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的官员后代都是泡在蜜罐里出生长大的,不少人成年之后更有着独特的苦闷。比如,老爹是个百姓眼中的清官,那么身为清官之后,难免遭遇清苦。清苦之下,又难与人言,久了,便生出许多苦闷。《旧唐书》里间接记载了一条这样的苦闷故事。
书里说的是一个叫李袭誉的大官,他在年迈之际跟孩子们说:“吾近京城有赐田十顷,耕之可以充食;河内有赐桑千树,蚕之可以充衣;江东所写之书,读之可以求官。吾没之后,尔曹但能勤此三事,亦何羡于人!”这段话的意思是:家里有朝廷赐给我的田产十顷,耕种打粮足以糊口,有朝廷赐给我的桑树千棵,养蚕收下蚕丝可以织造衣衫,我写的书你们拿来研读,可以考取文凭功名,我死之后,你们凭此三样就能过得很好啦,用不着羡慕别人!
李袭誉一番话的亮点在最后几个字:用不着羡慕别人。显然,他的讲话是有所指的,他在间接批评子女不应该对某些人怀有艳羡之情。
羡慕谁呢?想必是其他的官家子弟。
从老李讲话的内容来分析,他讲的是自己的“遗产”,对应的自然是其他官员的遗产。若非自己的遗产比较单薄,想必是不用跟子女唠叨这番话的。
老李的遗产共分为三类:田,树,书。其中田地十顷,桑树千棵,书N多。田和树是皇帝嘉奖自己拼命工作的赏赐,书是业余时间点灯熬油写出来的。这些东西,虽然如同老李深入挖掘的那样,不论现实的吃穿,还是未来的前途,老爹给你们的遗产都足以应付。其实呢,他非常清楚自己留给子女的东西很少,只能以考虑周全当做借口。
这显然并不能解决子女对未来生活的疑虑,人家所收获的遗产都很丰满,自家老爹身居高位手握重权,最终的遗留却如此骨感,难免有些困惑,难免对别人羡慕嫉妒恨。
老李本该十分有钱。以他作为军事将领多年厮杀疆场的身份,和作为行政长官治理地方的资历,无论职称还是职务那绝对过硬,收入高待遇好是必须的,此外其他各种颜色的进项想来也不应该少。何况他的大哥李袭志同志同样是国家高级官员,官拜都督,担任过水军总司令。这样的家庭,有钱是必须的。这样的家境,孩子们对于十顷地、上千棵树不太感冒是正常的。只可惜老李为官清白,自称不爱财,也就真的没攒下什么钱。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下,作为他的儿女觉得苦闷再正常不过。
李袭誉显然察觉到了,所以向子女们表白心迹,把自己饱含重大意义的“遗产”一一道来,可以肯定的是,老李挖掘的意义非常到位,让孩子们无以辩驳。只是,孩子们不满意的是老爹没说到的那些,比如种地要顶着日头流汗,纺织要操作机器目不转睛,读书要锥刺股头悬梁,老爹讲的都是结果,痛苦的过程则只字没提。
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了李袭誉的孩子们是怎样的苦闷和沮丧,我们得以了解他们的心情,完全仰仗着他爹在世时候的“遗言”。历史的好玩之处,在于有些东西它并未记录,但是可以通过其他资料间接地勾勒出一个轮廓,若是资料足够丰富,花费一番功夫还能把它清晰地刻画出来。
还是回到这几个孩子。父辈廉洁自律,他们能够继承的显然是精神财富,如果怀着渴求物质财富的心思一定会走向苦闷的胡同。父辈善于捞敛,钱财也总有挥霍一空的一天,如果再跟更能聚敛的官员计较,向他们的子女看齐,那活得会更加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