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虞为何宁死不当皇帝

   2020-07-2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公元191年,袁绍、韩馥等关东诸将商议,公推幽州牧刘虞为帝,以对抗控制汉献帝的董卓。可是,这一提议却找到了刘虞本人的强烈反对。刘虞疾言厉色的对袁绍的使者说:“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

公元191年,袁绍、韩馥等关东诸将商议,公推幽州牧刘虞为帝,以对抗控制汉献帝的董卓。可是,这一提议却找到了刘虞本人的强烈反对。

刘虞疾言厉色的对袁绍的使者说:“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相垢污耶!”刘虞表示,如果袁绍等人一定要逼迫自己,那自己就选择远远逃离到匈奴地区,再也不回到中原,宁死也不会当皇帝。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权力情节,百姓希望当官,官员希望当更大的官,大官们无论有没有资格大都会希望更上一层楼,当皇帝。那么刘虞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反应呢?

我们看看当时的天下形势,刘虞有没有可能当皇帝。

袁绍和韩馥等人商议拥立刘虞的时候,曾经提出自己的理由,“以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公立为主”。董卓入京之后,为了快速确立自己的威信,废掉了少帝刘辨,而拥立了渤海王刘协,是为汉献帝。汉献帝不过是十岁的孩童,身边有没有其他强有力的外戚势力,朝政完全在董卓的掌控之中。之后,董卓杀死刘辨,逼死何太后,并且杀害了朝廷一些王公大臣,比如袁绍在京城的所有亲眷。董卓的暴行。激起了天下诸侯的不满,关东诸侯在反董的大旗下聚集起来,公推袁绍为盟主。

可是,只要董卓手上有汉献帝,就拥有了最高发言权,袁绍等人起兵,名义上只是清君侧,并不是谋反。对于来自长安的打着汉献帝旗号的董卓的命令,关东诸将是遵守还是不遵守呢?遵守对自己不利,不遵守又是藐视皇权。于是袁绍等人宣称,汉献帝年纪太小,是被董卓逼迫,发出的旨意自然都是矫诏。而关山远离,汉献帝可能早就被董卓杀害了,就更不必遵守来自长安的圣旨了。

袁绍等人认为,只有自己一方另立朝廷,也有君主,才可以彻底摆脱被董卓挟制的尴尬境地。

这是袁绍想拥立新君的主要考虑。

那么为什么选择刘虞呢?

刘虞是汉东海恭王的五世孙,本来担任汉朝的宗正(管理皇家事务),在皇族间享有盛誉。汉灵帝末年,考虑幽州的黄巾比较猖獗,于是任命刘虞为幽州牧。刘虞在担任幽州牧其间,对百姓仁厚宽容,对周边的乌丸、匈奴等少数民族也多采取招抚政策,受到百姓和少数民族的称赞。几年之间,因为刘虞治理幽州,百姓富足,周边州郡来到幽州的竟然有一百多万人。

因此袁绍才认为“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公立为主”。

应该说,刘虞在当时的形势下,有可能也有资格当皇帝。那刘虞为什么不当呢?

因为袁绍等关东诸侯意见不一。

虽然袁绍和韩馥认为,推举新君才是对抗董卓的最好方式,可是却遭到了盟军中两位骨干成员的反对,一位是曹操,一位是袁术。

曹操认为:“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非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虽然后人多认为曹操是乱世之奸雄,其实就当时的曹操来看,更多的是汉室之忠臣。曹操认为,关东诸将之所以能够聚集在一起,就是因为铲除国贼,匡扶朝廷的大义。现在虽然汉献帝年纪小,又被董卓控制,可是汉献帝是名正言顺的汉灵帝的儿子。人家又没有向昌邑王一样荒淫失德,怎么能够说废就废了呢。如果真的那么多,和国贼董卓有什么不同?曹操义愤填膺的说,就算你们所有人都拥立新君,可是我的心中只有汉献帝一人!

在关东诸侯中,有位叫做鲍信的将军,曾经高度评价曹操,叫做:“夫略不世出,能拨乱反正者,君也。苟非其人,虽强必败。”袁绍在当时为天下豪杰所仰慕,可是鲍信却不屑一顾,只因我袁绍心中考虑的不是拨乱反正,而只是借机扩大地盘,谋取私利。就算一时强大,最终也必然失败。

袁术呢,和曹操不同。袁术自认为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论起势力,论起关系,天下无人能出其右。,袁术心中就想着有一天自立为帝,但在当时,袁术的力量还不够。袁术就说:“圣主陪睿,有周成之质,贼卓因危乱之际,威服百寮,此乃汉家小厄之会,乃云今上‘无血脉之属’,岂不诬乎!又曰“室家见戳,可复北面”,此卓所为,岂国家哉!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他!”

袁术的话说得冠冕堂皇,许多时候大义在这些政客们看来,不过就是一个工具,可以随意扭曲。袁术高度评价汉

献帝,认为汉献帝有周成王的资质,虽然现在年纪还小,可是必然成为一代圣君。就算是现在遭受到董卓的挟制,不过是个小小灾难,考验而已。想袁绍等人编造什么汉献帝不是汉灵帝的真正儿子,完全都是胡扯。袁绍还曾经劝说袁术,说自己袁家老小都被董卓杀掉,怎么能够还对董卓称臣。袁术故作聪明的回答,说你袁绍推理错误,袁家人被杀是董卓干的,又不是汉献帝干的,为什么就不能对汉献帝称臣呢?袁术表示:我一颗红心献给朝廷,一心想的就是消灭董卓,绝对不考虑其他!

曹操和袁术虽然品格有高下,出发点各有不同,但是在拥立新君上表示了不满,这样关东诸侯意见就出现了分歧。

刘虞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不能接受袁绍的建议。

 
标签: 刘虞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为何说东汉末年刘虞的败亡是历史的悲哀?
    汉末天下大乱,现实宦官当道,黄巾四起,之后各路诸侯带着各自的目的,参与到平定天下的征途中。有的人等不及的想要篡夺皇权,比如奸贼董卓、袁术之流,有人挟天子令诸侯,比如曹操之流,有人打着另立朝廷,拥立新帝,以抬高身价,比如袁绍、韩馥之流,也有人
  • 揭秘刘虞为何宁死不听袁绍的安排不当皇帝?
    应该说,刘虞在当时的形势下,有可能也有资格当皇帝。那刘虞为什么不当呢?因为袁绍等关东诸侯意见不一。虽然袁绍和韩馥认为,推举新君才是对抗董卓的最好方式,可是却遭到了盟军中两位骨干成员的反对,一位是曹操,一位是袁术。曹操认为:“吾等所以举兵而远
    12-10 袁绍刘虞
  • 袁绍、韩馥为何拥立刘虞当皇帝?刘虞因何拒绝
    公元191年,袁绍、韩馥等关东诸将商议,公推幽州牧刘虞为帝,以对抗控制汉献帝的董卓。可是,这一提议却找到了刘虞本人的强烈反对。刘虞疾言厉色的对袁绍的使者说:“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
  • 三国人物 宁死也不当皇帝的三国“人气王”刘虞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怎奈暗弱的皇权,早没了当年汉高祖挥刀斩剑的底气,如此英雄集结的景象,自然压不了阵脚。于是衣锦华贵的、逐鸡逗狗的、卖草鞋的、种地的、打铁的、卖盐的,全都摇旗揭竿,拉点兵马趁着这趟乱世的浑水,抢一杯羹,割据一方,胆子大的,更
    11-27 三国刘虞
  • 东汉末年袁绍、韩馥为何要拥立刘虞当皇帝?
    公元191年,袁绍、韩馥等关东诸将商议,公推幽州牧刘虞为帝,以对抗控制汉献帝的董卓。可是,这一提议却找到了刘虞本人的强烈反对。刘虞疾言厉色的对袁绍的使者说:“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
  • 刘虞的失败是历史的悲哀 其实不战也能压制异族
    刘虞在汉末诸侯当中,是个人物。汉末天下大乱,现实宦官当道,黄巾四起,之后各路诸侯带着各自的目的,参与到平定天下的征途中。有的人等不及的想要篡夺皇权,比如奸贼董卓、袁术之流,有人挟天子令诸侯,比如曹操之流,有人打着另立朝廷,拥立新帝,以抬高身
    11-07 刘虞
  • 三国刘虞十万雄兵为何败给公孙瓒区区几百人
    刘虞此人,是汉末忠臣,在他担任幽州刺史、幽州牧其间,为老黎民做了不少功德。其时,幽州文官天然以刘虞为首,但是武将却以公孙瓒为首。原来,公孙瓒要接管刘虞的控制,尤其是公孙瓒的军需供给要倚仗刘虞。因此,两人之间,在外貌上还算是比力和蔼。但是,跟
  • 汉末最有治民之才的名臣 刘虞
    汉末天下大乱,现实宦官当道,黄巾四起,之后各路诸侯带着各自的目的,参与到平定天下的征途中。有的人等不及的想要篡夺皇权,比如奸贼董卓、袁术之流,有人挟天子令诸侯,比如曹操之流,有人打着另立朝廷,拥立新帝,以抬高身价,比如袁绍、韩馥之流,也有人
    09-08 名臣刘虞
  • 袁绍、韩馥为何拥立刘虞当皇帝?他又因何拒绝
    公元191年,袁绍、韩馥等关东诸将商议,公推幽州牧刘虞为帝,以对抗控制汉献帝的董卓。可是,这一提议却找到了刘虞本人的强烈反对。刘虞疾言厉色的对袁绍的使者说:“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
  • 袁绍、韩馥为何要拥立刘虞当皇帝?
    公元191年,袁绍、韩馥等关东诸将商议,公推幽州牧刘虞为帝,以对抗控制汉献帝的董卓。可是,这一提议却找到了刘虞本人的强烈反对。刘虞疾言厉色的对袁绍的使者说:“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