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临终为何痛骂“毓贤误国”?

   2020-03-1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毓贤这个人的定性有点复杂,说他是民族罪人吧,他的确是一个爱国者,对大清的忠贞一片诚心可感天地;说他是民族英雄吧,他的“爱国”行为却为大清带来了巨大灾祸。从毓贤身上,既可以看出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也可以看出历史吊诡的一面。作为晚清政治舞台上名臣

毓贤这个人的定性有点复杂,说他是民族罪人吧,他的确是一个爱国者,对大清的忠贞一片诚心可感天地;说他是民族英雄吧,他的“爱国”行为却为大清带来了巨大灾祸。从毓贤身上,既可以看出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也可以看出历史吊诡的一面。

作为晚清政治舞台上名臣的毓贤,是以极端排外著称的,这个人是监生出身,他的官是捐来的,清光绪五年(1879年),由选用同知捐纳知府派分山东,在山东工作了二十多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被授山东巡抚,成为山东最高行政长官,成为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达到了仕途升涯的顶峰。

毓贤对中国政治的最大影响,就是一手扶持了义和团,可以说,如果没有毓贤的大力支持,义和团运动不会发展到后来的地步。毓贤是有名的酷吏,在官场上被称为“屠户”,在曹州任知府4年,采用大批逮捕、滥用酷刑和大批屠杀的恐怖手段进行统治。对于义和团,毓贤一开始也是“无情剿杀”,但后来,却变“剿”为“抚”,由全力镇压转变成全力扶持,促使他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是缘于他的那颗“忠君爱国”之心。

毓贤忠于皇室、热爱大清,当时清国最大的敌人,就是蛮夷,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清国一败再败,先败于英国,再败于日本……作为一个爱国者,毓贤对此痛心不已,因此他极端仇视外国人,恨不得将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全部杀光。但作为弱势一方的清廷,无力与外国人对抗,但在剿杀义和团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平原事件后,毓贤却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就是外国教会势力比义和团对清朝统治的威胁更为严重,而义和团是反教会、反洋人的,因此,可以成为抗拒洋人势力的重要力量。

如此一来,他对义和团的镇压就不像以前那样卖力了,他改“义和拳”为“义和团”,采取了由“剿”变“抚”的策略。光绪二十四年,他提出“化私会为公举,改拳勇为民团”的主张,升任山东巡抚后,明确表示“民可用,团应抚”,并特意在省城济南设场招纳拳民,令义和拳民教授兵勇拳艺。对于平原、高唐、茌平一带朱红灯、本明和尚(后改名心诚和尚)等义和拳领袖设场授徒、攻击教堂、打击教士的行为,他坐视不管,且暗中支持,客观上推动了义和团组织的壮大。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7月,平原县杠子李庄教民李金榜欺压拳民,知县蒋楷袒护教民、派兵捉拿拳民,引发武装冲突,毓贤闻讯后,一面派兵弹压,一面将蒋楷等人撤职查办,又派济南知府卢昌诒“亲往抚绥”平原义和拳,并通令山东各地义和拳、大刀会等一律改称“民团”,允许朱红灯所部义和拳建旗帜,皆署“毓”字,自此,山东义和拳声势越来越大。

毓贤对义和团的支持,引起了外国势力的极大愤怒,视其为纵容义和团的“罪魁祸首”。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一月,清政府迫于压力,将毓贤撤职,改派袁世凯任山东巡抚。去职后的毓贤回到北京后,依然不忘向端王载漪、庄王载勋、大学士刚毅等力荐义和团,并在面见慈禧太后时,向慈禧推荐义和团,毓贤的游说行为,使“义和团可用”思想渗透到清国上层统治者的思想中,为日后向各国宣战埋下了伏笔。

1900年,毓贤被重新起用为山西巡抚,这样一来,他又有了施展的机会,毓贤到山西后,排外更加激烈,对拳民首领待若上宾,唆使义和团焚烧教堂及屠杀教民,之后又以保护传教之名,命全省教士集中到省城太原的一间房子里,于1900年7月9日,在巡抚衙门西辕门前,将这46人尽数杀害(12名天主教方济各会的意大利籍主教、修士和修女,34名英国浸信会传教士,包括11名幼童);毓贤还亲手杀死了天主教山西北境教区正主教艾士杰;在他主政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山西全省共杀传教士191人、中国教民及其家属子女1万多人,焚毁教堂、医院225所,烧拆房屋两万余间,是各省中死人最多的一个省。

毓贤的所作所为,激化了清国与列强的矛盾,致使列强再度与中国兵戎相见,导致了后来的“庚子国难”,英、美、法、俄、德、日、意、奥八国组成的侵略联军,于1900年6月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8月12日,联军不费一枪一炮占领了北京的门户通州,北京城危在旦夕。

8月14日凌晨,联军在获悉俄军已经提前发起对北京的进攻后,日、美、英三国军队也随后投入了战斗,到晚上9点,4支外国军队相继攻入北京的外围城墙,开始向东交民巷推进,当晚,法、奥、意三国军队从通州进入北京,至此,北京外城、内城攻防战结束,联军把进攻的矛头转向了皇城和紫禁城,8月16日,清军在京城各处与联军展开巷战,战至晚间,联军占领了北京全城。

当天,各国军队指挥官下令“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北京城陷入了空前的劫难之中。联军攻入北京之后,作战行为演变成了一场复仇行动,从破城之日起,联军肆无忌惮的大屠杀就开始了。伴随屠杀的是抢劫,进城后,联军特许军队公开抢劫3日,这种被认为合法的抢劫活动在德军到来后继续扩大,持续了至少8天。联军在北京还烧毁了大量建筑,北京城遭到严重地破坏……

 
标签: 李鸿章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北洋水师 李鸿章为讨好慈禧曾在颐和园演练
    1889年,朝廷命令李鸿章将部分北洋水师官兵和水师学堂新毕业的学员共计三千多人调来昆明湖,将“湖水浅”的昆明湖当成“汪洋大海”,用小火轮作“战舰”在湖面驶来驶去莫道昆明池水浅,原来是为练海军慈禧挪用巨额海军军费为自己修建颐和园并兴建“三海工
  • 李鸿章面对的另一场战争 清廷内部的和战之争
    清廷内部对这场战争的“战”“和”选择之战,看似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外抗日本,内战“清流”,但剥除这种戏剧性的外壳,其内里,是这个国家现代化转型之艰难。两场战争,李鸿章都输了,既输给日本人,也输给了主战派。以一人敌一国。这大概是对李鸿章
    12-31 李鸿章
  • “吸烟仪式”上李鸿章的举动让俄国总理震撼
    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了一个声势浩大且隆重无比的加冕典礼。李鸿章曾被派前往庆祝。但是李鸿章在加冕典礼的两个星期就因为中东铁路的事情抵达了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尼古拉二世特意授命其总理大臣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全程接待。这是俄国史无前
  • 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原因 李鸿章用人唯亲
    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北洋大臣李鸿章负有最直接的领导责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李鸿章提拔重用了两个平庸无能的安徽籍将帅——海军统帅丁汝昌、陆军统帅叶志超,由此一来不仅毁掉了丁汝昌、叶志超两人,而且最终导致了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事中的全盘惨败
    12-30 李鸿章
  • 女作家张爱玲和李鸿章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1896年,正值清朝内忧外患的时候,张爱玲母亲黄逸梵在一个豪门大家庭中出生了。刚刚出生之时,她的名字叫黄素琼。他是清代黄宗炎的女儿,她的爷爷是清代长江七省的水师提督,也是当时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副手。所以说,黄逸梵的家庭背景在当时也是不容小觑的
  • 历史解密:李鸿章为保政治地位甘做“两面派”
    清末的官场形式十分复杂,各种力量之间的斗争互相交织在一起。怎样在政治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李鸿章来说,是成败存亡的关键。甲午战争失败,李鸿章因为丧权误国,遭到满朝文武和全国百姓的唾弃,威望一落千丈。就连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对其疏远。为了起死回
    12-29 李鸿章
  • 清朝末年重臣李鸿章访美的原因是什么
    李鸿章一生多与外国人打交道,但是引起国内外轰动的还是1896年8月底的那次访美。当时的李鸿章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为了宣传他的洋务运动,为了能使大清的国力昌盛,也为了保护中国人在国外的利益,他访问了美国。当时李鸿章出访美国举国关注,国际上也
  • 李鸿章:唯一有能耐可以和世界列强争长短的人
    其实李鸿章与左宗棠皆是大清中兴的英雄,只不过时势造就了他们的无奈,不然这二位作为绝对不止如此。清廷建立近二百年时,已是没有了开国时代那般的锐气,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加上落后的政治制度与落后的经济模式,已是难以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大潮下与西方列强角
  • 李鸿章日本签订《辛丑条约》时有着怎样的无奈
    1894年8月1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李鸿章被任命为清军的最高统帅。战争从一开始就朝着李鸿章最不愿看到的局面直转而下。那段时间,李鸿章不时地听到传来一个又一个晴天霹雳。这种莫名其妙的溃败方式,让李鸿章比谁都苦涩,比谁都委屈,也比谁都愤懑。他
    12-26 李鸿章
  • 李鸿章是不是真的很卖国?
    李鸿章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是晚清重臣。近代一些著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都是经由他代表大清国签订的。有些国家甚至还点名要求李鸿章去签订条约,因为别人去他们不放心,例如中日《马关条约》,那么李鸿章是不是真的一点都不爱国呢?李鸿章当时七十多了
    12-25 李鸿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