两人之间的一次经典的对决。有文言文《孔明智退司马懿》记载了这场精彩的对决。
空城计图片
孔明和司马懿对战是兵力不如司马懿,所以这场战役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案例。足以显示出孔明的足智多谋和对人心的揣测之准确。对战之时,孔明一方兵力只剩二千左右,而司马懿的兵力却有十五万。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使得其他人都开始慌乱,唯有诸葛亮不慌不忙地安排应对作战。他让军士扮作百姓打扫街道,让剩余的人躲起来不可擅自乱动和高声喧哗,并且打开四面的城门迎接司马懿到来。同时他又让两个小童带着一张琴上到城楼之上,焚香操琴。
当司马懿带兵到达城楼之下时,就看到孔明在城楼上闲坐弹琴,左右各有一个小童。而城门却大开,城里没有任何士兵的影子,看到的只有在悠闲地打扫街道的百姓。司马懿于是心生怀疑,下令退兵。当其子司马昭问到原因时,司马懿回答说是因为不符合孔明平时谨慎的性格,如此冒险,城中必定有诈,所以才下令退兵。也因此使得孔明能够获得战争的胜利。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兵家一直信奉的道理。但是兵行诡道,谁也说不准自己面对的敌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时候也正是因为自己太相信自己对于敌人的了解和判断,才会使战争失败。也正是由于这样才使得孔明能够智退司马懿。
司马懿的父亲是何许人
司马懿父亲名叫司马防,生有八个儿子,司马懿为次子。司马懿给孩子起名,因为名字中都有达,所以就是历史著名的“司马八达”。而司马懿就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个。
司马防画像
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在历史上并不是很有名。在世期间没有担任过特别重要的官职,也没有建立过大的功绩。曾经担任过洛阳令、京兆尹,年老后转拜骑都尉,养志闾巷,阖门自守。作为父亲,其名气远远不如儿子司马懿。因此,在历史上对于司马防的资料记载很少。
司马防的性格比较耿直,即使是在比较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常常是保持和平常一样的端庄,严肃的姿态。因为性格的原因对待儿子们也很严格,必须是按他的命令行事,他让说话才能说话,他让坐才能坐。体现了其家教礼法之严苛。
司马防虽然没有担任过特别重要的官职,但是他却与曹操关系很好,甚至是曹操的伯乐。也正是由于这层关系才使得后来曹操数次让司马懿任职,才有了司马懿后来的故事。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司马懿父亲司马防为他打下的良好的基础,留下了契机。
司马懿父亲的名字在历史上并不确定。因为根据考证,1952年出土的《司马芳残碑》中记载的司马芳,与史书中记载的司马防应是同一人。所以司马懿父亲的名字到底是写作司马芳还是司马防是有歧义的,在历史上并不确定。不管怎样,司马懿的成功除了自身的的聪明之外与其父亲的影响和教育还是分不开的,所以虽然司马懿的父亲并不出名,但是仍然可以为研究司马懿提供一定的依据。
为什么诸葛亮怕司马懿
人们对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看法各不相同,也有的人说诸葛亮怕司马懿。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诸葛亮为什么怕司马懿。
图为诸葛亮画像
与其说诸葛亮怕司马懿,倒不如说他们两人互相忌讳。两人岁数相当,且各为其主。孔明忠心不二,司马仲达有窃国之心。两个同是谋臣,同样操守大军。说诸葛亮怕司马懿的原因是两人若是对决的话,定是不分胜负的。他们两个人一生只有过短暂的两次正面对战,两次的结局都是两军对峙。谁若是想进攻的话,谁就是输家,所以才会出现第一次诸葛亮因为粮草不济而无功而返,第二次诸葛亮准备好充足粮草,但是司马懿坚决不出战。谁先出战,谁就是输家。
如果真要说怕的话,那就是诸葛亮死后,蜀国将无人能挡司马懿。若是司马懿挥军而上的话,蜀国必败无疑。这是由于蜀国的实力较弱,诸葛亮若不为蜀国殚精竭虑,蜀国很快就会被吞并。
性格纯厚端正之人肯定怕性格诡异之人。司马懿能隐忍这么多年,极少人能做到。一般这样的人不是内心平淡如水,就是野心极大,而司马懿就是后者。诸葛亮和司马懿虽性格不同,但是他们对彼此的作战思路和风格颇为了解。你说诸葛亮能不怕这样的人吗?只要有司马懿在,他诸葛亮就休想战胜曹魏。在他们两人的最后对决中可以看出孔明耗尽心力,孔明甚至用下三滥的手段羞辱司马懿,但是司马懿就是不迎战。可见,诸葛亮拿司马懿无可奈何。
司马懿有哪些经典名言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就有这般智慧,能说出这样的至理名言,不得不说惊叹古人的智慧。司马懿名言很多,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司马懿名言。
当我们对司马懿有多种评价的时候,可谓是褒贬不一。当我看到司马懿名言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他是一个智者。他的长寿跟他的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有关,也跟他的智慧有关。从他的名言中可以看出他的睿智和成竹在胸,他真的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
他的至理名言很多,以下是部分从古文解释成白话文:1、大丈夫待人处事的方法应当注重随机应变,固执的、极端的处事态度怎么能行呢?疆场打仗的用兵的方法,也是同样的道理,不仅做人要随机应变,用兵的战术也应当随机应变;2、权利盖过才能必然会给自己带来屈辱,威武盖过德行一定会带来祸端;3、部将用兵的道理,如果不跟对方打,那就采取防守的方式;如果不防守的话,那就直接撤兵;如果不撤兵的话那就选择逃跑;如果这个时候还不逃的话就只有等死。
从司马懿的这几句名言中可以体会出他是一个很德行的人,且做人做事讲究随机应变。
司马懿的名言之所以千古流传的原因是就算过了几千年,这些智慧的结晶仍旧适用于我们这个时代。
从司马懿的名言中可以看出,他的子孙夺得曹魏天下只是局势发展的结果而已,在他还没有死的时候完全有能力直接取而代之,但是他还是顾虑忠节的。
解密张角和司马懿什么关系
张角和司马懿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为何三国杀把他们两人扯到一起了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张角和司马懿什么关系。
张角发动了黄巾起义后就死了,起义的时候是184年。张角用他的太平教钻了封建社会弊端的空子,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教徒遍布全国各地,人数多达几十万人,是历史上罕有的民间自发规模如此之大的教派。由张角带头发动的起义实则是为了推翻当时的东汉,起义的发生给一批有志向的人创造了机会。曹操、刘备等人就是利用这个机会迅速地扩展自己的兵马。
黄巾起义的时候,他司马仲达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娃娃头,两人风马牛不相及。再看司马懿的祖父和父亲均在朝为官,跟民间的太平教扯不上任何关系。他们两人出生在完全不同的两个环境,没有任何关系。
在三国杀中,他们两人都属于神棍,但是还是有所区别的。总的来说司马懿胜过张角:从鬼才和鬼道来看,懿比张略胜一筹,懿可以改主的乐;懿是全花色改判,张是全装备改判;所以懿更适合做忠臣。其次,懿的防御能力比张角好些,所以很多人比较看好司马懿。三国杀是一个游戏,但它让更多的人不忘历史人物。
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因为是时局的造势者而被后人放在一起评说。司马懿是曹魏过度到晋的关键人物,而张角仅凭一个思想和言论就闹得东汉鸡犬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