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是帝师 也是发明龙井虾仁的饕士

   2020-11-0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对于龙井虾仁,美食家高阳说:“莲房鱼包:莲蓬未结实,还藏在荷花中时,成为莲房;自梗上截断,由底部挖去内瓤,塞入活鲤鱼块,加酒酱香料,上笼蒸熟供客。这个吃法雅致得很,但老饕恐不会欣赏。翁同龢发明一味菜,叫做龙井虾仁,即由西湖龙井茶炒虾仁,真堪

对于龙井虾仁,美食家高阳说:“莲房鱼包:莲蓬未结实,还藏在荷花中时,成为莲房;自梗上截断,由底部挖去内瓤,塞入活鲤鱼块,加酒酱香料,上笼蒸熟供客。这个吃法雅致得很,但老饕恐不会欣赏。翁同龢发明一味菜,叫做龙井虾仁,即由西湖龙井茶炒虾仁,真堪与莲房鱼包匹配。”这里说的莲房鱼包,是宋人林洪《山家清供》中所录,至清末仍有传承。而翁同龢创造的龙井虾仁,刚一问世,人即欣赏,遂被仿制传播,流布各地。两者相较而言,后者比前者影响要大,反响也好。足见翁同龢有美食智慧,谋划有道。

龙井虾仁被传承为名馔,与翁同龢的身世、资望和学问都密迩相关。他的祖父翁咸封,官至海州学正;父翁心存,道光二年进士,同治帝师傅,官至工部、兵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兄翁同书,道光二十年进士,官至安徽巡抚。他本人为咸丰状元,光绪帝师傅,历任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并曾两入军机,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瓶庐诗文稿》等。这样的显宦世家,自然也是华酌世家,使翁同龢成为饕士。据民国时期的《实报》载:素有“南官之家”之誉的广和居,以精湛的江南乡菜揽客,“名公钜卿、词人骚客,争相会集,门庭若市。而尤著者,如潘伯寅尚书,翁叔平相国……时时雅集于居中”,翁叔平即翁同龢,潘伯寅为咸丰二年的殿试榜眼,后被赐为太子太傅。

因为他俩是广和居的常客,为南官主顾中的“尤著者”,故而使广和居名誉鹊起。又因为广和居的馔品基本是南官主顾们将自家的私房菜传授,使此店遂成宦友共享的乐趣风气,如潘炳年太守的潘鱼,韩心畲侍郎的韩肘,江韵涛太守的江豆腐等。高阳所说翁同龢发明龙井虾仁,也是这期间为入店随俗而入其列的。翁的家乡常熟在江苏南部龙井产茶区,境内还有富产鱼虾而闻名的昆承湖;他能发明此馔,与他久居北京为官而生长出张翰那般“莼鲈之思”的情结有关。

那时候,江南人早已惯说“喝茶”为“吃茶”,文言则谓“啜茗”、“喫茗”;茶不止能喝,其叶也可吃。龙井茶驰名北方,与乾隆南巡时赞扬此茶之美,使其成为贡品的行为很有关系。四五月间上市的龙井新茶,形状扁削光滑,色泽翠绿,香气清馨,滋味甘鲜清口,并含有新鲜橄榄的回味。泡在杯中,清澈透底,一“旗”一“枪”,亭亭玉立。故而,向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之四绝美誉。喝上一杯,遂觉心旷神怡,目明心清。茶中含有茶素,可增进血液循环,对防止高血压症有很大好处;还能使人消解疲劳,精神焕发。所以,用这种茶汁做虾仁,并有如雀舌一样的茶片做配料,令人不能不推服翁同龢的聪颖和智巧。

再说虾仁。从习惯的意念上说,还是江南水乡的青虾为人赏识。江浙之境,江河湖泊如网,盛产鱼虾。过了冬眠入春,虾便开始游动,虽无夏季肥大,但此时虾肉最为挺实而脆滑,亦有嚼劲。因体积尚小,故谓虾仁。虾仁的加工,江南人最为擅长。现吃现剥,但谓“剥”也不准确,而是挤,这样可不损坏虾仁表面的那层黏膜,以保持其滑嫩的口感。挤虾仁时,一手先从头后处往下推,使虾肉离壳而松动,另手拧去虾头,然后从虾尾处向前一挤,一粒青白的虾仁便脱壳而出。说时迟,那时快,这一套连贯的动作在巧手之间麻利而快捷,不出五分钟,一盘菜的用量便挤得了。

而北京所用的青虾,大凡来自天津大沽。徐柯说:“天津大沽之虾,取诸海中,色白而鲜。他处之虾,皆细碎不可食,惟用京法以酒浇而生嚼之,差有风味。”(《满汉通吃·津人食鱼虾》)这说的是醉虾,但不是京法,而是来自江苏一带的吃俗。徐柯说这话的时候,翁同龢已经创造出了龙井虾仁。

说到翁同龢。他后来因为支持康有为变法,为慈禧忌恨,被开缺原籍,戊戌政变后遂遭革职,永不叙用。可是慈禧刚死,他于宣统元年后期,又被诏复原官,仍常去广和居。但他未曾料到,龙井虾仁已经悄悄融入浙菜谱系。因为龙井茶的故乡毕竟是在杭州,钱塘江亦盛产青虾,杭州厨师做起来最是得心应手;搛一箸龙井虾仁入口,舌尖也已抵在了苏堤春晓。

 
标签: 翁同龢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解读李鸿章 得罪翁同龢致甲午海战大败?
    李鸿章,晚清时代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因其被贴上过于鲜明的政治标签,其形象很模糊。以往对他的脸谱化解读,带给我们一种深深的疑惑:如果李鸿章是一个片面的龌龊形象,那么,国人的智商岂不更成问题?文化渊深的中国,又怎么会受到如此简单的人物的影响?李
  • 翁同龢脾气大敢对光绪无礼 或因压力大且有高血
    晚晴名臣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一度游走于最高决策圈,康有为被重任,便是他推荐的结果,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翁同龢被人们误认为是“维新派”,而他后来被罢黜,亦被误读成“后党”迫害的结果。但事实上,翁同龢的政治面相颇为复杂,他能总揽大权,并非
  • 光绪的老师翁同龢:推荐人才时候曾经当面欺君
    晚清末年,常熟翁同龢,仗着自己状元及第,又是同治、光绪两朝帝师,以一人而兼军机大臣、总理衙门、督办军务处、户部尚书等显职,煊赫一时。然而这位翁常熟却是一个擅用权术的人,他的同僚吴县潘祖荫曾说:“叔平虽为君之座师,其人专以巧妙用事,未可全信之
  • 光绪有翁同龢这样的老师真失败 坏处多过好处
    许多人都说,清朝是祸害中国的朝代,慈禧是祸害清朝的悍妇,光绪是惧怕慈禧的废物!这话一点都不假。特别是光绪掌政以后,西方列强和东方日本都看出中国是一块肥得流油的肉,纷纷持刀扛枪,意欲对中国宰割。但是甲午海战失败、把中国推向列强砧板,这绝不仅仅
  • 北洋水师经费被裁撤 罪魁祸首竟是翁同龢?
    晚晴名臣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一度游走于最高决策圈,康有为被重任,便是他推荐的结果,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翁同龢被人们误认为是“维新派”,而他后来被罢黜,亦被误读成“后党”迫害的结果。但事实上,翁同龢的政治面相颇为复杂,他能总揽大权,并非
    10-29 翁同龢
  • 罢免翁同龢是光绪帝亲自决策的 非慈禧太后所为
    维新运动刚开始,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后的第四天(1868年6月14日),翁同龢即被罢官,开缺回籍。绝大部分人认为,这是慈禧太后的阴谋,是她反对变法的重要安排,而光绪皇帝是出于被迫下旨废黜翁同龢。那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慈禧一开始不反
  • 光绪皇帝问老师翁同龢“吃得起鸡蛋吗”?
    清朝掌管“宫禁”事务的机关,叫做“总管内务府衙门”,又称“后门衙门”,与其他衙门不同的是,它不管国家大事,只管皇上的私事,内务府是个油水特别多的部门,因为紫禁城内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由内务府掌管,其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直属于皇帝,而出
  • 名臣翁同龢是北洋水师经费被裁撤的罪魁祸首
    晚晴名臣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一度游走于最高决策圈,康有为被重任,便是他推荐的结果,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翁同龢被人们误认为是“维新派”,而他后来被罢黜,亦被误读成“后党”迫害的结果。但事实上,翁同龢的政治面相颇为复杂,他能总揽大权,并非
    08-26 翁同龢
  • 清代张謇状元头衔系翁同龢争取 无心仕途办实业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传统中国人世世代代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归依。“状元郎”更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誉,可是“状元们”都是怎样经过重重筛选,最终光宗耀祖的呢?说“状元”是中国人心目中最为辉煌崇高的荣誉称号,大概一点儿也不过分。不管您
  • 光绪皇帝为什么会问老师翁同龢“吃得起鸡蛋吗”
    清朝掌管“宫禁”事务的机关,叫做“总管内务府衙门”,又称“后门衙门”,与其他衙门不同的是,它不管国家大事,只管皇上的私事,内务府是个油水特别多的部门,因为紫禁城内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由内务府掌管,其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直属于皇帝,而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