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仁寿四年(604年),隋朝开国皇帝杨坚驾崩,终年64岁。世人盛传他被其子杨广弑杀,果真如此吗?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关于隋文帝的死因,有好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文帝惨死于张衡之手(起因是杨广对宣华夫人无礼)。中唐马总的《通历》言:“上有疾,于仁寿殿与百官辞决,并握手歔欷。是时惟太子及陈宣华夫人侍疾,太子无礼,宣华诉之。帝怒曰:“死狗,那可付后事!”遽令召勇,杨素秘不宣,乃屏左右,令张衡入拉帝,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崩。”杨素令张衡杀文帝。文帝惨死(极惨,我认为不应如此,做得太过,不可信)。
第二种说法,文帝被毒死(起因是杨广对充华夫人蔡氏无礼)。隋末唐初唐赵毅《大业略记》:“高祖在仁寿宫,病甚,炀帝侍疾,而高祖美人尤嬖幸者,惟陈蔡而已。帝乃召蔡于别室,既还,面伤而法乱,高祖问之,蔡泣曰:“皇太子为非礼。”高祖大怒,嗜指出血,召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令发诏追废人勇,即令废立。帝事迫,召左夫人与诸后宫相顾曰:“事变矣!”皆色动股栗。仆射杨素、左庶子张衡进毒药。帝简骁健宫奴三十人皆服妇人之服,衣下置杖,立于门巷,以为之卫。素等既入,而高祖暴崩。”杨广令杨素、张衡进毒药,毒死了文帝(这比第一种说法靠谱些)。
第三种说法,死因不明。《隋书·后妃列传》:初,上寝疾于仁寿宫也,夫人与皇太子同侍疾,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意谓献皇后也,因呼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岩出阁为勒书讫,示左仆射杨素。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张衡入寝殿,遂令夫人与后宫同侍疾者,并出就别室。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夫人与诸后宫相顾曰:“事变矣!”皆色动股栗。
《资治通鉴》:初,文献皇后既崩,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皆有宠。陈氏,陈高宗之女;蔡氏,丹杨人也。
上寝疾于仁寿宫,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皆入侍疾,召皇太子入居大宝殿。太子虑上有不讳,须预防拟,手自为书,封出问素;素条录事状以报太子。宫人误送上所,上览而大恚。陈夫人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乃呼柳述、元岩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岩出为敕书。杨素闻之,以白太子,矫诏执述、岩系大理狱;追东宫兵士帖上台宿卫,门禁出入,并取宇文述、郭衍节度;令右庶子张衡入寝殿侍疾,尽遣后宫出就别室;俄而上崩。故中外颇有异论。
《隋书·杨素传》:及上不豫,素与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入阁侍疾。时皇太子入居大宝殿,虑上有不讳,须豫防拟,乃手自为书,封出问素。素录出事状以报太子。宫人误送上所,上览而大恚。所宠陈贵人,又言太子无礼。上遂发怒,欲召庶人勇。太子谋之于杨素,素矫诏追东宫兵士帖上台宿卫,门禁出入,并取宇文述、郭衍节度,又令张衡侍疾。上以此日崩,由是颇有议论。
关于起因,除了杨广对宣华夫人无礼外,还有杨素写给杨广的书信(书信的内容是讨论文帝的病情或者后事)误送到文帝处(《资治通鉴》和《隋书·杨素传》都提到此事)。
第四种说法,正常病死。《隋书·文帝本纪》:“夏四月乙卯,上不豫。六月庚申,大赦天下。有星入月中,数日而退。长人见于雁门。秋七月乙未,日青无光,八日乃复。己亥,以大将军段文振为云州总管。甲辰,上以疾甚,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丁未,崩于大宝殿,时年六十四。”根据这段记载可知文帝是是病死,病了几个月才死,并非突然去世。在古代,64岁病逝也很正常。
我觉得隋文帝还是正常病死。史书交待杨广弑父的那些理由还不够充分,而且不太可信。杨广本是次子,通过自身努力,最终夺嫡成功(可见其心机很深)。他不大能在最后关头犯错误,调戏宣华(充华)夫人。杨素作为隋朝重臣,也不应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不可能发生送错书信的事)。就算这些事情都是真的,病中的杨坚要废掉太子杨广也不是那么容易,此智者不为也(杨坚不当如此)。
就算杨坚要废掉太子杨广,杨广也不用弑父(弑君弑父毕竟是大罪,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如此)。杨广囚禁杨坚行不行?像李世民一样让父亲退位行不行?就算杨广真的调戏宣华夫人、弑父弑君,其中内情也应该不为人知。这样的事肯定是秘密进行,要保密的。所以杨坚至少是死因不明(人证、物证都没有,你怎么确定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