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谣传 光绪是慈禧与情人荣禄所生的儿子

   2020-04-0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慈禧把荣禄的女儿瓜尔佳氏·幼兰赐婚给醇亲王载沣,颇有深意。戊戌变法后,醇亲王府最恨两个人,一个是袁世凯,一个是荣禄,因为袁世凯的靠山是荣禄。荣禄身世显赫,是清初开国五大臣中费英东的后裔,和慈禧关系非同一般。最初荣禄官不大,是户部管银库的员外

慈禧把荣禄的女儿瓜尔佳氏·幼兰赐婚给醇亲王载沣,颇有深意。戊戌变法后,醇亲王府最恨两个人,一个是袁世凯,一个是荣禄,因为袁世凯的靠山是荣禄。

荣禄身世显赫,是清初开国五大臣中费英东的后裔,和慈禧关系非同一般。

最初荣禄官不大,是户部管银库的员外郎,还是候补的,因贪污差点被肃顺杀头。后来慈禧将他升为工部尚书,结果又因贪污,被发到京外。可最终却当上了兵部尚书、直隶总督、军机大臣,几职并兼,这在当时非常罕见。

为什么慈禧这么帮荣禄?因为他们从小就认识,这俩人是娃娃亲,据说两人后来也保持着情人的关系。这不是瞎说,末代皇后婉容的弟弟润麒亲口跟我说过,老太监孙耀庭也跟我讲过。我问过溥仪的家人和那根正先生,他们都说听说过这件事,但无法证实。

在采访中,我还听到过更令人惊讶的说法,称慈禧和荣禄暗中生有一子,就是光绪皇帝。但这要靠科学鉴定,不能靠传闻。

荣禄的女儿不好惹幼兰和载沣婚后关系不太融洽,载沣性格懦弱,小时候跟弟弟载洵打架,门牙被打下来了,他直哭,说这可怎么好,饭都吃不了,家人就哄他说没关系,吃不了饭喝粥,载沣破涕为笑,可见,载沣这人很老实。

幼兰则不然,她是慈禧的养女,一次荣禄在宫内和慈禧聊天,幼兰就跑进宫来,说找慈禧有事。慈禧说:她谁都不怕,连我都不怕。

溥仪说载沣给他最深刻的印象是两个,一是一着急说话就结巴,二是帽子后头的翎子老跳,因为别人一说话他就点头。

据溥杰回忆,第一天幼兰跟载沣吃饭,就生了一肚子气,因为端汤上来的太监一个个跟大烟鬼似的,穿着邋遢,瞅着就恶心,后来手指头还搁进汤里了,可载沣吃着却很香。

幼兰性格刚烈,溥仪被赶出宫后,她到处商量“复辟”的事,落了埋怨,最后吞金自杀。

光绪究竟是怎么死的学者钟里满先生曾给我一个检测数据。光绪皇帝头发中,砷的含量是隆裕头发含砷量的261倍。从光绪遗骨、衣物,包括胃肠检测来看,都有高含量的砷化合物(就是民间所说的“砒霜”)。经科学测算,光绪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大于致死量。

末代太监孙耀庭老先生对我说,当时对光绪之死有三种说法:一是慈禧害死的,二是李莲英害死的,三是袁世凯害死的。

光绪的起居注官恽毓鼎写了本《崇陵传信录》,他认同第一种说法,因为慈禧不想死在光绪前头;而德龄写的《瀛台泣血记》,则持第二种说法;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倾向第三种说法。

我采访过溥仪的家人,他们说醇亲王府的人一直认为,是袁世凯送去的几贴膏药(也有人说送的是内服药),令光绪病情突然恶化,中毒身亡。

《我的前半生》中,溥仪听老太监李长安说,头天光绪站那儿还好好的,说话声音很洪亮,第二天服了袁世凯送来的药,突然就驾崩了。

三种说法都有疑点这三个说法哪个更有道理呢?

首先说慈禧,她跟光绪对立多年,仇恨很深,也有作案条件,但她想收拾光绪,不费吹灰之力,要想下毒手,早就下了,而且她直到最后时刻,还幻想着架空溥仪,自己继续垂帘听政,可见她并没觉得自己要死,没必要去杀光绪。

其次说李莲英。按照一般的说法,李莲英站在慈禧这边,长期欺负光绪,但老太监信修明的日记是这样记载的,“西逃途中,李莲英见光绪穿得少,就拿了自己的衣裳给了光绪,光绪说:‘李安达,你身上不冷吗?’李莲英说:‘奴才死一万次又何足惜呢?’”这事让光绪很感动。据说光绪病重弥留之际,隆裕皇后去看他,他还口述两道密旨,第一杀袁世凯,第二厚待李莲英。

再说袁世凯。不管是醇亲王府还是溥仪,一致认定仇人是袁世凯,但宫廷有定制,谁开的药,必须亲自尝。孙耀庭老先生说,这叫“猪替羊死”,是跑不了的流程。袁世凯想害掉光绪,基本上不可能。

李莲英的嫌疑大那么,19.5个小时以内,光绪、慈禧相继去世,他们会不会是被同一个人谋害的呢?

要做到这点,需要符合四个作案条件:第一,能自由出入宫禁;第二,能自由出入慈禧寝宫,和慈禧很熟;第三,能自由出入光绪的住地,跟他也非常熟;第四,对太监操纵自如。

末代太监孙耀庭说,同时具备这四个条件,只有一人,就是李莲英。光绪被囚禁期间,他一直充当光绪和慈禧之间的传声筒,只有他具备谋害光绪和慈禧的条件。

最蹊跷的是,光绪、慈禧去世后,李莲英也突然去世,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

袁世凯是背后的黄雀李莲英的坟地现在海淀区二十一世纪学校院墙内,这座坟起初不是李莲英的,是他前任太监首领苏德的。苏德在辛酉政变中立下功劳,为慈禧和奕之间传递了不少消息。

据信修明日记记载,苏德是咸丰皇帝御前太监,跟慈禧比较熟,他外号叫“苏老牙子”,在宫内人缘不错,慈禧掂量再三,把传递消息的重任交给了他。苏德琢磨了半天,把慈禧交给他的密信卷成纸捻,叼着水烟袋,手拿纸捻,大摇大摆地去送信。

辛酉政变成功后,苏德一步登天,就在恩济庄看好风水,选定墓地,不仅建了牌坊,路两边还有翁仲,模仿皇家规格,被人告发了。监察部门私下给苏德递了个信儿,他雇人趁夜把这个坟墓毁埋,这事不了了之。李莲英当上太监大总管后,也看上了这块地,他去世后,隆裕把它赐给了李莲英。

“文革”时“破四旧”,李莲英墓被刨开,只有一颗人头,没有尸首。显然,李莲英死于非命。

那么,谁杀了李莲英?他的死与光绪、慈禧是否有关联?我个人认为,这很可能是连环案,李莲英的背后,很可能是袁世凯,李莲英毒死了慈禧与光绪,后又被袁灭口。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测。

 
标签: 光绪 荣禄 慈禧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光绪当了几年皇帝 光绪当了多少年皇帝
    光绪当了几年皇帝 光绪当了多少年皇帝
    1、光绪皇帝四岁登基,直至三十八岁去世,共在位三十四年。2、光绪皇帝,即爱新觉罗载湉 ,又称清德宗(公元1871年8月14日至公元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
  • 光绪二十六年是公元哪一年 光绪二十六年是公元的什么时候
    光绪二十六年是公元哪一年 光绪二十六年是公元
    1、光绪1874年12月即位,1875年改国号为光绪,所以光绪26年就是1875+26-1为1900年。2、光绪,是指清德宗景皇帝爱新觉罗·载湉的年号。 3、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第九位皇帝(1871年8月14日—19
  • 光绪银币一两怎么辨别真假?
    1.光绪银币正面用繁体字写着“光緒銀幣”的字样,而假冒的光绪银币写的是“大清銀幣”。2.光绪银币上的字迹比较圆滑,而假冒的光绪银币做不到这么圆滑,注意看字的写法能看得出真假。3.光绪银币背面雕刻的两条龙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而假冒的光绪银币尤
    03-16
  • 光绪帝不和隆裕皇后圆房是对慈禧太后的反抗?
    隆裕皇后是清朝光绪帝的皇后,是由慈禧太后为光绪帝钦定的正妻,但是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比自己大三岁的皇后,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隆裕皇后长的一点也不好看,甚至还不如光绪帝长的好看,据说隆裕性格怯懦,也不善于逢迎,说到底就是一个比较笨的人,不会
  • 光绪帝喜欢瑾妃吗?瑾妃与珍妃真是姐妹关系吗
    瑾妃,他他拉氏,史称端康皇贵妃,生于公元1873年,去世于公元1924年,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满洲镶红旗人,是光绪帝唯二的妃嫔之一。瑾妃实际上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记,她远没有她的妹妹来的出名。说到她的妹妹,想来大家都很清楚,就是光绪
  • 揭秘大太监李莲英用亲妹妹色诱光绪帝内幕
    李莲英是清朝权势最大的太监之一,始终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但他以为这还不够,他想,如果能成为“皇亲国舅”岂不更好?因为他有这个条件:他有个妹妹,名叫李莲芜,年方二八,美貌超群,并且聪明又有些才艺。下面,360常识网网将为您揭秘李莲英用亲妹色诱
  • 慈禧逼迫光绪帝娶丑八怪的终极原因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光绪皇帝的皇后姿势平平,甚至算不得中上水平。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光绪皇帝选择这么一位其貌不扬的女子作为皇后呢?隆裕(1868-1913),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桂祥之女。光绪十四
    12-30 光绪慈禧
  • 隆裕太后与慈禧太后关系怎样?与光绪关系怎样
    隆裕太后全名叶赫那拉。静芬,慈禧太后全名叶赫那拉·杏贞,两个人之间同为叶赫那拉族人,而且隆裕太后还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她的父亲是慈禧太后的弟弟。隆裕太后之所以能够嫁给光绪帝,成为正宫皇后,正是因为慈禧太后的指婚。两人既然是姑侄,是血缘上的近
  • 戊戌变法慈禧光绪决裂 不能让皇帝抓军权
    同:都能接受洋务异:光绪胆小懦弱却无父亲的谨慎,慈禧洞悉人性、工于心计慈禧太后与清德宗光绪皇帝有三重个人关系:他们是名义上的母子;血缘关系上的姨甥;传统亲戚关系上的叔母与侄儿。光绪的生身父亲醇亲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就是慈禧丈夫咸丰皇帝
    12-30 光绪慈禧
  • 光绪之死——被慈禧咽气前毒杀的儿皇帝
    1908年11月14日傍晚,清朝的光绪皇帝突然“驾崩”,这位因掀起不成功的“百日维新”而注定要永载史册的“鞑子皇帝”,在南海康圣人的口中是旷代圣主,在革命党章太炎笔下则是“未辨菽麦”的“载湉小丑”,其实只是一个可怜人。他的最大的不幸,是他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