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古代犯人被斩首时的感受

   2020-07-1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斩首也称“砍头”、“杀头”或“问斩”。是死刑的一种,即将犯人的头部砍去致死。原理是割断脖子,也就是说将头和躯干分离。这种极刑并不是要造成受刑人肢体残缺,而是因为被截去部分相当重要,能导致立即死亡。纵观各种极刑的多样性和残酷性,斩首刑一直被认

斩首也称“砍头”、“杀头”或“问斩”。是死刑的一种,即将犯人的头部砍去致死。原理是割断脖子,也就是说将头和躯干分离。这种极刑并不是要造成受刑人肢体残缺,而是因为被截去部分相当重要,能导致立即死亡。纵观各种极刑的多样性和残酷性,斩首刑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死刑。斩首是古代执行死刑的手段之一,就是杀头。所谓枭首或弃市其实也都是斩首,只不过枭首指斩首后把人头悬挂在高竿上示众,弃市指将囚犯在闹市处死。从秦时起斩首正式列入法典。隋代以后直至明、清的死刑执行方式主要是斩首,它的处罚程度比凌迟轻,而比绞刑重。

难断脖颈

斩首的行刑者——刽子手都是心狠手黑之辈,他们不仅要有杀人的胆量,而且要经过一定的技术训练。人的脖颈虽然比较细,但因为其中有颈椎骨,所以不用力气就不能一下子砍断。有的犯人孔武有力或身怀绝技,要砍掉他的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啸亭杂录》卷八所记的阿里玛是清初一名武将,在应该城任职横行不法,作恶多端,顺治皇帝想除掉他,就派遣一名勇力仅次他的武官巴图鲁占把他逮捕,押赶菜市口斩首。囚车走到宣武门,阿里玛说:“死就死罢了,但我是满族人,不能让汉人看见我受刑,就在这城门里边把我杀了吧!”同时,他用脚勾住城门瓮洞,囚车竟不能前。巴图鲁占同意了他的要求,下令在城门里边行刑。在用刑时,阿里玛的脖颈就像铁铸似的,刀砍不动。阿里玛告诉巴图鲁占说,先用刀割断脖筋,然后再砍。巴图鲁占让刽子手照着办,才把阿里玛的头砍掉。

惠康野叟《识余》卷四“说异”一节,记明朝有个陆晖的苏州人犯罪当斩,受刑时,刽子手挥刀砍去,却未能损伤他的皮肉,刀反而被砍折了。这样连续砍折了三把刀,他的脖颈连一点儿血也不见,只有3个刀印。监斩官大惊,问他是怎么回事,陆晖说:“我在入狱后就让家里人造了一尊观音像,虔诚祈求保佐。现在你们杀不死我,这是观音菩萨的慈力吧。”监斩官把这一情况如实呈报,有司奏明朝廷,赦免了陆晖的死罪。这个陆晖,可能具有硬气功一类的绝技,观音菩萨保佑的话不过是假托之词。

清代咸丰年间,有一次官军在福建沿海地区捕获海盗50余人,赶福州市北郊刑场斩首。这些海盗多是有些功夫的,刽子手行刑时连砍数刀还不能砍下头来。于是就另想办法,找来一条木匠用的大锯,两个人对拉,锯断囚犯的脖子,囚犯号叫,惨不忍闻。

断头瞬间

被斩首时,在头与身体分离的刹那间,人的感觉如何?活着的人谁也没有亲身体验,只能凭想象来推测了。对此,古代野史笔记有记述,有的小说也有所描写。

《聊斋志异》卷二有《快刀》一篇,写明末时,官军捕获山东盗贼十余人,押赴市曹斩首。其中一名士兵拿的那把刀非常锋利,盗贼中有一人认识这个士兵,就对他说:“听说你的刀最快,斩首时不会割第二次,请你用这把刀杀我。”士兵同意了。行刑时,士兵一刀砍去,那个盗贼的人头滚出数步之外,在地上旋转未定时,口中叫道:“好快刀!”

这是小说家言,当然不能当真。因为人说活靠声带振动。只有一颗人头根本无法发音。但是,史籍中可以见到相似的事例。明末抗清英雄瞿式耜被清朝杀害后,家属收尸,把他的头装在一个木匣子里,他的眼睛在睁着,家里的人对着他的头说:“公子平安无恙,你可以闭眼了。”他仍然不闭眼,有人又说:“焦侯(即焦琏,曾被封为新兴侯)也平安无恙。”这时,他的眼皮才合拢。人们都说:“瞿公的精灵未泯,死后还惦记着朝廷大事。”但是瞿式耜被杀后大脑是怎么想的,可惜无法证实。和瞿式耜同时的杨廷枢也被清兵俘获,临刑慷慨不屈,仰天长啸,连呼“大明”,头已落地,他口中又喊出一个“大”字,清晰可闻。

近代学才林纾(琴南)曾和他的朋友王子仁在一起探讨过人被斩首后的短暂瞬间有无知觉的问题。林纾认为,人被杀,督脉则断,必然一无所知。王子仁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说法国有两个医生研究过这种现象,认为人的颈部总筋虽然断了,但脑气还没有立即消亡,可能会有微弱的知觉。不久,其中一个医生犯了死罪,应当斩首,他的朋友对他说:“你的头落地后,我捧着你的脸叫你的名字,你若有知觉,就睁开眼看着我。”犯罪的医生同意了。到受刑后,朋友按照所说的去做,死者的头颅果然睁眼看他一下,随即闭上,再喊第二声时,眼皮却不再睁开。

 
标签: 斩首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午门是斩首的地方吗 斩首是不是在午门
    午门是斩首的地方吗 斩首是不是在午门
    1、午门不是斩首的地方。 2、电视剧中“拉出午门斩首”不是真的,午门是紫禁城也就是现在故宫的正门。现在很多的古装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午门斩首”一词,传播的范围广了,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固化,就真的以为午门是用来斩首的地方。
  • 午门斩首是真的吗 午门斩首是不是真的
    午门斩首是真的吗 午门斩首是不是真的
    1、午门斩首不是真的。2、因为经常会发生大臣在午门被打死的事件,所以老百姓就纷纷以讹传讹,这才有了“推出午门斩首”这句话。其实在明清两朝,真正的刑场是在西四和菜市口,不管是砍头、腰斩还是凌迟,都是在这两个地方执行,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午门斩首的
  • 推出午门斩首是哪个门 午门斩首指的是哪个门
    推出午门斩首是哪个门 午门斩首指的是哪个门
    1、午门指的是现在是故宫的正门,不过午门斩首并不是指的现在的午门,之前的午门斩首是指在菜市场,口交道口斩首示众。午门斩首这个词是因为有的大臣被绑到午门御道的东侧廷杖,后来却被打死,于是就逐渐流传出了午门斩首的说法。 2、午门指的是现在故宫的
  • 以前常说“午门斩首”,是在故宫的午门斩首吗?
    不是,故宫午门不是斩首的地方。午门是皇帝举办各种仪式的地方,如颁布诏书。斩首必须押往柴市或菜市口等地刑场处决,如戊戌六君子就是在菜市口斩杀的。
    10-14
  • 午门斩首是怎么来的?
    午门斩首是民间杜撰出来的。在明朝的时候,大臣们触犯了皇帝的威严,要被绑到午门前御道东侧廷杖,起初只是象征性责打,后来发展到打人致死。但是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这么重要的地方是不可能作为刑场杀人的,所以只是一种误传而已。
    05-10
  • 汉代打击拐卖儿童 人贩子不光斩首还要分尸
    古代中国将拐卖人口称为“略卖”,从汉代开始,法有明文此乃大罪,但因为有较大的收益,虽是王法如炉,这种买卖依然千百年来有人做,《史记》中多处记录拐卖人口的勾当。《季布栾布列传》载,被封为俞侯的栾布年少时,“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据《外戚世家
    12-31 汉朝斩首
  • 韩侂胄官居宰相为岳飞平反下葬后被斩首送至金国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暴发,宋徽宗、钦宗二帝被金国所俘,辉煌一时的北宋王朝正式宣告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迁都临安(今杭州)继承皇位,史称南宋。偏安一隅的南
  • 明清午门斩首之谜 明清执行死刑的地点在哪
    “午门斩首”早为人们熟悉,描写明清时代故事的影视片中常出现“推出午门斩首”这句台词,以前的民间说书也常有“午门斩首”的故事情节。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明清时代真的有在午门执行死刑的做法吗?从天安门进入故宫,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午门。午门是紫禁城
  • 鱼俱罗之死是因为皇帝猜忌而斩首示众的吗?
    鱼俱罗杀李元霸是小说里的故事情节。这部小说叫兴唐传。大将军鱼俱罗不满隋朝皇帝的荒淫,隐居避世。后来李元霸杀死了鱼俱罗的大徒弟,在小徒弟的挑唆下,年迈的他决定出山。两人在潼关对阵。两人在打架的时候,鱼俱罗经验丰富,知道李元霸力气大就想用灵巧取
    12-27 斩首
  • 唐朝太子妃 韦皇后欲仿武则天称帝被斩首
    唐中宗李显,是唐高祖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他娶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子韦氏。在他做太子时,韦氏被立为太子妃。韦氏共为李显生下一个儿子李重润和四个女儿,即永泰、永寿、长宁、安乐四位公主。684年,李治病死,李显登基,韦氏被立为皇后。李显一上台,就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