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而故事的来源大多数源自《三国演义》。可是在这些故事中,有一些难免被张冠李戴。温酒斩华雄的故事中,令关羽的形象瞬间高大,可是历史中斩华雄的并不是关羽,而是孙坚。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曹操率先起兵,并假冒三公名义写信,号召关东州郡共同讨伐董卓,遥推袁绍为盟主。随后,长沙太守孙坚、河内太守王匡、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后将军袁术、上党太守张扬,排名不分先后,共十二路诸侯纷纷响应。
有必要说明的是,演义里列举的十八路诸侯,其中马腾、公孙瓒、孔融、陶谦并未参加。也就是说,加上曹操、袁绍一共实际是十四路诸侯。而且这些诸侯们在酸枣会盟时,曹操、袁绍、孙坚等重要同志并没到场。各路太守、刺史们你推我让,谁也不肯登坛主持仪式,最后推出一个显然不够级别的广陵功曹臧洪来。这臧洪居然也不推辞,于是慷慨登坛宣读了讨董檄文。
檄文内容还是跟演义中基本一样。不过,担当这一重要历史角色的人物被换掉了。当然,错过这一重要历史时刻的还有大耳朵和他的兄弟,因为公孙瓒当时还在幽洲,而大耳朵此时也还没来得及投奔他麾下做别部司马,这其中相隔时间有两年。因此种种原因,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成为了虚构,三英战吕布也成为不可能发生的故事。
不过牛气烘烘的华雄确实是死了,斩他的虽不是关羽,此人名声却也不辱没他一颗好头,正是长沙太守孙坚。
孙坚(公元156-192年)字文台,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相传为孙武后人。据说孙坚出生时,他家祖坟直冒青烟,史书上说“五色云气,上连于天,蔓延数里”,孙坚母亲晚上梦见自己肠子从肚子里拖出老长,一直环绕到整个吴城,生下孙坚果然样貌非凡。
孙坚少年时就胆略过人,曾经路遇海贼作乱,竟然单枪匹马杀入敌阵,斩立头功。于是小小年纪的孙坚,就被郡府召去代理校尉之职。等到张角医生们四处作乱,孙坚带领麾下一千多人南征北战,直捣宛城。士兵们见宛城的黄巾贼势浩大,不敢前进,于是孙坚带头登云梯跃上城楼击杀黄巾党徒无数,一时
士气大振,宛城居然被一攻而破。朝廷嘉奖其神勇,提升为别部司马,后晋升长沙太守。
就在各路诸侯打雷不下雨地喊着讨伐董卓,却相互观望,谁也不敢出兵的时候,只有孙坚一路人马由长沙北上,先取荆州,逼死荆州刺史王睿,再克南阳,斩杀太守张咨,浩浩荡荡抵达鲁阳,与袁术会师。袁术表奏他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
袁绍起兵后,董卓派李催、郭汜领兵五百连夜围住他叔叔太傅袁隗家,把袁家不分老幼杀了个精光。初平元年(190年)冬,董卓听说孙坚兵到,派东郡太守胡轸赴鲁阳迎战。孙坚正和部属在城外犒赏三军,胡轸的先遣骑兵突然袭来,孙坚依然开怀畅饮,谈笑自若,暗中令部队徐徐调动。胡轸诸将畏惧孙坚勇猛,无一人敢进攻,只好飞报胡轸。
胡轸赶来时,孙坚已经军容肃整,严阵以待,城池上旌旗蔽日,刀枪如林。胡轸不敢轻动,竟然撤兵离去。当然,以玩命着称的孙坚也有次险些丧命,在攻打梁东时,被徐荣包围,身边仅有十几个骑兵。由于孙坚红色盔樱非常显眼,部将祖茂冒死顶着盔樱吸引开敌军,才救下孙坚性命。
孙坚随即调集人马攻占阳人,董卓这次又派胡轸为大都护、吕布为骑督、华雄为部下督,前往迎战。也许只读过演义的人会奇怪,为什么号称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只是个副将,而让名不见经传的胡轸做大将。其实董卓军团里,吕布所代表的只是后来吞并的并州军事势力,而董卓最为依靠的还是自己的老部下——凉州军。
由于上过孙坚的当,此次胡轸出兵前就扬言必须先杀几个军官整顿纪律。身为副将的吕布本就对董卓心生不满,见胡轸如此狂妄,于是故意给他捣乱。半夜,孙坚奇兵偷袭,吕布马上令人四处散播谣言怂恿士兵逃跑,于是阵营大乱,溃不成军。
孙坚策马杀入曹营,一路披靡,不想正遇华雄,于是拍马追赶,华雄心慌,抵挡不过数合被孙坚斩于马下。以上记载见于《三国志 孙破虏传》。华雄作为董卓麾下都督,是西凉主力大将,因此把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安排给关羽杀确实是罗贯中先生的一片苦心。为了烘托华雄之猛烈,不仅编造出他大败孙坚的传说,还安排了一堆送死的大将做铺垫,毛版演义是这样描写的。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着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
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连“上将潘凤”都被斩了,众皆失色!关二爷这才风光露脸。
要说太守韩馥,这人也真糊涂,居然连自己手下有几把刷子都弄不清楚,就先吹响牛皮,作为“上将潘凤”实在是很郁闷。后人悼念潘凤,在网络评选三国武将冤死榜中,把他排在第一,并且制作了风靡一时的恶搞视频。
历史总是处于一团迷雾中,真相遮遮掩掩,很难露出水面。而小说的主观思想,情节需要,往往把历史搅得更加浑浊。都说读史以明志,可是历史的真相早已被改变的支零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