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幽禁岁月生活 平时不能随意越过警戒线

   2020-08-0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闾蘅是张学良五弟张学森之女。张学良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她与妹妹张闾芝便成了大伯张学良关系最亲密的家人,她见证了张学良在台湾的幽禁岁月。张闾蘅,张学良五弟张学森之女。1967年,她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先在香港工作了几年,又回台湾住了一段时间。张学良

闾蘅是张学良五弟张学森之女。张学良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她与妹妹张闾芝便成了大伯张学良关系最亲密的家人,她见证了张学良在台湾的幽禁岁月。

张闾蘅,张学良五弟张学森之女。1967年,她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先在香港工作了几年,又回台湾住了一段时间。张学良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她与妹妹张闾芝便成了大伯张学良关系最亲密的家人。

因此,张闾蘅是最有资格来谈张学良的张家后代,她最清楚的是张学良的幽禁岁月。但多年来,她一直拒绝谈论,“我很不赞成很多人写张学良。许多写小说的人千方百计的要接触我,我反对与他们接触。他是一个值得人尊敬的人,不是一些人的生财之道。”。

然而,2010年,在北京贵宾楼饭店,张闾蘅接受笔者专访,回忆了那段岁月。

第一次看见大伯,从门缝里偷看

张学良在日记中记载,1946年11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和赵一荻被秘密从重庆转移到了台湾,自此进入了更秘密的幽禁,先是在新竹县井上温泉,住的是日本人设计建造的木板房,旧式木板房里只有简单家具,冬天潮湿阴冷。夏天稍遇大雨便四处漏水。周围都是台湾山地原住民,他们平时不能随便越过警戒线。井上温泉与外界只有一条公路,路面损坏严重,如果遇到暴风雨,人和车都无法通行。

1949年2月2日凌晨3点,张学良又被突然转移到高雄,秘密藏在寿山要塞的兵舍中。当时,“代总统”李宗仁要求“恢复张、杨自由”,毛人凤等借口不知“张、杨”在何处,推托不办。尽管各界呼声甚高,但没有“蒋先生”点头,自然无人去落实,故一拖再拖,终成一纸空文。而张学良、赵一荻被囚禁于台湾井上温泉已被外人知晓,为了“安全”就把他们紧急转移高雄。

在高雄住了近一年,因为担心高雄已成为空袭目标,1950年1月,张学良又搬回井上温泉,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井上幽禁岁月。井上温泉远离城镇,采购困难。“大伯靠自己种点青菜、养些鸡鸭才得以维持简单的营养。本是大家闺秀的大妈关在山里,那段日子生活很艰苦,没有衣服穿,都是我大妈自己做的。那里连电灯都没有,几年里,大伯听力、视力大为减退。他的精神也很苦闷,有时只能逗小猫打发时间,一点娱乐都没有”。张闾蘅回忆起伯父的这段岁月,感慨万千。

但是张闾蘅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有个大伯和大妈,住在新竹县竹东的一个人烟稀少的山里。

“我第一次见到我的大伯、大妈大概在1954年。”那一年,张闾蘅在台湾上小学五年级。有一天,接她上下学的三轮车夫给了一张纸条,纸条是妈妈让闾蘅放学后直接到台北中心诊所找她。

到了之后,她发现全家人都在诊所,等待着张学良和赵一荻的到来,一听到廊道有动静,家人都贴在门缝往外看。妈妈告诉闾蘅:“大妈生病要住院开刀,大伯、大妈从山里来到台北。”但是这一次,小闾蘅并没有和大伯、大妈直接碰面,而是偷偷地看,“我只是看清了大妈的模样,而大伯只看见了背影。”张闾蘅说。

成了大伯的大陆探访人

张学良喜欢讲述东北的往事,讲述他童年的故事。“从大伯平时的言谈中,我能感受到他对家人、家乡、国家、民族的挚爱,谈起这些话题时,他兴奋不已、神采飞扬,有时说着说着,又黯然神伤,音落神凝。即便现在,一想起他陷入沉思中的伤感神情,我的泪水仍会夺眶而出。”

张闾蘅知道,大伯想回老家看看。“他的心时时牵挂着两头,一边是他的老家故土;一边是远在他国的儿女”。

“正因为我们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寂寞与思念,我们想为他做点事。”张闾蘅与妹妹闾芝的生活都因为这位大伯而改变。妹妹闾芝先是成了大伯、大妈的大“管家”,而后提前“退休”陪伴大伯、大妈。姐姐闾蘅则是替大伯去看看大陆,在1979年从香港进了大陆,乘火车去了广州。

那时的广州,张闾蘅感觉破破烂烂的,马路上人也是穿的破破烂烂的,都是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张闾蘅在东方宾馆住了两天就走了。“当时,有人找我让我带着去广州的友谊商店,我非常不理解,里面什么都没有,货架上就有两瓶酱油。经过一户人家门口,看到里面什么都没有,就是几个破板凳,一张破桌子”。

受国民党宣传的影响,张闾蘅对当时的大陆一无所知,只知道毛泽东,“其他的都不知道”。从大陆回到香港后,张闾蘅就急不可待地飞往台湾,想把在内地的所见所闻尽快告诉大伯。见了大伯后,还未开口,大伯悄悄先问了一句:“你回大陆了?”

这一问让张闾蘅吓了一跳!张闾蘅进内地没告诉任何人,担心乘飞机航空公司要登记才改乘火车,大伯怎么会知道呢?后来,大伯告诉张闾蘅,台湾当局对进出内地的人一直都是密切关注的,当局早已经知道情况。

这一次被“记录在案”并没有让张闾蘅退却,她依旧进出内地。张闾蘅的丈夫家在上海,到上海有时会宴请亲戚。“我们住在锦江饭店,当时要凭票买东西,定8个人的饭,来了10个人,其中两个人就没得吃,不知道吃什么了。在街上走,别人就会上来摸我的衣服,感觉下是什么布料的。”张闾蘅感慨地说。

以前大伯说过的地方,张闾蘅都会去看看,回台湾后,赶紧告诉大伯。张学良永远都是“你有机会就到这个地方去一下,到那个地方去一下”,“有机会你就到这个人那去一下,到那个人那去一下……”张闾蘅每次都是带着任务来的。有一次,张学良还在张闾蘅回大陆后特意嘱咐:要去给张作霖上坟,“张家几十年来没有人去老家给爷爷上坟烧香了”。

1982年,张闾蘅来到北京,她见到了时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的杨虎城将军之子杨拯民。回台湾后,张闾蘅向大伯转达了他们的问候。大伯听了很高兴,悄悄告诉闾蘅:再回内地,可以找两个人,一位是吕正操;一位是万毅。

1984年6月,张闾蘅从香港来北京洽谈商务,在杨拯民的介绍下,特意登门探望了吕正操。“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我心里就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这个人怎么那么像我大伯!”得知张学良近况后,吕正操十分高兴,在张闾蘅离京回港前夕,特意托她给张学良带去一副健身球和上好的新茶。“见到万毅时更感人,他两眼其实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他就拉着我的手,我知道他更是想传递对大伯的感情。”

张闾蘅说,她从两位老人眼中都能看到他们对大伯的思念。回到台湾后,她把会面情况仔细讲给大伯,看得出他听了很难过,但他一直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感情。

无形中,张闾蘅成了大伯与他昔日部属之间的“联络员”,也成为自1936年西安事变之后、尤其是1949年海峡两岸历经多年隔绝之后,张学良与祖国内地可以互通信息的惟一渠道。“我变成了一个桥梁,把大伯那边断了线的东西接上了,我见到谁了,去了什么地方,他都非常关心,还有中国大陆怎么样,人民的生活什么样。他关心人文环境、关心老朋友,让我带话给老朋友,再带回来。”

安排张吕美国会面

失去自由达半个多世纪的张学良和赵一荻,终于离开台湾去美国探亲。

那是在1991年3月10日。同年5月23日,吕正操及随员多人,飞往美国看望张学良。这一切就是由张闾蘅负责安排的。

1991年5月29日上午,纽约曼哈顿公园大道的一栋公寓里,两个分离了整整54年的耄耋老人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在纽约见面那天,张闾蘅陪着吕正操乘电梯,张学良穿着西装笔挺地站在门口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张学良和吕正操是同乡,在东北讲武堂时他是吕正操的老师。

“老校长!”吕正操见面仍按以前的习惯称呼张学良。在东北军时,老部下吕正操曾在张学良军中工作10余年。

“到今天我跟你隔了54年5个月零4天没有见!”吕正操接着说。

“看着两个老人差不多高,头顶都光光的,却像孩子一样一直手拉着手不舍得放下,特别可爱,但我看了却直想掉眼泪。”张闾蘅回忆说,两位老人谈了很长时间,其中张学良最想知道吕老是如何打游击战的,如何打日本人的。

张学良幽默地说:“我可迷信啦,信上帝。”

吕正操随口接上:“我也迷信,信人民。”

张学良笑道:“你叫地老鼠。”

吕正操说:“地道战也是人民创造的嘛,我个人能干什么,还不都是人民的功劳。蒋介石、宋美龄都信上帝,八百万军队被我们打垮了,最后跑到台湾。”

张学良随即插话:“得民者昌!”

吕正操紧接着说:“那还是靠人民群众!”

1991年6月4日下午,张学良和吕正操又相约详谈一次。张闾蘅陪同他们到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李道豫大使的别墅做客。张学良给吕正操带去了一包台湾产的凤梨酥。

张学良说:“我看,大陆和台湾将来统一是必然的,两岸不能这样长期下去,台湾和大陆总有一天会统一,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他还说:“愿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尽点力量,我过去就是作这件事的,我愿保存我这个身份,到那一天会用上的。我虽然90多岁了,但是天假之年,还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很愿意尽力。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愿意为中国出力。”(吕正操,《那年我见张学良》)

 
标签: 张学良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当李宗仁下令释放张学良时陈诚为什么不执行
    1949年1月23日,东北有两个团体,联合向李宗仁发出快邮代电,要求释放张学良。同一天,中国自由民主行动委员会和人权保障委员会等四个团体也向李宗仁致电,要求释放张学良。这些呼吁,对李宗仁颇有触动。前不久,电视剧《少帅》热播,让人们重温了张学
  • 东北易帜原因 张学良东北易帜真是出于爱国吗
    1928年6月,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被暗杀后,其子张学良立返沈阳,受到张作相等宿将拥护,继任东三省保安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成为东北政治、军事和社会集团主帅,主掌东北兵权。同年7月1日,张学良向国民革命军宣告停战,表明不会干涉“重新统一”的任务
    12-29 张学良
  • 张学良身边有11位美女 娶赵四全因宋美龄?
    张学良晚年曾写过一首诗:“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年轻时代的张学良。确实是个多情种,他曾自诩:“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张学良的女朋友很多,其实。他并没有怎么追过女人。大多是女人追他,在这方面。张
  • 趣闻:张学良枪毙土匪张学良 溥仪撞见皇太极
    少帅张学良毙了土匪张学良1934年,溥仪当了日本的儿皇帝。在东北地区,大家忙着抗日,爱国的将领层出不穷。而祖国的另一边,本为东北人的张学良却担任了“剿匪”副司令,中国共产党一边抗日、一边却要应付蒋介石的围剿,处境极为艰难。这一年10月,中国
  • 晚年张学良感叹 有个人不死日本就不敢发动918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该事变直接导致东北三省沦陷,无数百姓惨遭日寇铁蹄践踏。1981年,在“九一八”50周年之际,当初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回忆往事时,曾经对历史做了一个惊人的假设,他说,如果当时有一位将领在,
    12-28 张学良
  • 张作霖未留遗嘱 东北军所选继承人非张学良?
    对于继位者,张作霖生前未留任何遗嘱。围绕这个宝座的归属,东北军政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小诸葛”杨宇霆主持会议,公布了所谓的“遗嘱”,但“东北军总司令”却不是张学良。名单上的人选究竟是谁,张学良又是如何最终上位的?东北的平静绝非偶然,它缘自
  • 美男子张学良和墨索里尼竟然有一段情?
    1931年,时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在一次例行的外交会议上认识了20岁的艾达·墨索里尼。艾达是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的长女,丈夫则是当时意大利驻华大使齐亚诺。新婚燕尔的艾达为了能守护在丈夫身边来到中国,可让她绝望的是,刚到不久,
    12-27 张学良
  • 张学良是怎样经历自己一生的?张学良生平简介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系军
    12-26 张学良
  • 张学良晚年不回大陆的几大原因 张学良在台湾
    张学良为何至死都不回大陆?1991年春天,被蒋介石幽禁半个多世纪的张学良先生,得以赴美国探亲访友。1993年起他又再次前往美国,并且获得了永久居住的权利,多年以来就梦想回祖国大陆探望亲友与重返故土的张学良,终于获得了人身自由。可是,张学良为
  • 斯大林如何从张学良手中强占了黑瞎子岛
    1929年7月,张学良决心夺回“中东路”,不惜与苏联开展,斯大林派“远东军魂”布留赫尔出战,大败张学良,撤退时顺手占据了黑瞎子岛,这一占就是79年。斯大林派“远东军魂”击败张学良,撤退时留下军队,驻扎黑瞎子岛在斯大林和蒋经国的谈判中,除了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