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 三国中的真正侠客

   2020-06-2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古人对侠客的定义是能锄强扶弱、有勇气、有智慧、单枪骑马敢动太岁恶豪。东吴太史慈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智送公文、义助孔融。可谓是智谋、义气皆有,十分符合侠客风范。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沧海横流,英雄辈出。千载之下的今天,这段历史成为影视文学创作的重

古人对侠客的定义是能锄强扶弱、有勇气、有智慧、单枪骑马敢动太岁恶豪。东吴太史慈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智送公文、义助孔融。可谓是智谋、义气皆有,十分符合侠客风范。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沧海横流,英雄辈出。千载之下的今天,这段历史成为影视文学创作的重镇,不少当年的英雄事迹又成为今人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在这些作品当中,就武将而言,太史慈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其实,历史上的太史慈是一位智勇兼备、信义双全的英雄好汉,即使与众所周知的关张赵等相比,他也毫不逊色。

智送公文

太史慈字子义,青州东莱郡黄县人(郡址在今山东省东北部)。太史慈少年时勤奋好学,不到弱冠之年就在郡里担任了奏曹史这一官职。当时青州州、郡两府之间有矛盾嫌隙,尽管州是比郡高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但郡府对州府并不买账,一旦两府起了纷争,往往各自上表向朝廷申诉。由于该地距东汉首都甚远,朝廷一时之间也难以分辨是非曲直,经常采用的判断标准就是根据先送到的奏章描述为准。

有一次,该州郡之间又起了冲突,州府抢先一步,迅速派遣官吏将写好的奏章送往朝廷。东莱郡守听说以后,担心朝廷会做出对自己不利的裁决,当即决定选派得力人员前去拦截州使者。因为太史慈在平时的工作中表现出众,结果年仅二十一岁的他荣幸地被郡守选中承担起这个重任。

太史慈接到命令,立刻动身前往京师洛阳。他日夜兼程,赶到皇宫门前时,恰好看见州使者正站在宫门前等待通传进见。太史慈大模大样地走到使者面前,对他说:你就是青州派来呈送公文的使者吗?州使者不知道太史慈是何许人,于是老老实实地回答:是。太史慈接着说:你的奏章放在哪儿啊,标题签署等格式都没有什么错误吧?你拿出来我帮你看看。州使者把奏章递给他,太史慈接过来之后,马上拿出身上藏着的利刃将奏章砍得稀烂。州使者大惊失色,知道中了圈套,于是大叫抓人。

太史慈一把将使者拉到偏僻处,不慌不忙地对他说:刚才如果不是你随便把奏章拿给我看,那么我也不能弄坏你的奏章。现在如果我被抓了,你回去以后州长官也会说你误事而追究你的罪责。依我之见,不如当这件事没有发生,你直接回去汇报说奏章已经送上去了就是,没必要搞得我们两个人都因此而受到处罚吧?州使者没有办法,只好同太史慈一起返回。走到半路两人分手,太史慈偷偷溜回洛阳将郡里的奏章呈送了上去。

这场州郡之间的笔墨官司最后自然是以郡胜出而告终,太史慈因为这件差事办得漂亮,其机智勇敢的名声在当地被广泛传播。后来州长官终于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不由对太史慈恨得牙根发痒。太史慈担心会因此遭到州府的报复,于是逃亡到辽东以避祸。

义助孔融

当时孔融担任北海相(北海,东汉郡国名,治在山东省内),他听闻太史慈的事迹以后,啧啧称奇。由于太史慈已经避祸辽东,孔融欲求一见而不可得,于是他数次派人去看望太史慈的母亲,并且送去大量的食品财物。后来黄巾农民起义爆发,孔融出屯都昌,被义军管亥部包围。恰好太史慈从辽东回来探亲,他母亲对太史慈说:你和北海相孔融素不相识,然而你不在家的时候他经常派人来看望我,嘘寒问暖,殷勤关怀之心甚至还超过了一般的故交,现在听说他遇到了麻烦,我希望你能够前去帮助他。太史慈听了以后,在家陪母亲呆了三天,就单人前往都昌去见孔融。

当时义军对都昌的包围还不是十分严密,太史慈趁夜色偷偷潜入城中,拜见了孔融。他向孔融建议:现在义军还未大集,如果让他带领城内兵马应战,他有把握杀散义军,解除城下之围。孔融这时对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寄希望于其他州郡会派兵马来帮他解围,所以没有听取太史慈的意见。又过了几天,义军的包围圈一天比一天严密,而孔融希望的救兵却一个不见。孔融这才有点慌神,于是决定派人向不远处的平原相刘备求救。由于这时都昌城已经被围困得水泄不通,信使想要冲出包围圈的希望看来是十分渺茫的。

在这千钧一发的情况下,太史慈再次挺身而出,主动请命担任求救的信使。孔融还是有点怀疑太史慈的能力,他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信使难做,你虽然勇气可嘉,但能够做得到吗?太史慈回答说:当初你对我老母殷勤照顾,我母亲十分感激。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母亲叫我到你这里来,就是说她老人家认为我可能会对你的境况有所帮助。现在大家都觉得这件事难办,如果我也和大家一样的话,那么如何才能报答你对我家的眷顾之义呢?况且现在救兵如救火,你不妨就让我先试一试吧。孔融这才答应了太史慈的请求。

第二天一大早,太史慈打点行装,骑上骏马,带着两个精干的军士打开了城门。城外包围的义军看见有人开城而出,立刻警惕起来,迅速调派人马准备拦截。只见太史慈指挥军士在城墙边竖立了两个箭靶,然后就拿出弓箭,开始练习射箭起来。义军首领见他们并没有突围的意图,也就置之不理,只是让人密切注视他们的动静。太史慈把义军的举动都看在眼底,却装作视而不见,他练习了一小会,就收起箭靶,返回城内去了。连续几天,太史慈都重复着这一练习。这样一来,那些负责监视他的义军彻底放松了警惕,等太史慈他们再出来的时候,他们或坐或躺,漫不经心地看着太史慈练习,甚至还互相打趣着评价他的箭法。

又一个黎明,义军看见太史慈等人拿着箭靶骑马走了出来。就在他们以为这不过是太史慈又一次的惯常练习之时,太史慈突然拍马冲进了义军的包围圈。义军还来不及做出反应,太史慈就已经冲出了他们的包围,他一面快马加鞭,一面弯弓搭箭,连续射杀了几个追得较近的士兵,其余的吓得再也不敢追上来了。

太史慈见到刘备,对他说道:我是东莱的一个普通老百姓,与孔融国相既不是亲友也不是乡党,只不过是因为他看得起我,所以我前来和他一起分担灾难。现在孔国相被乱贼围困,危在旦夕。他听说刘使君您有仁义的名声,能够救人之急。现在他派我从敌人包围当中不避万险来向您求救,生死存亡全在您一念之间。刘备此时尚未得志于天下,正急于树立仁义的名声,他听完以后郑重地对太史慈说:想不到孔北海还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我刘备啊!马上命关羽率领三千精兵与太史慈一起驰援孔融。

围困都昌的义军听说对手有援兵到来,马上解围而去。孔融十分高兴,更加看重太史慈,称他为小友。要知道孔融身为孔子的后代,早年便已经名满天下。在当时那个注重声名的年代,许多人就是因为名人的一语褒奖而获得日后晋身出仕的资本。然而,年轻的太史慈却不以为意,事情一了便辞行回家。太史慈母亲听完经过,对他说:我很高兴你能对孔北海有所报答。

太史慈救援孔融的举动后来被孙策评价为“有烈义”。不难想见,兵凶战危之时单身赴敌,谁也难保有全身而退的把握,太史慈先在家陪老母三天,应该说他是抱着慷慨赴死的心态去参加这一行动的。相比孔融对他家的小恩小惠,这种行为称之为“烈义”确实一点都不过分。至于他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用行动麻痹义军,用言辞说动刘备,都无愧于“天下智士”的赞誉。

太史慈就是这样一位勇士,在三国中这片尔虞我诈的环境中注入了一股清流,使人看到了一点人性的光辉。

 
标签: 三国 太史慈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