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大师张杰荛编演过一个名叫《关公战秦琼》的相声,该相声后来被侯宝林先生搬上电视荧屏,广为观众熟知。该相声说的是:山东大军阀韩复榘过生日找人唱堂会,开始人家演的是关公的戏,韩大军阀不乐意,说关公是山西人,是阎锡山阎老西那边的,他阎老西的部队凭什么跑到我们山东撒野?欺负咱山东没人不是?山东不是有好汉秦琼吗?就让秦琼跟关公比划比划!可关公是汉朝的人物,秦琼是唐朝的人物,两个历史人物不是同一时代的人,怎么比划呢?
这段相声讽刺了那些不懂装懂,不切合实际,盲目指挥的人,让观众感到非常可笑。
可是,说来很多人不信,类似的笑话,即使是最严谨的史学家司马迁也闹出过。
自《史记》横空出世以来,历史上对司马迁的评价非常高。
钱谦益说司马迁是:“以命世之才、旷代之识、高视千载,创立《史记》。”
梁启超更喊出了“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的口号。
翦伯赞也说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的开山祖师,他说:“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一座不朽的纪念碑。”
可是,因为史料的缺失,也因为在著史过程中考究不到位,司马迁在他的大作《史记》中闹出乌龙了。
话说回来,《史记》所记历史始于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其材料来源无非是《五帝德》、《帝系姓》、《尚书》以及先秦留下来的《春秋》、《国语》等等古文,再糅合上许许多多民间传说,这其中肯定会有许许多多不详、不确或者根本是虚妄之说的东西。乌龙如果是出现在这儿,自然无可厚非,甚至谁也无从判断是不是乌龙。问题是,中国的信史时代是从西周共和行政第一年开始算起的,这之后的事件,如果再出现乌龙,就不大好了。
按照《史记》所载,苏秦是与张仪同时期的纵横家,两人是同学,但苏秦入世比张仪早,推行合纵策略,得佩六相国印,迫使秦国十五年不敢轻出函谷关,张仪出道,苏秦暗中助了一把,最后两人互相斗法,一个推行合纵、一个推行连横,联袂上演出一幕幕开阖纵横,却又精彩绝伦的历史超级大戏。
的确,张仪是活跃于秦惠王统治期间为秦国效力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但从1972年山东银雀山发掘出土的竹简本《孙子兵法.用间》、《吕氏春秋.知度》等书可知,苏秦是为燕而仕齐、最后导致齐亡而兴燕的风云人物。
其后,在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战国纵横家书》也证实了这一点。
《战国纵横家书》全书共二十七篇,其中有十一篇是苏秦上燕王或赵王书,不见于《战国策》、《史记》等传世的古籍,应该是司马迁所没有见过的,另有两篇其部分内容见于《战国策》。
这十三篇文字确凿无疑地告诉了我们,苏秦是比张仪、公孙衍、陈轸等晚一代的纵横家,曾与孟尝君、李兑、周最等人一起活跃六国间。苏秦一生的成就和功名与燕昭王、齐愍王的兴亡衰败捆绑在一起,密不可分。
也就是说,苏秦和张仪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按时间推算,苏秦至少比张仪晚生了三十多年。
《荀子.臣道》因此把“齐之苏秦”和“秦之张仪”相提并论,把后出的苏秦直比前代已暴得大名的张仪。所以说,张仪和苏秦是不可能一起跟随鬼谷子先生学习游说之术的,更不可能是苏秦比张仪先出山。而司马迁却在《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第十》中煞有介事地写:苏秦说服了赵肃侯,得以四处游说各国诸侯实行合纵的联盟,因为担心秦国在盟约还没结缔之前发起攻击,就暗中戏耍、利用和帮助了张仪一把。其后,两人就同台对决,争相斗法,好不热闹。
可是,我们弄清楚,张仪和苏秦彼此所生活时代不同后,再看这一段,可不就是“关公战秦琼”式的笑话?最后补一点:司马迁在《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第十》写苏秦自认不如张仪。事实上,苏秦对后世的影响比张仪大得多。《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有《苏子》三十一篇,所集为苏秦散佚作品及后人关于他的事迹的记载,在纵横家类中篇幅最多,而有关张仪的才不过十篇。
也由此可见从战国到西汉,纵横家中属于苏秦作品或有关材料分量最多,流传也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