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与李鸿章的比较 张之洞的历史评价如何?

   2020-10-2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张之洞,是清朝末年的汉族重臣,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他从小就极为聪慧,加之勤奋好学,所以十六岁参加科举,中顺天府解元,二十八岁参加殿试,一鸣惊人,成为慈禧太后钦定的探花郎。此后一路为官,历任教习、侍读、侍讲

张之洞,是清朝末年的汉族重臣,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他从小就极为聪慧,加之勤奋好学,所以十六岁参加科举,中顺天府解元,二十八岁参加殿试,一鸣惊人,成为慈禧太后钦定的探花郎。此后一路为官,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位极人臣。

张之洞是清末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是清流派官员中,少有的支持洋务革新,并将其付诸于实践的人。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诸多实业,如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张之洞为晚晴做出的贡献,尽管清朝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木业无法磨灭。就算到了今天,他的所作所为仍然在某些方面有着影响力。

作为晚清重臣,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他们四位同样都是汉族人,在清朝为官时,为奄奄一息的清王朝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清王朝之所以还能勉力支撑那么多年,离不开他们四人的尽心竭力。这四位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受人非议的地方。而在四人中,常常拿来与张之洞相比的,便是李鸿章。

说到李鸿章,想来大家都不陌生,毕竟在高中历史中,考试必记的便是清朝末年与各国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在这些条约中,大部分都能看见李鸿章的身影。

李鸿章晚清重臣,道光三年出生在安徽合肥肥东县东乡磨店村,生前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因为其官职,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李鸿章是晚清汉族著名臣子之一,原名李章桐,字渐甫,号少荃,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前创办的淮军,与曾国潘的湘军一道,成为清朝最坚实的军事力量。而他一手创建的北洋水师,更是中国近代第一支先进海军。

李鸿章生前代表清王朝,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被后世许多人斥为卖国贼。但在当时统治阶级的人对其评价极高,慈禧太后称赞其为“再造玄黄”之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生前风光,死后荣华,李鸿章去世后清朝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还为他在京城建立祠堂,成为清朝汉族官员唯一一个在京师建立祠堂之人。

这两个人都是清朝著名大臣,都在清王朝积弊之时,贡献自己的力量,企图力挽狂澜。但若真比较起这两人来,其实两人相差还是蛮大的。

李鸿章少年科第,一生追求的是效仿自己的恩师曾国潘那样“经世致用”,也就是说希望通过实际行动实业救国。而张之洞,则更为具当官的典型。张之洞虽然同样十六岁的时候,就已经中了顺天府举人了,但是此后三届为避嫌都没有再次参加科举。直到他二十八岁的时候,才参加殿试,从而高中探花。李鸿章为官期间,看重的是实干,而不是名声。所以在后世留下了许多的骂名,张之洞则相反,极为重视自己的名声。因此早在翰林院当值期间,就与当时的宝廷、张佩纶齐名。再反观李鸿章,除了说一句抗击太平军,好像没有什么能拿的出手的东西了。

再说一个小故事,则更能看出这两人之间的显著差别。李鸿章代表清王朝签订了那么多的条约,名声并不好。在朝就有左宗棠、张之洞两人与之较劲。公元1901年,李鸿章代表清王朝和洋人谈判,定下《辛丑条约》条例。张之洞每天都会给李鸿章发一大篇电报,每一篇至少几千字,强烈斥责他向洋人低头的行为。认为洋人也是有礼义廉耻的,应当据理力争,让洋人道歉。并且自告奋勇代替李鸿章去痛斥洋人。李回电:电报每字两角四分太贵,无事勿再多言!这就体现了张之洞的另一个特点了,那就是特别能说,特别敢说。时人皆说张之洞有学无术,不是没有道理的。

 
标签: 李鸿章 张之洞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北洋水师 李鸿章为讨好慈禧曾在颐和园演练
    1889年,朝廷命令李鸿章将部分北洋水师官兵和水师学堂新毕业的学员共计三千多人调来昆明湖,将“湖水浅”的昆明湖当成“汪洋大海”,用小火轮作“战舰”在湖面驶来驶去莫道昆明池水浅,原来是为练海军慈禧挪用巨额海军军费为自己修建颐和园并兴建“三海工
  • 李鸿章面对的另一场战争 清廷内部的和战之争
    清廷内部对这场战争的“战”“和”选择之战,看似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外抗日本,内战“清流”,但剥除这种戏剧性的外壳,其内里,是这个国家现代化转型之艰难。两场战争,李鸿章都输了,既输给日本人,也输给了主战派。以一人敌一国。这大概是对李鸿章
    12-31 李鸿章
  • “吸烟仪式”上李鸿章的举动让俄国总理震撼
    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了一个声势浩大且隆重无比的加冕典礼。李鸿章曾被派前往庆祝。但是李鸿章在加冕典礼的两个星期就因为中东铁路的事情抵达了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尼古拉二世特意授命其总理大臣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全程接待。这是俄国史无前
  • 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原因 李鸿章用人唯亲
    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北洋大臣李鸿章负有最直接的领导责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李鸿章提拔重用了两个平庸无能的安徽籍将帅——海军统帅丁汝昌、陆军统帅叶志超,由此一来不仅毁掉了丁汝昌、叶志超两人,而且最终导致了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事中的全盘惨败
    12-30 李鸿章
  • 女作家张爱玲和李鸿章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1896年,正值清朝内忧外患的时候,张爱玲母亲黄逸梵在一个豪门大家庭中出生了。刚刚出生之时,她的名字叫黄素琼。他是清代黄宗炎的女儿,她的爷爷是清代长江七省的水师提督,也是当时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副手。所以说,黄逸梵的家庭背景在当时也是不容小觑的
  • 历史解密:李鸿章为保政治地位甘做“两面派”
    清末的官场形式十分复杂,各种力量之间的斗争互相交织在一起。怎样在政治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李鸿章来说,是成败存亡的关键。甲午战争失败,李鸿章因为丧权误国,遭到满朝文武和全国百姓的唾弃,威望一落千丈。就连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对其疏远。为了起死回
    12-29 李鸿章
  • 清朝末年重臣李鸿章访美的原因是什么
    李鸿章一生多与外国人打交道,但是引起国内外轰动的还是1896年8月底的那次访美。当时的李鸿章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为了宣传他的洋务运动,为了能使大清的国力昌盛,也为了保护中国人在国外的利益,他访问了美国。当时李鸿章出访美国举国关注,国际上也
  • 李鸿章:唯一有能耐可以和世界列强争长短的人
    其实李鸿章与左宗棠皆是大清中兴的英雄,只不过时势造就了他们的无奈,不然这二位作为绝对不止如此。清廷建立近二百年时,已是没有了开国时代那般的锐气,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加上落后的政治制度与落后的经济模式,已是难以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大潮下与西方列强角
  • 李鸿章日本签订《辛丑条约》时有着怎样的无奈
    1894年8月1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李鸿章被任命为清军的最高统帅。战争从一开始就朝着李鸿章最不愿看到的局面直转而下。那段时间,李鸿章不时地听到传来一个又一个晴天霹雳。这种莫名其妙的溃败方式,让李鸿章比谁都苦涩,比谁都委屈,也比谁都愤懑。他
    12-26 李鸿章
  • 李鸿章是不是真的很卖国?
    李鸿章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是晚清重臣。近代一些著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都是经由他代表大清国签订的。有些国家甚至还点名要求李鸿章去签订条约,因为别人去他们不放心,例如中日《马关条约》,那么李鸿章是不是真的一点都不爱国呢?李鸿章当时七十多了
    12-25 李鸿章
点击排行